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F基板突围战,95%材料被日本垄断,国产替代如何破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8 10:09 1

摘要: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ABF,即味之素堆积膜(Ajinomoto Build-up Film),是日本味之素公司(Ajinomoto)开发的一种用于高密度封装的有机树脂材料,主要用于高端芯片封装基板,例如FC-BGA载板。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ABF,即味之素堆积膜(Ajinomoto Build-up Film),是日本味之素公司(Ajinomoto)开发的一种用于高密度封装的有机树脂材料,主要用于高端芯片封装基板,例如FC-BGA载板。

这种材料具有高绝缘性、高布线密度、低热膨胀系数(CTE)、高精度加工、高机械强度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封装应用。例如高布线密度,可支持线宽/线距低至5μm/5μm,远超传统BT树脂基板的50μm/50μm。CTE约为10ppm/℃,与硅芯片(3ppm/℃左右)匹配性更好,减少热应力。

此外,ABF基板介电常数(DK)在3.5左右,损耗因子(Df)约为0.002,极大减少高频信号的衰减。在散热能力上,还可以通过金属化通孔设计增强热传导,应对AI芯片的高热流密度。

随着Chiplet、2.5D/3D封装技术发展,ABF基板因支持高密度互连和细线路成为关键技术支撑,台积电的CoWoS工艺对ABF需求也有显著增加,其中HDI支持多芯片异构集成,ABF 基板是 CoWoS 中介层的核心材料。

不过市场中日本味之素占据全球ABF材料95%以上份额,中国台湾的欣兴电子、日本的揖斐电等主导载板生产。但随着2024年日本开始升级出口管制,国内也开始加速ABF基板的替代进程。

在ABF基板上,主要由日本(揖斐电、新光电气),中国台湾(欣兴电子、南亚电路板),韩国(三星机电)占据全球 87% 以上市场份额,其中前三大厂商欣兴电子、揖斐电、南亚电路板市占率超49%。

而日本味之素公司占据全球ABF材料95%以上份额,其ABF系列(如GX、GY系列)通过硅微粉粒径优化(0.1μm)和固化剂调整,实现低介电损耗和高玻璃化转变温度。

技术上,国际企业已实现8-16层高叠层、5μm线宽/线距的ABF载板量产,支持CoWoS、InFO等先进封装工艺。值得一提的是,日本Rapidus公司已经推动CCP RIE(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应用,提升ABF贴膜精度和稳定性。

据市场数据显示,随着AI、数据中心、汽车电子推动国内ABF基板需求,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超1100亿元,CAGR达17%。目前ABF载板在CPU、GPU、AI芯片封装中占比超50%,支撑数据中心和自动驾驶需求。AR/VR设备对高密度封装的需求也推动ABF在传感器、存储器中的应用。

而在国内,2023年中国大陆ABF基板产能仅占全球7.2%,主要来自奥特斯的重庆工厂,其余厂商如深南电路、兴森科技处于量产爬坡阶段。

到2024年ABF基板国产化率仅4%,2025年预计提升至5%,其中高端基板仍不足20%。而韩国的东进世美肯公司推出替代材料DJBF,CTE和Df已达到或超越ABF水平,国内企业有望加速跟进。

国内企业如深南电路在FC-BGA 基板已实现16层以下量产,20层产品进入客户端认证。华正新材、宏昌电子则联合下游厂商开发ABF膜材料,期待能够打破味之素的垄断。芯承科技、芯爱科技在2024年计划投产ABF产线,加速产能的扩张。

ABF基板作为先进封装的核心材料,全球供应链高度集中于日本、台湾和韩国,中国企业在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上加速追赶,但短期内仍依赖进口。随着AI、HPC等应用驱动需求增长,国产ABF基板将受益于政策支持与供应链安全需求,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未来,技术迭代、产能释放及材料国产化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来源:核芯产业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