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蒋经国旧居:所谓赣南新政实质是替国民党涂脂抹粉和招魂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8 07:44 1

摘要:在江西赣州古城墙一角下,有一座呈凸字形,由鱼鳞板墙和板瓦屋面组成的仿苏联式砖木结构民居建筑,从1939年到1945年,蒋经国在担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期间,与夫人蒋方良,儿子蒋孝文和女儿蒋孝章在这里生活居住,如今已被当地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前言

在江西赣州古城墙一角下,有一座呈凸字形,由鱼鳞板墙和板瓦屋面组成的仿苏联式砖木结构民居建筑,从1939年到1945年,蒋经国在担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期间,与夫人蒋方良,儿子蒋孝文和女儿蒋孝章在这里生活居住,如今已被当地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对于蒋经国其人和他在赣州期间主政的所谓赣南新政,近年来被公知和果粉不断吹嘘,甚至还有对岸1450网军特务在舆论场上实施故意带节奏的有组织犯罪。但不管他们如何歇斯底里地涂脂抹粉和招魂,都掩盖不了如下几个问题,即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在赣南进行的还乡团大屠杀,蒋经国施政初期受到的苏联影响和短暂的赣南国共合作,以及新政没有触及到根本结构性问题,所以最后必定是以失败而收场!

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在赣南犯下的滔天罪行

1934年秋红军踏上长征之路后,瑞金等赣南革命老区很快就被国民党军占领。为了报复老区革命群众,从近年来对岸解密的档案可知,蒋介石不惜亲自下达命令,叫嚣要:“ 壮丁一律处决……房屋粮食一律烧毁……需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 于是在地主还乡团的配合下,国民党军在赣南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其中在昔日中央苏区大本营瑞金,国民党瑞金县长邹光亚下令在云龙桥下集体屠杀120人,菱角山一夜间就活埋300人,南门岗一次枪杀就500人,在兴国则有2142人被屠杀,在于都有3000人被屠杀,宁都有近5000人被屠杀,而在赣县更有14个村庄被杀绝,彻底沦为无人村!如果再算上被迫逃难的,截止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夕,赣南地区人口减少了多达300万人,且八成以上都是男丁,从此不仅造成了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更令整个赣南生产处于停滞和凋敝状态!

蒋经国带有苏联色彩的赣南新政和短暂的国共合作

1937年4月,蒋经国从苏联归国,在奉化溪口老家和南昌经过短暂的过渡后,于1939年春奔赴赣州任职,实际上将赣南破坏的一干二净后,再采取所谓“怀柔”的套路,是国民党一贯的做法。而所谓赣南新政一度取得成绩,恰恰是因为蒋经国照搬了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利用国共合作允许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在赣南任职,只不过公知老登,果粉1450是在故意装糊涂和真不知道罢了。

当时在赣南任职的共产党人包括时任抗敌后援会组训股长雷宁,新赣南书店经理吴越,甚至还包括江西民国日报记者兼国民党三青团江西省支团筹备处编纂股长汤光瑢,以及蒋经国专员公署秘书,能接触机密文件的葛洛等人,就连蒋经国本人不仅利用去省城的机会到新四军办事处演讲,还邀请驻扎在赣南的新四军联络代表和中共在赣南地区的党组织代表发表抗日演说鼓舞士气。

据汤光瑢回忆,有一次陈诚到赣州讲话,污蔑八路军和新四军是“游而不击”,还准备印小册子下发,对此蒋经国批示“这种东西连他自己也叮嘱不要外传,怎么又要印出来。”

不仅如此,蒋经国还以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经济困难时,群众请愿要求面包,但即使是加里宁等领导人也面临面包供应不足,以至于晕倒为例,教导赣南的公务人员要“以身作则”和具有“公仆”精神。此外当时苏联还向国民党政府提供航空军事援助,为了购买苏联军机,蒋经国在赣州组织义演,会场上挂着蒋介石和斯大林画像,蒋方良还用不标准的中文象征性演唱了一段甬剧,所以当苏联军事顾问团到访赣州后,高度称赞蒋经国的赣南新政是“苏联社会主义在中国”。

