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访古清明行——中国西北地区旅游巡礼⑫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8 11:06 1

摘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这一饱含着追思与敬意的传统节日,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们与历史对话的大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踏上西北这片广袤而厚重的土地,我们将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祭祀人文先祖、凭吊文化名人、缅怀革命先烈,开启一场中华文化探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这一饱含着追思与敬意的传统节日,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们与历史对话的大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踏上西北这片广袤而厚重的土地,我们将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祭祀人文先祖、凭吊文化名人、缅怀革命先烈,开启一场中华文化探源、激发文化自信的精神之旅。

祭拜人文先祖

中国西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宛如一座巨大的历史宝库,珍藏着无数人文先祖的传奇故事。

黄帝陵庄严肃穆地矗立于陕西黄陵县桥山之巅,黄帝,这位被尊称为“人文初祖”的伟大人物,带领部落子民制衣冠、建舟车、创文字、定算数、制音律,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石。清明时分,来自五湖四海的华夏儿女汇聚于此,怀着崇敬与虔诚,献上鲜花、祭品,向黄帝陵深深鞠躬。古柏参天的陵园内,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似乎可以感受到远古时代先祖们披荆斩棘、开创文明的伟大力量。

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化冰/供图)

甘肃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伏羲氏一画开天,创立八卦,开启了人类认识自然、探索宇宙的先河。在伏羲庙,古朴典雅的建筑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清明时节,人们抚摸着庙中的古老碑刻,聆听着关于伏羲的古老传说,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感受到先祖们智慧的光芒。伏羲所代表的开拓创新、探索求知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

伏羲大典(占方/摄)

缅怀历史人物

西北大地不仅诞生了伟大的人文先祖,还涌现出众多在中国文化史、丝绸之路史上影响深远的人文志士。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和无畏的勇气,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中西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陕西韩城,是“史圣”司马迁的故乡。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伟志向,撰写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司马迁祠,依山而建的祠墓气势恢宏。站在祠前,俯瞰滔滔黄河,遥想当年司马迁遭受宫刑却依然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情景,令所有后来者对这位伟大的史学家无限敬意。司马迁所秉持的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

玄奘大师,为求取真经,从长安出发,踏上西行之路。他穿越荒无人烟的沙漠,翻越高耸入云的雪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印度。在印度,他刻苦学习佛法,成为一代高僧。回国后,他翻译大量佛经,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西安大雁塔、大慈恩寺和西北的一些寺庙中,至今仍留存着与玄奘大师有关的遗迹。他所代表的追求真理、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张骞,这位勇敢的探险家,从汉长安城出发,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不畏艰险,穿越茫茫沙漠,跨越崇山峻岭,将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带到西方,也把西域的葡萄、苜蓿、石榴等引进中原。如今,在驼铃回响的丝绸之路古道上,历史的符号已化作文物记忆,他所展现出的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塑像(赵明/摄)

致敬革命先烈

在西北这片红色热土上,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最终成功会师,胜利抵达延安。在宁夏固原,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庄严肃穆。1935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清平乐·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句豪迈的诗句,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在这里,瞻仰纪念馆内的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会让我们面对当年红军战士们在崇山峻岭中艰难跋涉的身影肃然起敬。正是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清明时节,走进长征沿线纪念馆、著名战役发生地和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深深鞠躬,可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宏伟/摄)

在新中国的建设史上,无数建设者们在西北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修建铁路、公路,开发油田、矿山,开垦荒漠、戈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中有许多人,将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他们毕生用行动、生命所体现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两弹一星”研发试验史上,西北更是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无数科研工作者和试验人员,隐姓埋名,在茫茫戈壁中进行着艰苦的研究和试验。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钱学森、邓稼先等“两弹一星”元勋,他们的名字和事迹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清明时节,大家可以走进青海海北州海晏县原子城,瞻仰他们的雕像,了解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这些功臣们所展现出的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聆听中国故事

西北的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远古中国的故事。那些古老的传说、神秘的岩画、斑驳的古迹,如同一个个鲜活的音符,都谱写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乐章。

在宁夏的贺兰山岩画前,可以听到远古先民们的呐喊。这些岩画记录了他们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是研究远古人类文化的珍贵资料。

在青海的喇家遗址,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被定格在了那一刻。这里保存着大量史前地震和黄河洪水的遗迹,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我们认识到了远古时期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和人类的脆弱与坚韧。

新疆吐鲁番的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其建筑本身就是世界罕见的古代庞大雕塑群,体现了古代劳动者的聪敏才智和巨大的创造力。

清明时节西北行,既是一场文化盛宴,也是一次激发文化自信的旅程。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行走西北大地,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激发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将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化成果。

(来源:西北旅游协作区秘书处、2025第一缕阳光活动筹委会)

来源:西北旅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