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行书致琴山先生札》欣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4 07:49 1

摘要:此札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尺寸为23.5×40cm ,虽篇幅不大,却蕴含着无尽的韵味。释文开篇“扫地焚香习燕清,萧然一室谢将迎”,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个静谧、清幽的空间,让人仿佛能闻到那袅袅的焚香气息,感受到作者远离尘嚣的宁静心境。“坐移白日花间影,睡起春禽竹外声

在书法艺术的长河中,文徵明的作品无疑是熠熠生辉的瑰宝。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行书致琴山先生札》,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此札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尺寸为23.5×40cm ,虽篇幅不大,却蕴含着无尽的韵味。释文开篇“扫地焚香习燕清,萧然一室谢将迎”,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个静谧、清幽的空间,让人仿佛能闻到那袅袅的焚香气息,感受到作者远离尘嚣的宁静心境。“坐移白日花间影,睡起春禽竹外声”,进一步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充满了诗意与闲适。“心远不妨人境寂,道深殊觉世缘轻”,则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而“却怜不及濂溪子,能任窗前草自生”,流露出文徵明对濂溪先生那份随性自然的向往,以及自己未能完全达到这种境界的一丝遗憾。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的归属存在争议,有记载认为是沈周所作,也有认为是文徵明之作,且内容稍有差别 。不同版本的诗句,为这幅作品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

从书法艺术角度来看,文徵明的行书在这幅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行书大致可分两大类风格,此札虽未明确归于某一类,却兼具多种妙处。其用笔灵动,线条流畅而富有变化,笔画之间的呼应自然而巧妙,尽显晋唐书法的神韵。在结构上,疏密得当,字与字之间的排列错落有致,既严谨又不失灵动,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从整体布局来看,整幅作品气息连贯,一气呵成,仿佛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淌,毫无刻意雕琢之感。

文徵明在书法创作上,博采众长。他深入研究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黄山谷等诸多名家的墨迹,汲取精华,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行书致琴山先生札》中,我们或许能隐约看到这些名家对他的影响,但更多的是文徵明自身的艺术表达。

在信件的后半部分,“别久耿耿,近作呈上琴山先生教之。徵明具草。古琴奉纳。交人张有怀玉簪二枝,倘足下可用,即收之,其价只可二数,彼此无误耳”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文徵明对琴山先生的敬重与思念,还能看到他日常生活中的细致与周到,为这幅书法作品增添了更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行书致琴山先生札》无论是文学价值还是书法艺术价值,都堪称一绝。它让我们看到了文徵明作为一代书法大家的深厚功底和独特魅力,也让我们透过笔墨,感受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澜。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反复品味、深入研究的佳作。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