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系统提升短视频制作和运营水平,鼓励地方用好短视频宣传的传播方式,不断产出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短视频作品,在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的指导下,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境客户端日前发布了生态环境系统(省级)视频号传播影响力榜单。
转自:中国环境报
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系统提升短视频制作和运营水平,鼓励地方用好短视频宣传的传播方式,不断产出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短视频作品,在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的指导下,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境客户端日前发布了生态环境系统(省级)视频号传播影响力榜单。
本月的优质作品来自重庆、吉林、甘肃、河南、广东、湖南、陕西、浙江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美丽重庆”视频《重庆这个夏天虽然炎热,但吹着空调的你们却不一定知道,这是重庆第一次夏天不限电啦!这是如何做到的呢?》聚焦“疆电入渝”项目,精准锁定“首次不限电”这一极具传播价值的新闻点,抖音阅读量破百万。
“陕西生态环境”视频《宁陕的空气真能卖钱,吸碳换钱!已成交三笔》,聚焦宁陕通过碳汇交易将生态资源转化成经济收益的案例,“吸碳换钱”的表述勾起读者阅读兴趣。
“湖南生态环境”视频《好消息!湖南实行生态环境问题线索举报奖励“一码通”!》发布公众投诉举报信访渠道,以现金奖励鼓励群众反映污染线索。
“浙江生态环境”视频《陆永军:从部队转业的环保“新兵”》,以真实人物故事为蓝本,用“11年踏遍11地市7万公里路”的具体数据、“无人机当‘环保天眼’”“高温天蹲守16天揪出偷排企业”的场景化细节,鲜活地塑造了铁军形象。
“甘肃生态环境”《我们的山脉》系列科普视频第一集、“吉林生态环境”视频《太治愈了!网友北山公园偶遇“社牛”小松鼠》都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
全国生态日前后,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八仙过海,策划优秀视频产品。
“甘肃生态环境”推出微电影《万物一体》以《黄河安澜——甘肃生态文学作品集》三个极具代表性的篇章——《草原阿妈》《守护“姜托措柑”》和《聆听大山的心跳》为依托,通过镜头语言的细腻刻画和演员的真情演绎,将文字中流淌的生态忧思、转型阵痛、守护执着与和谐愿景进行视频化呈现。
“浙江生态环境”策划了“‘两山’故事口述历史”系列短视频,以人物口述形式,聚焦5位不同身份的“两山”理念践行者,以小见大讲述浙江“两山”理念实践案例。
“河南环境”策划“豫见‘两山’・绿色答卷”系列视频,展示当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美丽河湖等典型标杆。
“美丽江苏”联合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开设“山水为邻”系列栏目。
“四川生态环境”视频《新蜀川胜概图》借AI水墨与场景CG,融合历史传承与现代科技,展现了四川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让蓝天常在、空气常新的生动图景。
“吉林生态环境”精心策划《如果TA们会说话》跟随野生动物、植物的心声,感受“万类霜天竞自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策划《贵州:精彩的实习生作品,但怀疑是贵州文旅派来的》围绕“旅游红+生态绿”,展现了贵州旅游的爆火出圈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配合年轻人脑洞大开的幽默剪辑,将二者有机结合。
“湖南生态环境”策划“绿色卫士下三湘”——从浙江安吉到岳阳君山双城直播活动。
广东生态环境”视频《8·15全国生态日,听听苏炳添怎么说...》联动“亚洲飞人”苏炳添,将体育竞技精神与生态保护使命相结合,呼吁公众践行低碳生活、参与绿色行动。
此外,“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推出全国首个生态环境领域数字人播报员,运用大模型与人工智能技术,赋予“小山、小水”鲜活灵动的“数字生命”。“甘肃生态环境”推出系列科普视频,整体采用“甘肃山脉总述+10大山脉专题”的叙事架构,巧妙运用“沙小驼”“陇小熊”“祁小豹”“红小锦”四个拟人化吉祥物作为向导,通过它们的生动视角,带领观众深度体验陇原山脉的壮美景观。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