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俞大猷所著的《剑经》,核心要旨在于军事应用。该书是研究明代中期军事冷兵器技击体系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再现了明代精锐部队以棍法为根基,训练各类长兵器技击的原始风貌。作为一部“发教各兵”的军事训练教材,《剑经》的精髓在于其高度标准化的武艺体系。它遵循兵阵战法
俞大猷《剑经》直破打势实战教学,梁康演示。
俞大猷所著的《剑经》,核心要旨在于军事应用。该书是研究明代中期军事冷兵器技击体系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再现了明代精锐部队以棍法为根基,训练各类长兵器技击的原始风貌。作为一部“发教各兵”的军事训练教材,《剑经》的精髓在于其高度标准化的武艺体系。它遵循兵阵战法中“合众人为一军,其奇正变化之法,实自一人之技艺而推之”的原则,使武艺训练武艺能够快速复制、异地推行,最终实现整支部队在战场上的协调统一与高效应对。这正体现了它作为古代军事武艺标准化范本的历史价值。
俞大猷《剑经》棍法倒头势原步实战用法,梁康演示。
《剑经》历久弥新的价值,在于以静态文本形式保存了明代军事棍法的标准化原貌。书籍将俞大猷的武学思想与军事哲学凝结为不朽文字,不仅记录了明代武术的真实形态,还完整保存了两套原本的实用棍法套路。后人可从中了解到古代军事武艺从套路入门,再到技击训练与程序化操作的教学体系。书中细致记载60种基础棍法技击对打的态势,确立了棍法的标准法度,构建了棍势功法的规范。后世永远可以此为本,辩明真伪,提取棍势进行学习训练,进而组合创新、推动发展。
俞大猷《剑经》棍法,”定四步要打“,梁康演示。
凭借这种静态记录,《剑经》保存了可跨越时空重现的价值。历经五百年社会变迁,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坊间各类所谓俞大猷棍法“秘技”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真伪难辩,致使不少省爱好者误入歧途,学非所用浪费时间。正因为军事训练的需要,俞大猷明确写道“职有《剑经》一册,已详载之矣”,将其棍法武艺系统著录成书。这一静态记录为后世考证其棍法武术流变提供绝对可靠的坐标,也使内容超越俞大猷本人的生活年代与传播范围,具备高度的可重现性。
俞大猷《剑经》棍法中平势,梁康演示。
活态传播在动态传承中必然发生流变。历经四百余年沧桑,因应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需求,加上岁月变迁与传播技术的演变,棍法在十几代拳师的传承不断改变,发展出各具特色的体系。棍法的原始形态在动态传播中逐渐演变,时间愈久,与原本姿态相差愈远。“物质是运动着的”,武术随时代需要而不断变化,这是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从传统中演变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棍法体系,既是流变的规律,也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
俞大猷《剑经》棍法扁身拦杀势,梁康演示。
复原《剑经》棍法,本意在于探寻兵场棍法技击的“第一手资料”。笔者年少时的初衷,就是追寻明代军事棍法技击的原貌,从古籍中提取技法,刻苦锤炼以增强实战能力。在不经意间,四十余年的实战与研究,促使我不断地努力追求靠近俞公倡导的武学思想,最终致力于复原《剑经》棍法体系。《剑经》不仅是“武术秘笈”,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为我们精准理解明代军事武艺的形态、原则与高度提供了唯一可靠的文本基石,使其智慧得以穿越时空,持续发挥影响。2025年9月13日,梁康写于大朗。
来源:三分颜值皮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