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话不是凭空来的,背后藏着咱们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天干地支智慧,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跟大家唠明白,这些说法到底咋来的,又预示着啥。
引言2026年“四牛耕田、五人分饼、七龙治水”?弄懂干支纪年,才知老祖宗的智慧
最近常听村里老人念叨:“2026年不一般,是‘四牛耕田、五人分饼、七龙治水’的年份。
”这话不是凭空来的,背后藏着咱们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天干地支智慧,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跟大家唠明白,这些说法到底咋来的,又预示着啥。
要讲清楚这些说法,得先从“干支”说起。咱们祖先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两配对,组成60个组合,用来纪年、纪月、纪日——这就是“六十甲子”,像2026年,就是干支中的“丙午年”,“丙”是天干,“午”是地支,对应生肖马,所以也叫“火马年”。
而“四牛、五饼、七龙”的说法,全和2026年正月的“干支纪日”挂钩,一点不玄乎。
先看“四牛耕田”:十二地支里,“丑”对应生肖牛,老规矩是看正月里第一个“丑日”在初几,那这年就是“几牛耕田”。
查了2026年的日历,正月初四是“乙丑日”(“乙”是天干,“丑”是地支),所以是“四牛”。
在古代,牛是耕地的主力,牛越多说明土地好种——要是“十二牛耕田”,那就是人人抢着种地,年景准差不了;“四牛”不算多,意思是2026年的土地条件中等,不算旱也不算涝,适合播种,但农民朋友还得勤快点,不能偷懒。
再看“五人分饼”:这和“天干”有关,“丙”和“饼”谐音,老祖宗就定了规矩——正月第一个“丙日”在初几,就是“几人分饼”。
2026年正月初五是“丙寅日”(“丙”是天干,“寅”是地支),所以是“五人”。
“饼”代表粮食,分饼的人越少,粮食越足:“一人分饼”是大丰收,“十人分饼”就得省着吃;“五人”卡在中间,说明2026年粮食收成够用,但不算大富年,咱们该节约还得节约,别浪费一粒米。
最后是“七龙治水”:十二地支里,“辰”对应生肖龙,龙管降雨,所以要看正月第一个“辰日”在初几,就是“几龙治水”。
2026年正月初七是“戊辰日”(“戊”是天干,“辰”是地支),也就是“七龙”。
民间有句老话“龙多旱,龙少涝”,说的是龙多了容易互相推诿,降雨就少;龙少了又容易扎堆下雨,闹洪涝。“
七龙”不多不少,按老说法,2026年的雨水会比较均匀,既不会旱得庄稼枯,也不会涝得作物烂根,对种地来说是个好兆头。
除了这些,老祖宗还在《地母经》里记载过“丙午年”的景象:“太岁丙午年,春夏多洪水。
鲁魏多疫灾,谷熟益江东。”意思是2026年春夏可能雨水偏多,低洼地容易涝,种庄稼得选高坡;但江东地区(大概是现在的长江中下游)会丰收。
这和“七龙治水”的“雨水均匀”并不矛盾——古代交通不便,气候观察有地域局限,咱们现在看,更多是提醒大家:不管年景咋说,春耕时选好地块、做好排涝,秋收才稳当。
说到底,这些说法不是迷信,是老祖宗在没有天气预报的年代,靠一代代观察总结出的“农业经验帖”。
现在咱们有卫星云图、精准的气象预报,还有良种、灌溉技术,不用全靠老人说法过日子,但这些藏在干支里的智慧,透着对自然的敬畏,对丰收的期盼——就像“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不管是“四牛”还是“七龙”,农民朋友最在意的,从来都是脚下的土地、手里的锄头。
结尾: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干支说法,放在今天还有参考价值吗?或者你家老人还说过哪些关于年景的老话?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来源:咖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