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刷到一部电影《美国血汗工厂》,看完直接被里面的工厂女工戳中——皮肤黝黑,手上带着老茧,被老板骂的时候眼里憋着泪却不肯掉,转头又能笑着安慰工友。查了演员表才发现,这居然是演《河谷镇》贝蒂的莉莉·莱因哈特!
亲爱的朋友,轻点关注不迷路,您的留言,是我最珍贵的礼物。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刷到一部电影《美国血汗工厂》,看完直接被里面的工厂女工戳中——皮肤黝黑,手上带着老茧,被老板骂的时候眼里憋着泪却不肯掉,转头又能笑着安慰工友。查了演员表才发现,这居然是演《河谷镇》贝蒂的莉莉·莱因哈特!
谁能想到,这个2025年靠一部电影狂揽5000万票房的女演员,10年前还在每月坐5小时高铁去纽约跑试镜,试镜失败20多次都没放弃;更没想到,她不仅能演好乖乖女、工厂女工,还能一年登15本国际杂志封面,甚至和戏里的“男朋友”分手3年还能当朋友。今天咱就换个角度唠唠,这个96年小花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狠劲。
2025年电影院哭倒一片!她为演工厂女工晒黑2度,减重10斤太拼了
先从最近爆火的《美国血汗工厂》说起,这部电影刚上映一周,票房就破了5000万美元,豆瓣评分飙到8.2分。我去电影院看的时候,后排有个姑娘边看边哭,说“莉莉演的女工太真实了,像我妈年轻时候的样子”。
后来刷到莉莉的采访才知道,为了这个角色,她提前两周就扎进了工厂。每天早上5点跟着工人一起打卡上班,戴着手套学拧螺丝、操作机器,中午和工友一起蹲在车间门口吃盒饭,晚上还要记笔记总结“工厂女工的一天”。有次机器出了点小故障,她还跟着维修师傅学了半小时,手上被划了道小口子都没在意。
为了贴近角色的“辛苦感”,莉莉特意减重10斤,还每天在太阳下晒1小时,把自己晒黑了两个度。拍最催泪的那场“被老板克扣工资”的戏时,她提前半小时躲在角落酝酿情绪,想起自己15岁试镜失败蹲在纽约街头哭的样子,一开机眼泪就忍不住掉,导演喊停的时候,她还沉浸在情绪里,肩膀一直抖。
有人说“演个工人至于这么较真吗?”但莉莉说“我要是不真去工厂待几天,怎么知道女工每天要站多久,怎么知道她们被骂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你看,现在的演员能做到这份上的真不多,她不是在“演”角色,是在“成为”角色——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观众会被戳中吧。
15岁的“跨省打工人”!每月坐5小时高铁跑试镜,一年跑坏3双鞋
聊完现在的爆火,咱倒回去说说莉莉的“追梦起点”。她不是什么富二代、星二代,就是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一个普通小镇姑娘,15岁之前最大的梦想是“能在当地音乐剧里演个主角”。
15岁那年,她突然跟爸妈说“我要去纽约当演员”。当时她爸妈都懵了,克利夫兰到纽约有多远?坐高铁要5小时,开车要8小时,来回就是一整天。但莉莉铁了心,说“我每月去一次,试不上就当旅游了”。
第一次去试镜的时候,她背着个双肩包,里面装着两件换洗衣服和台词本,坐周日晚上的夜车去纽约,周一早上直接冲进试镜现场。那天试的是个小成本剧的配角,她紧张得声音都在抖,台词忘得一干二净,导演挥挥手让她走,她走出大楼就蹲在路边哭,给妈妈打电话说“妈,我是不是太不自量力了?”
但哭归哭,她没打退堂鼓。接下来的一年多,她每月都雷打不动去纽约试镜,有时候一个月试两次,高铁票攒了厚厚的一沓,鞋子跑坏了3双,试镜失败了23次。有次冬天去试镜,高铁晚点,她在寒风里跑了10分钟才赶到现场,头发上结了冰碴子,却笑着跟面试官说“我没迟到吧?”
