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剑指高彩礼:破解乡村婚俗困境,重塑文明新风尚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4 05:37 1

摘要:“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曾几何时,这样的彩礼“暗语”成为许多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一辆汽车、一套房产,再加上数十万元现金,层层加码的彩礼标准,让不少适婚青年直呼“婚不起”。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整治高额彩礼”纳入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以政策之力撬动婚俗

“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曾几何时,这样的彩礼“暗语”成为许多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一辆汽车、一套房产,再加上数十万元现金,层层加码的彩礼标准,让不少适婚青年直呼“婚不起”。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整治高额彩礼”纳入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以政策之力撬动婚俗改革,为破解这一民生痛点按下“加速键”。

高彩礼的蔓延,早已超出传统礼俗的范畴,演变为影响乡村发展的“隐形枷锁”。在中西部某偏远乡村,村民老李为给儿子娶媳妇,不仅花光了毕生积蓄,还向亲友借了十几万元外债,“彩礼要38万,加上买房、办酒席,总共得近百万,这辈子都得为还债忙活”。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数据显示,部分农村地区彩礼金额十年间涨幅超300%,远超家庭收入增长速度。高额彩礼不仅掏空家庭积累,还引发“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现象,让乡村振兴的脚步愈发沉重。

彩礼畸高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图景。从传统观念来看,部分地区将彩礼金额视为女方“身价”的象征,攀比之风盛行,“别人嫁女儿要20万,我家要是少了,会被街坊邻居笑话”成为不少家长的普遍心态。从现实层面讲,性别比例失衡、婚恋市场竞争加剧,让彩礼在部分地区成为“硬通货”。此外,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一些家庭将彩礼作为女儿未来生活的“保障金”,进一步推高了彩礼数额。这些因素相互叠加,使得高彩礼问题陷入“越涨越比、越比越涨”的恶性循环。

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为整治高彩礼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框架。文件明确提出“三措并举”推进婚俗改革:一是建立彩礼标准引导机制,由地方政府结合经济发展水平、村民收入状况,制定合理的彩礼参考上限,并纳入村规民约;二是加强基层治理力度,严禁借婚姻名义索取财物,对变相索要高额彩礼的行为进行劝导和规范;三是推广文明婚俗模式,倡导“零彩礼”“低彩礼”婚姻,培育“婚事新办、简办”的社会风尚。

政策落地的关键,在于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在山东郓城,当地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将彩礼标准控制在3万元以内,同时成立“红白理事会”,由村干部、老党员带头监督婚俗执行情况。短短一年间,当地平均彩礼金额下降60%,不少新人以“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的方式取代传统大操大办。在河南兰考,政府联合婚庆公司推出“公益婚礼套餐”,提供免费场地布置、简约酒席服务,既满足了新人的仪式感,又减轻了家庭负担。这些实践证明,只要找准抓手、精准施策,高彩礼难题并非无解。

婚俗改革更需要观念层面的深度转变。近年来,多地通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举办婚俗改革宣讲会等活动,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在江西赣州,“零彩礼”新娘刘慧的故事传遍乡村,她与丈夫以一场简单的家庭聚餐完成婚礼,用实际行动打破了“无彩礼不成婚”的固有认知。“婚姻的幸福不在于彩礼多少,而在于两个人是否同心同德”,这样的观念正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心中扎根。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产业蓬勃发展,年轻人就业机会增多,经济独立性显著提升,也为摒弃“以彩礼论高低”的旧思想提供了经济基础。

整治高彩礼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政策持续发力、社会共同参与。一方面,要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村家庭的后顾之忧,从根本上减少“养女防老”“彩礼保障”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婚恋观教育,将文明婚俗内容纳入学校教育、社区宣传,让“爱情至上、简约适度”的婚恋理念深入人心。此外,媒体应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多宣传婚俗改革中的正面典型,营造“比家风、比幸福,不比彩礼、不比排场”的良好氛围。

从“天价彩礼”到“文明新风”,改变的不仅是婚俗习惯,更是乡村社会的治理能力和文明程度。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既是对群众期盼的积极回应,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当彩礼回归“礼轻情意重”的本质,当婚姻挣脱物质枷锁的束缚,乡村才能真正焕发文明活力,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在幸福和谐的氛围中,共享发展成果。这场婚俗改革,不仅关乎千万家庭的幸福,更关乎乡村的未来,需要我们以耐心和决心,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

来源:小赞聊点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