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11月底,在四川东部的丹山镇老君村,资阳市退伍军人事务局的副局长孙涛和同事们在村委会门口为退伍军人做信息登记,一直到下午15:00点才完成全村的工作。
2018年11月底,在四川东部的丹山镇老君村,资阳市退伍军人事务局的副局长孙涛和同事们在村委会门口为退伍军人做信息登记,一直到下午15:00点才完成全村的工作。
就在他们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三轮车声,只看见2位中年妇女扶着一位高龄老人匆忙的赶来。然后听见开车的人说道:“请等等!我父亲当过兵!”
车上的老人拄着一根简陋的竹杖,双手很粗糙且布满老茧,身体微微的发抖。
他的旧裤脚还沾着泥巴,看上去和普通农民没有什么不同。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位看似平凡的老人却藏着一个被遗忘了60年的英雄事迹。
老人家缓缓的说道:“我叫张良荣,1948年当的兵。”老人平静地说出这句话时,昏花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
1924年8月,张良荣出生在资阳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948年,24岁的他加入了晋冀鲁豫野战军,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当时没想太多,就觉得该为老百姓出点力。”很多年后老人这样回忆。他参军不到3个月,就赶上了重大战役: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淮海平原上炮火连天。当时担任班长的张良荣接到了阻击敌人坦克的任务。那是我们没有先进的武器,只有捆起来的手榴弹和土制地雷。
如果要在坦克经过的地方埋雷,还得算准时间引爆。老人至今还记得每一个细节,就是“用手挖坑,指甲翻了都顾不上疼。敌人的飞机在头上飞,炮弹就在附近炸开。
最危险的时刻到了。敌军坦克轰隆隆地开进埋伏区,张良荣猛地一拉引线,关键的生死时刻,第一次没反应,引线在埋设时松了!
敌人的坦克继续前进,沉重的履带压过地面。当他第二次拉动,地雷终于爆炸,却在坦克后面扬起尘土。他的位置暴露了,敌人立刻向他开炮,一枚炮弹在旁边爆炸,把他震倒在防御坑里。
“醒来时天已经黑了,耳朵嗡嗡响,全身疼得动不了。”老人平静地讲着,仿佛是在说别人的故事。他带着伤,在黑夜里一点点爬着寻找部队,血浸透了单薄的军装。
这场战斗,张良荣所在的部队共摧毁敌军坦克12辆,消灭敌人800多人。但他却只是淡淡地说:“很多战友都没回来,我能活下来已经很幸运。”
淮海战役后,张良荣跟着部队继续南下。渡江战役中打响,1949年春天,国民党军队为了阻止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修建了一条名为“长江防线”的防御工事。
这条防线从西边的宜昌一直延伸到东边入海口附近的横沙,总长超过1800公里,是历史上沿江河修建的最长防线。
国民党对这条防线非常自信,认为它比二战时法国的马奇诺防线还要坚固,是一套结合了陆军、海军和空军的立体防御系统,甚至号称其防御能力相当于三百万士兵。
他们坚信,解放军只靠普通木船,根本不可能跨过长江天险。
张良荣是第一批强渡长江的突击队员,他们主要依靠木帆船成功横渡长江,快速打破了安庆至芜湖一带的敌军防线。
4月21日晚上,东、西两支主力部队分别从镇江—江阴段和贵池—湖口段同时开始渡江。在炮兵和工兵的强力支援下。
到第二天,部队已经突破了国民党军队长达近千里的长江防线,顺利登上了南岸。而且解放军还成功说服江阴要塞的守军起义,顺利拿下江阴炮台,从而彻底封锁了长江航线。
1955年2月的一份记功表上写着:“张良荣同志作战勇敢,立特等功2次,在建设工作中吃苦耐劳,立特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很少有人知道,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身上永远留下的两处伤疤。
三女儿张爱华含着泪说:父亲从不让我们看他的后背。直到这次登记信息,我们才知道那是弹片留下的伤痕。
1955年4月,31岁的张良荣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复员回家。组织上原本安排他去镇上的供销社酒厂工作,但他看到家乡需要建设,主动要求回到老君村务农。
大女儿张秀芳回忆说:“和他一起复员的战友大多留在城里,只有父亲坚持回村,他说农村需要劳动力,种地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从此,特等功功臣成了一位普通农民。他把军功章仔细包好收在箱底,就像收起一段不愿轻易提起的往事。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拿过枪的手扶起犁耙,在曾经扔过手榴弹的手上磨出新的茧子。
邻居张大妈说:“村里人只知道他当过兵,没人晓得他立过大功。有时候年轻人讲战争故事,他就蹲在田边听,从不插话。”
3年困难时期,有人劝他去找政府帮忙,老人摇摇头说:“比打仗时吃树皮强多了。”文革期间,有人冤枉他是“国民党兵”,他默默拿出复员证,但仍然不提自己的战功。
“父亲总说,能活着就是最大的福气。”二女儿张丽萍记得,小时候家里再难,父亲也不准她们向政府求助。改革开放后,女儿们想做生意缺本钱,老人还是那句话:“自己的路自己走。”
他把战斗故事编成儿歌教给外孙:解放军,胆子大,保家卫国都不怕,却从不说自己就是歌里唱的人。
外孙女考上大学时,老人从箱底拿出个布包:“拿去交学费。”里面是他省吃俭用存下的3000块钱,比什么遗产都珍贵。
2018年那个下午,女儿偶然听说退伍军人在登记信息,赶紧用三轮车拉着父亲赶到村委会。老人终于打开了那个珍藏已久的布包。#万能生活指南#
陈旧的立功证书上,特等功几个字依然清晰。工作人员震惊地发现,眼前这位需要搀扶的老人,竟然是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战斗英雄。
“您为什么从来不提起呢?”面对询问,老人只是朴实一笑:“说这些干啥,我的战友们都牺牲了,我能活着就很好。”
如今张良荣还保持着劳动的习惯。天晴时,他慢慢走到菜地,仔细查看蔬菜的长势。
阳光下老人弯着腰的身影和普通农民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偶尔挺直的背脊,还留着军人的坚韧。
“父亲现在最爱看新闻联播。”女儿们笑着说,“看到国家发展得好,他会偷偷掉眼泪。”
2019年4月,张良荣被评为资阳市“最美退役军人”。面对荣誉,老人说:“我不是英雄,那些留在战场上的才是真英雄。”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