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总有人问,之前说的社保新规咋没动静了?是不是不查了?别误会,不是没动静,是相关部门一直在“闷头干活”,今年上半年已经有大批企业因为社保不合规被查,今天就把关键信息跟大家掰扯清楚,不管你是打工的还是开公司的,都得认真看。
最近总有人问,之前说的社保新规咋没动静了?是不是不查了?别误会,不是没动静,是相关部门一直在“闷头干活”,今年上半年已经有大批企业因为社保不合规被查,今天就把关键信息跟大家掰扯清楚,不管你是打工的还是开公司的,都得认真看。
首先得明确,社保监管不仅没松,反而从2025年9月1日起更严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正式生效,这文件直接把之前社保缴纳的“模糊地带”全堵上了。以前有些企业耍的小聪明,现在通通不管用了。
先看一组数据,心里有个数。2025年上半年,全国人社部门共检查用人单位213.6万户,其中查出社保缴纳不合规的企业有38.2万户,占比超过17%;督促这些企业为126.8万名职工补缴社保费和滞纳金,总金额达189.3亿元。光从这组数据就能看出来,不是不查,是一查一个准,而且涉及的人数和金额都不少。
那现在企业最容易栽跟头的社保问题有哪些?咱一一说。
第一个就是“现金补社保”。以前有些企业跟员工商量,“社保我不给你交了,每月多给你500块现金”,还让员工签个“自愿放弃社保承诺书”。现在新规明确说了,这种约定和承诺书全是无效的!哪怕员工自己愿意,企业没缴社保还是违法。一旦被查,企业不仅要给员工补缴社保,还得缴滞纳金;员工要是以此为由辞职,企业还得给经济补偿——每干满1年给1个月工资,不满6个月给半个月工资,这笔钱可不少。
第二个是“按最低工资缴社保”。很多企业为了少花钱,不管员工实际工资多少,都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缴社保。比如员工每月实际工资8000元,当地最低工资2500元,企业就按2500元的基数缴。但新规明确,社保缴费基数得按员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算,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这些所有收入。2025年上半年被查的企业里,有62%都是因为这个问题被揪出来的,光是补缴的差额和滞纳金,平均每家企业就得掏4.8万元。
第三个是“用合作协议避社保”。有些企业把员工的劳动合同改成“劳务合作协议”“兼职协议”,说“咱不是雇佣关系,不用缴社保”。但新规说了,判断要不要缴社保,看的是实际工作情况——只要员工每天按时上下班、受企业管理、按月拿固定工资,就算签的是合作协议,也得按劳动关系缴社保。今年上半年,光是互联网、餐饮这两个行业,就有11.3万户企业因为这事儿被查,不少小企业直接因为补缴费用太高,资金链都出了问题。
可能有人会问,那员工要是自己不想缴社保,企业该咋办?答案是:必须缴!哪怕员工哭着喊着说“我不要社保,多给我点钱就行”,企业也得拒绝。因为缴社保不仅是企业的义务,也是员工的义务,不能因为双方同意就免除。而且对员工来说,社保断缴影响太大了——养老保险缴不够15年领不了养老金,医疗保险断缴了看病没法报销,买房、落户、孩子上学也可能受影响,千万别为了眼前一点小钱吃亏。
再给大家说个重要信息,现在社保数据已经联网了。税务部门、人社部门、公积金中心的数据是通的,企业报给税务的工资总额,和报给人社的社保缴费基数一对比,有没有问题立马就能看出来。以前那种“工资报高、社保基数报低”的操作,现在根本藏不住,系统自动就能预警,一预警就会被查。
最后给打工的和开公司的分别提几句实在建议:
对打工的来说:
1. 每月查社保缴费记录,在“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APP上就能查,看看缴费基数是不是跟自己实际工资差不多,有没有断缴;
2. 要是发现企业没缴社保、少缴社保,别忍,先跟公司沟通,沟通不成直接打12333投诉,或者去当地人社部门申请劳动仲裁,现在新规支持员工维权,别担心没地方说理;
3. 千万别签“自愿放弃社保承诺书”,签了也没用,还可能影响后续维权,要是企业逼你签,直接保留证据,这都是企业违法的证明。
对开公司的来说:
1. 赶紧自查社保缴纳情况,特别是基数和人员范围,有问题的赶紧补,别等被查了再补,到时候不仅要缴滞纳金,还可能影响企业信用,以后招投标、贷款都受影响;
2. 别再想“钻空子”,现在监管这么严,与其花心思避社保,不如踏踏实实按规定缴,员工稳定了,企业才能长远发展;
3. 要是不清楚怎么缴合规,直接找当地人社部门的咨询窗口,或者请专业的社保代理机构帮忙,花点小钱总比被罚款、补缴强。
总之,社保新规不是没声了,是执行得更细、更严了。不管是打工还是开公司,都得按规矩来,别抱着侥幸心理。对员工来说,社保是未来的保障;对企业来说,合规是长远发展的前提,这点千万别搞错了。
来源:神牛讲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