胖东来闹上法庭!追责 5000 万!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8 06:51 2

摘要:4月5日晚,胖东来发布《侵权行为处理公示(五)》,共9位原告被列入侵权名单。

胖东来没错,但未必完美

于东来怎么也没想到,

在全国零售业学习“胖东来模式”的今天,

竟然有人会质疑胖东来的核心竞争力。

胖东来突然动怒

最高追责5000万

4月5日晚,胖东来发布《侵权行为处理公示(五)》,共9位原告被列入侵权名单。

追责金额在100万-5000万不等。

图源:抖音@胖东来

其中,争议最大的当属于经济学家“宋清辉”列为诉讼对象之一,起诉理由是“贬损公司品牌形象”,追责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图源:抖音@胖东来

据悉,宋清辉在3月29日发文表示:

“胖东来是一家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只能变着花样靠流量活着”

图源:微博

那么,这个“宋清辉”究竟是何人?这句话说得狠吗?

图源:百度百科

据了解,宋清辉微博坐拥近千万粉丝,但学历尚且不明,有媒体称宋可能是专科或大学本科,没有硕博士身份。

此前,宋清辉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曾说,“别人说我是自封的(经济学家),我也没意见。”

一个“经济学家”一句话,引得一个“最良心超市”怒发冲冠,声称品牌遭贬损、形象受害,诉讼百万。

而就在昨日,宋清辉发布“严正声明”表示要“死磕到底”:

胖东来没有核心竞争力,也容不下哪怕一点儿质疑,动辄起诉这起诉那,这分明是无赖企业行径,更是河南企业界的耻辱。”

并点名批评道:

于东来初中没毕业,不会跟他一般见识,我看不起这种整天抛头露面、刻意迎合民粹的小企业主。”

图源:微博

胖东来是个什么企业?

它不靠广告、不炒概念,靠一套极致的服务、员工高薪与“周二闭店”爆火出圈。

图源:微博

可以说,它已经不仅是个超市,更成了一种打工人心中的”乌托邦“,一种“人本主义零售”的象征。

据报道,2024年,胖东来销售总金额近170亿元,利润8亿多元,单日总销售额突破1.3亿元

而今,这个”乌托邦“怒而起诉,一方面看似是维护企业名誉,

另一方面却被批评为用强大的品牌舆论优势,打压异见声音,尤其是一位所谓”经济学家“

对此,支持胖东来的网友认为,

胖东来的核心竞争力是客户的信任,是员工工资。

图源:微博

并表示,宋清辉自称经济学家,不研究经济,到处蹭热度!

然而,也有不同观点的网友赞成宋清辉的讲法,

认为胖东来的确是互联网“造神”出来的。

图源:微博

杜绝流言

胖东来开始捍卫自己

而在昨日,这位“经济学家”再次发文,口气似乎“软”了不少。

他表示,尽管胖东来在传统零售领域做得非常出色,但其本质上仍然是一家以实体门店为主的零售企业。在电商和新零售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模式可能在灵活性和覆盖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图源:微博

在笔者看来,宋专家说的是一句再正确不过的“废话”,

首先,胖东来无疑是零售业里非常出色的,超市不认认真真搞品质,难道学某些电商主播搞营销?搞带货吗?

需要指出的是,在商业模式上追求“灵活性”并不意味着消费者会买单。

其次,胖东来是靠员工福利待遇和消费者服务出圈的。

当前,胖东来普通员工月薪就高达9886元,店长平均月入78058元,

图源:胖东来官网

这可不是流量炒作,而是实打实的拿在手里的真金白银。

可以说,现在的胖东来站在了名誉权与舆论权之间的“十字路口”。

企业有维护名誉的权利,这是法律赋予的,然而公众有表达质疑的自由。

当这两者在公共事件中碰头,就成了一道悖论:你说我“靠流量活着”,我告你“伤了我清誉”。

你说这是批评,我说这是侮辱。

到底哪一方说得对?我们可以从法律、道德与现实三个层面来:

其一,从法律层面来说,名誉权属于人格权的一部分。

宋清辉若不能证明其言论属实或是善意评论,确有被追责的法律风险。

但问题在于,他是否有意侮辱?是否有明确贬低目的?

还是从业者对一个热门企业的冷眼评论?

其二,从道德来说,宋清辉的言论确实不够审慎,说“无核心竞争力”,这话也没给出企业财务、市场份额、产业护城河等数据佐证,的确显得轻浮。

但胖东来以“追责百万”回应,是否会形成寒蝉效应,让大家不敢再给胖东来提意见?

图源:微博

简单来说,若因一句不中听,就高举诉讼大棒,公众是否还敢表达质疑?

其三,从现实层面来讲,胖东来正经历品牌“高度曝光期”,任何负面言论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例如,此前“红内裤事件”、“隔夜三文鱼事件”,其处理方式大多是低姿态致歉,甚至赔偿、奖赏举报。

图源:中国新闻网

为何此次一反常态?是否因为对象从“顾客”变成了“专家”?

更值得玩味的是,被起诉的不止宋清辉一人,还有“红内裤事件”当事人“段某”,也是百万追责。

这种一致性动作,仿佛不只是维权,更像是一场对流量“碰瓷”者的反制。

杨万里有诗:“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但今天的问题是:胖东来允许有批评的声音,但靠抹黑胖东来从而获取流量,这是胖东来所不能忍受的。

更何况,这种抹黑也是站不住脚,不能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的。

胖东来的神话

可以被批评嘛?

诚然如网友所言:胖东来不是完人,而是一家企业。

图源:小红书

它再贴心、再宠员工、再宠顾客,仍是要生存的。

对比沃尔玛、山姆、Costco,这家“神级”企业的模式能否全国复制?

图源:小红书 南京开市客

能否顶住未来的供应链内卷?这些,都是对它的“试金石”。

当前,胖东来仿佛成了一个“必须被保护”的精神图腾。

它的员工拿着远高于平均线的工资,它的消费者享受着顶级服务业的体验,它甚至可以靠“关一天门”来获得全民点赞。

有观点认为,我们当然希望企业被尊重,但我们更希望舆论场保有批评者的自由,哪怕他说得不中听。

宋清辉到底是不是职业的经济评论人,这一点尚且不得而知。

他的言论当然也有“蹭热度”之嫌,但他终究只是以偏激语言的来表达个人看法。

相比之下,山姆等外企就显得“从容许多”。

胖东来此举,无异于一次品牌话语权的再定位:

写在最后,

我们必须承认,胖东来在经营层面,是个值得学习的个例。

但它若要继续保持公众的“乌托邦”形象,就更要懂得“宽容异见”的价值。

尼采过说:“谁与怪物战斗,必须小心自己不要变成怪物。”

相信胖东来不会变成一个只在舆论战场上作战的“怪物”。

毕竟,一个真正伟大的企业,是能容得下刺耳真话的,是敢于让自己暴露在批评与监督之下的。

宋清辉未必对,但胖东来也未必完美。

来源:电商新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