现在回头看,那时候的莉莉就像个“跨省打工人”,每月挤高铁、赶试镜,拿着微薄的零花钱当路费,却从来没说过“放弃”——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认准一件事就死磕,哪怕全世界都不看好。
咖啡馆的“意外之喜”!撞洒一杯咖啡,居然撞进了顶级经纪公司
莉莉的“转运时刻”,说起来还挺像电视剧剧情。2011年的一个周末,她又去纽约试镜,这次还是没选上,心情低落得不行,在咖啡馆买咖啡的时候,不小心撞了一个女人,热咖啡全洒在了对方的外套上。
莉莉当时吓得脸都白了,一个劲道歉,说要赔外套钱。结果那个女人非但没生气,还盯着她看了一会儿,问“你是来试镜的?我看你眼神挺亮的”。这个女人就是Dara Gordan,一个资深经纪人。
她们在咖啡馆聊了20多分钟,Dara问她“你为什么想当演员?”莉莉说“我就想让别人看到我演的角色,觉得‘哦,原来生活里真的有这样的人’”。Dara听完笑了,说“下周我带你去见个朋友”。
谁能想到,这个“朋友”居然是ICM经纪公司的高管——就是那个签了一大堆好莱坞大明星的公司。面试的时候,高管让她演一段“被朋友误会的女孩”,莉莉想起自己试镜失败后被同学说“你根本不是当演员的料”,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哭着说完了台词,高管们当场就拍了板“我们签你”。
签约那天,莉莉给爸妈打电话,声音都在抖,说“妈,我好像真的能当演员了”——你说这是运气?可如果她那天没去咖啡馆,没敢跟Dara说实话,或者试镜失败后就放弃了,这个“运气”就算砸在头上,她也接不住啊。
《河谷镇》爆火后,她居然成了“封面女王”!一年登15本杂志太绝了
莉莉真正被大众熟知,是因为2017年的《河谷镇》。她演的贝蒂·古柏,表面是乖乖女,骨子里却有股狠劲,尤其是为了朋友跟坏人对峙的戏份,眼神里的坚定让很多人直呼“这才是我的青春女主”。
这部剧一火,莉莉的ins粉丝从10万涨到了2000万,平均每天涨粉近2万。紧接着,各种杂志开始找她拍封面,从美国《Vogue》到英国《时尚芭莎》,再到日本《NYLON》,一年下来居然登了15本国际杂志的封面。
刚开始拍封面的时候,莉莉可紧张了。第一次拍美国《ELLE》,摄影师让她摆“慵懒的姿势”,她僵硬得像个机器人,手都不知道往哪放。摄影师笑着说“你就当镜头是你闺蜜,跟它聊聊天就行”。后来拍得多了,她慢慢找到了感觉,甜酷风、复古风、职场风,每种风格都能驾驭。
拍日本《Vogue》的水下封面时,为了拍好睁眼的镜头,她在泳池里练了一下午,眼睛红得像兔子;拍英国《时尚芭莎》的复古封面,她早上4点就起床化妆,头发卷了2小时,穿的紧身礼服勒得她喘不过气,却一直保持着微笑。
有人说“她就是靠颜值才当封面女郎”,但莉莉一点都不介意,她说“拍封面能让我更懂镜头,知道怎么在镜头前表达情绪,反而能帮我演好角色”——你看,她从来不会把“演员”和“模特”当成两个对立的身份,反而能让两者互相帮衬,这脑子是真清醒。
戏内情侣戏外恋,分手3年还能当朋友?这波操作太圈粉了
说到《河谷镇》,就不得不提莉莉和科尔·斯普罗斯的故事——科尔在剧里演她的男朋友“Jughead”,两人因戏生情,2018年被拍到牵手逛街,承认了恋情。
那段时间,他们就像普通情侣一样,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一起看电影,莉莉生日的时候,科尔还亲手给她做了个蛋糕,上面写着“我的贝蒂”。剧组的人都调侃“你们俩能不能别在片场撒狗粮了?”
但2020年,他们突然宣布和平分手,说“我们还是好朋友,会继续支持彼此的事业”。当时很多网友不信,觉得“分手了怎么可能做朋友?肯定是炒作”。结果2024年科尔的新电影上映,莉莉在ins上帮他宣传;莉莉拍《美国血汗工厂》的时候,科尔还去探班,给剧组带了咖啡和甜甜圈。
有记者问莉莉“和前任做朋友不尴尬吗?”她笑着说“为什么要尴尬?我们一起演过那么多戏,一起走过那么一段路,就算不能当情侣,也能当互相鼓励的朋友啊”。
现在的娱乐圈,分手就撕逼的情侣太多了,像莉莉和科尔这样体面分手、还能互相支持的,真的太少了。这种清醒又大方的态度,反而让更多人喜欢她——毕竟,能处理好感情的人,往往也能处理好自己的人生。
小编有感
看莉莉的故事,总觉得像在看身边某个“死磕”的朋友——15岁每月跨省跑试镜,21岁靠一部剧爆红,29岁靠一部电影证明自己的演技,中间有过失败,有过争议,但她从来没停下脚步。
有人说她运气好,撞进了经纪公司,演到了好角色;但只有她自己知道,运气背后是每月800公里的坚持,是为角色晒黑减重的较真,是爆红后还能保持清醒的理智。
2025年她还有两部作品要上,一部《爱情假说》,一部《哈尔与哈珀》,我已经开始期待了。不是因为她是“顶流小花”,而是因为我知道,她一定会为每个角色拼尽全力——毕竟,这样一个对自己“狠”的姑娘,怎么可能让观众失望呢?
感谢您的观看,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轻轻一点关注,共赏更多精彩!
免责声明:内容、图片均源自网络,旨在传递正能量,无不良导向。涉及版权或侵权,请速告,我们将迅速处理。存疑内容,一经联系即改或删。
来源:执着的山丘有梦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