事实上这一阶段的赣南新政的确是照搬苏联经验,加之部分施政有共产党人辅助,所采取的政纲包括整顿国民党地方武装,引进政工制度设置政治指导员,全面禁烟禁赌和禁娼妓,枪毙大烟贩雷庆春,惩罚聚众赌博的江西省盐务局长夫人等官太太,对日常生活用品实行计划经济模式统一管制和分配,实行二五减租,耕者有其田,普及教育扫除文盲,引进儿童村收容流浪孤儿,鼓励工厂兴建,甚至学习苏联开展生产竞赛,提高工人劳动积极性,并且枪毙以池江乡长为代表的贪官污吏,以至于国民党不少人纷纷去重庆找蒋介石直接告状,声称蒋经国在赣南搞所谓“苏维埃”和“赤化”。

最终在四十年代初,蒋经国一度被召回重庆,兼任国民党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再回赣州后就开始变脸,设立“梅林特训班”搞所谓“清共”,不过对于雷宁等共产党人,蒋经国还是给予了特殊照顾,对待葛洛则采取礼送出境的办法。

因此赣南新政到后面就开始流于形式,为此还流传着一段讽刺歌谣:“蒋大专员开了口,赣南百姓齐遵守,黎明集合出早操,立正稍息齐步走,保长传令开会多,天天高唱搞五有,下地赶集背家训,叫人急的直发抖,我的天啊蒋专员,哪年哪月你撒手!”

值得一提的是,蒋经国也是在这段时间,同章亚若开始了“地下恋情”,最终章还怀了蒋的骨肉,为躲避战火前往后方桂林生下一对双胞胎,即孝严和孝慈,乳名丽儿和狮儿。据章亚若生前结拜姐妹桂昌德回忆,尽管蒋经国下令严格保密,但当时重庆方面还是有所耳闻,章亚若产后虽然身体不好,但并无大碍,一次在接受了一位医生的治疗后,突然恶化,临终前不断叫着丽儿和狮儿的名字,并让桂昌德转告蒋经国一定要抚养两个孩子成人,还让桂昌德在孩子长大后当面转告她的遗言,即勿忘母亲。

桂昌德后来留在大陆,直到九十年代才有机会见到前来访问的章孝慈,而孝严在七十年代育有一子,取名万安即章亚若祖籍是江西万安县,如今蒋万安是台北市长。

所谓赣南新政救不了腐朽没落的国民党

赣南新政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在于蒋经国的举措只是小修小补,没有触及国民党上层建筑,包括蒋本人在晚年日记中都承认“我在赣南的过失多于成就。”

首先二五减租和耕者有其田只属于减租减息范畴,地主仍占有大量土地和田租,即便如此依旧受到极大阻力。蒋经国可以枪毙贪污的池江乡长,却无法动抗拒这一新政的地主一根毫毛,为了刁难蒋,赣南地主还和奸商勾结,公然囤积居奇大米和哄抬粮价,导致县区大米价格大涨50%,赣州城区米价更是暴涨100%。

其次当时国民党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就是黄赌毒,蒋经国施政初期尚可以通过雷霆手段进行打击,但就算他们不去重庆告状和反扑,当赣南税收都面临收不上来的问题之时,蒋经国只得悄然默认黄赌毒卷土重来。

至于所谓工业化成果,截止到1944年,整个赣南除了新建了一座印刷厂外,没有一座现代化工厂,号称标志性建筑的强民工厂,也只不过是生产竹木制品的手工工厂,至于规划中的拖拉机厂,水库,高压电线塔,科学实验室和大学,全都沦为一纸空文。

1944年正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到大反攻的最后阶段时,国民党军竟在豫湘桂战役中一溃千里,赣州也面临失守。据时任赣州正气中学音乐教师熊志诚回忆,蒋经国一方面给全体军民打气:“ 你们不要急,不要急”,另一方面却乘坐美龄号飞机仓皇出逃,直到抗战胜利后同蒋介石一起前往赣州视察,此后再也没回过赣州。

不过在赣州的这些年,蒋经国却培养出了自己的人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王升,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蒋经国凭借着国民党从大陆掠夺过来的黄金等资源,加之台湾地小人少,这才有了七八十年代台湾经济的起飞,同时他的所谓本土化政策,也是岛内分裂势力蔓延的根本原因。有关这点笔者曾与一位深蓝朋友深入探讨过,他也认同笔者的观点,即便他家是昔日岛内既得利益者。

上世纪八十年代,雷宁(已恢复原名薛灿)和葛洛等人仍健在,他们已经是离休老干部,在回忆蒋经国在赣州这段历史时,不由得感叹:“ 如果祖国统一……小蒋回来当大官了,我们相约再一次在他的手下工作……让我们统一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同是炎黄子孙,快结束分裂的状态吧!”

本文参考资料:《蒋经国在赣南》

来源:温哥华的小麦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