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刚老罗!西贝到底是不是预制菜?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4 09:50 1

摘要:9月12日,也就是今晚8点30分,罗永浩在抖音、B站、微博三大平台同时开启直播,回应与西贝的预制菜争议。

原创 牧子野 广西

作者|牧子野

这两天一场关于预制菜的争议,让餐饮巨头西贝与“网红”罗永浩陷入激烈交锋。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硬回应起诉罗永浩的背后,究竟是据理力争还是行业潜规则的暴露?

今晚好好聊聊这事儿。

01

9月12日,也就是今晚8点30分,罗永浩在抖音、B站、微博三大平台同时开启直播,回应与西贝的预制菜争议。

令人意外的是,他直接关闭了打赏功能并暂时下架所有商品,宣称自己的目的“并不是打西贝或是贾老板”,而是希望“推动中国预制菜行业透明化,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这场引发全网关注的争论,始于9月10日罗永浩的一条微博。他公开吐槽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随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势回应:“一定会,我们一定会起诉他,一定一定会起诉他!”

双方火药味儿尤为浓厚。

这次预制菜争议升级,双方交锋非常激烈。罗永浩在直播中展示了多项证据,包括人民网研究院的报告截图。数据显示,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达80%以上。

对此,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却坚决否认。他在9月11日的采访中情绪激动地强调:“西贝现在一道预制菜都没有。不是说大多数,不是极少数,是现在一道都没有!”

不仅如此,人家贾国龙对预制菜的定义进行了硬核科普:他认为预制菜是一个“成品”,而西贝只做“预加工”或“预制工艺”。最关键的区别在于菜品最后一步的烹饪过程是否在门店完成。

好像在玩文字游戏?我是预加工,不是预制……

其实大家也看得出来,绝大部分消费者其实都是站队老罗的,在如今食品安全越来越严峻的今天,消费者的知情权被践踏的无比严重。

02

这次罗永浩的吐槽可以说是引发了消费者广泛共鸣。因为他不是在反对预制菜本身,而是质疑餐饮行业的透明度和知情权。

许多消费者表示:可以接受预制菜,但需明码标注,拒绝“隐性使用”;价格与品质要匹配——中高端餐厅若使用预制菜,需降低定价,避免“现做价买预制菜”的落差感。

我还专门去查了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中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但目前“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并不具备强制力。

所以西贝真的冤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消费者和餐饮企业家的认知差异,已经成争议焦点。

因为,西贝与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存在明显错位。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的定义:预制菜不包含中央厨房制作的净菜、半成品菜肴。

西贝认为“预加工食材(如切好的肉、洗好的菜)≠预制菜”。

然而消费者认为:“堂食出现袋装焖饭牛肉包、即热椒麻鸡,就是预制菜”。

这种认知差,会让商家与消费者的沟通陷入僵局。

作业消费者,我完全有理由认为你在给我打擦边球,强行解释,并且丝毫没有尊重我的知情权,把我当傻子一样糊弄。

市场已经有了反映,目前因老罗公开剑指西贝,对西贝的商业影响已经显现,西贝的订单量已经惨遭腰斩,也就是说争议已经对西贝的业务造成了实质影响。

据凤凰科技报道,北京多家西贝餐厅的线上外卖订单从平时的200多单,骤降到了100多单,订单量几乎遭到腰斩。

西贝员工感到委屈:“说咱家是预制,其实就是挺冤枉的,你说这菜出餐几分钟啊?我感觉没有那么繁琐的工艺,为什么要预制呢?”

同时西贝还面临着食材浪费的难题:炖牛肉是从早上5点开始备餐,要准备两三餐的量,如果卖不完要转为员工餐或者处理掉。

很多人在喊冤,至于是不是真的冤,恐怕还需要时间的证明。

因为相信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应该都和我一样,觉得你西贝做的就是预制菜,所谓的解释都是虚的。

03

对于这件事情,一些名人看法也有分歧,毕竟行业标准还没有成熟,国标也没有下来,所以争议是必然的,只能等待后续的完善。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社交平台发声支持西贝:“任何事没有完美,感谢西贝等品牌企业,可以让我找到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

也有业内人士则指出:罗永浩作为公众人物,“在不完全了解预制菜的情况下断言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

暂且不论谁对谁错,这场争论,其实已经暴露出预制菜行业标准模糊的问题。

在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逐渐上升的关键时期(2024年规模超5000亿元),需要有更为细致的行业标准,明确原料、工艺、标识等要求。

而这些,还需要有国家的监管,有行业的自律,更需要外界的监督。

那么这次事件后,西贝会不会因为老罗而品牌口碑受损?

短期内,西贝的品牌形象确实受到了冲击。订单量腰斩就是明证。但长期来看,就取决于西贝如何应对这场危机了。

贾国龙目前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国所有门店后厨对外开放,推出“罗永浩同款菜单”,承诺“不好吃不要钱”。

这些举措显示了西贝对自身产品品质的自信,也可能转化为一次危机公关的机会。

04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关键的问题加来了,贾国龙硬刚老罗的底气到底何在?

我个人分析贾国龙强硬回应的底气可能来自多个方面:

一是他对预制菜的严格定义有官方依据。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确实不纳入预制菜范围,这是他能这么高调回怼的主要底气。

二是西贝的高端定位(人均消费超100元),这意味着其品牌有更多的资源来保证菜品质量。

三是西贝作为连锁餐饮头部品牌,确实有着完善的供应链和质量控制系统,这点能经得起查,所以他并不虚老罗。

那么老罗这次能否整顿餐饮界预制菜?

罗永浩此次发声,我个人认为已经相当于掀开了新的一页,等于将预制菜行业透明化问题推向了公众视野。

再说白一点,就是以他的影响力,这次可能推动立法进程。

罗永浩在最初的微博中就表示:“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事实上,市场监管总局已经表示要“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这场争论可能加速这一进程的落地。

然而,要真正整顿整个餐饮行业的预制菜问题,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餐饮企业共同努力。

随着直播结束,罗永浩暂时离开了观众的视野,但他在直播中展示的那份人民网研究报告截图仍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达80%以上。

这是客观事实,无法回避,也是无可争议的。

监管层面已有明确定义: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但消费者们似乎并不买账这种“术语游戏”,他们会用脚投票,选择了暂时远离西贝。

这场争论无论结果如何,已经推动了整个行业对透明度的重视,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餐饮行业预制菜明示制度的正式落地。

也就是说,预制菜已经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但是餐饮行业必须要明确告知消费者,而不是故意混淆和误导。

只能说,真怀念以前随便都能吃到现炒的感觉……以后可能遍地都是预制菜,再也没有新鲜现成的了菜给你选择了。

牧子野

来源:草根练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