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武鸣区人大代表、罗波镇暮定村党支部书记韦佳以“特色产业提质”为“金钥匙”,打出土地流转、直播带货、共建共治等“组合拳”,助力“土特产”从“深巷好酒”蝶变为“网红爆款”,走出“代表搭台、产业唱戏、群众增收”的致富路。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武鸣区人大代表、罗波镇暮定村党支部书记韦佳以“特色产业提质”为“金钥匙”,打出土地流转、直播带货、共建共治等“组合拳”,助力“土特产”从“深巷好酒”蝶变为“网红爆款”,走出“代表搭台、产业唱戏、群众增收”的致富路。
大力盘活集体资源,联农带农共同富裕
为盘活80亩闲置集体土地,韦佳带领代表到外地考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引进现代农业公司,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利用闲置集体土地发展莲雾、沃柑、火龙果等高附加值水果,种植2000余棵莲雾,每棵产量超300斤,形成100亩“百果园”特色产业集群。科学规划现代农业苗圃基地,建设番荔枝、美国青柚等新型苗圃,以科技赋能农业转型升级。每年带来土地流转收入6.8万元,带动集体经济增收160%。公司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岗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让“新农人”变“兴农人”,带动脱贫户就业增收。“掌握种植技术后,在家门口就有工作。”脱贫户覃大哥精神焕发。韦佳引入社会资本,盘活集体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助力农业规模化经营,走出了“集体+公司+农户”的新路径。
人大代表带领群众考察莲雾种植情况
数字文化双轮驱动,文农旅融合式发展
韦佳致力于解决暮定村那界片农业灌溉问题,创新“人大代表+群众投劳”模式,组织力量对那界渠道进行清淤,保障1000亩农田灌溉,激发群众种植果蔗的积极性,果蔗种植面积增至500亩,年产量5000余吨。但因经营分散,销路不畅。为此,她深挖历史文化,举办果蔗节,打造“一村一节”文化IP,使那界果蔗形成“一村一品”。吸引游客参与果蔗收割,将传统农业转化为体验式旅游产品,带动餐饮等配套消费。组织40名选手参与蔗王争霸赛,1000多名游客观看。通过削果蔗比赛、现尝果蔗、农耕歌舞等活动,以场景互动替代传统推销,实现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双向奔赴。通过抖音平台直播比赛,喜获甘蔗订单100吨。联合武鸣邮政分公司,开展5场电商直播带货,缩短流通链,“数商兴农”助力果蔗年收入超600万元。“路边摆摊一个月都卖不完,直播带货后甘蔗两三天就卖光了”。蔗农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人大代表参与组织举办“蔗王争霸赛”
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建设宜居和美乡村
“灯装了,路修了,运甘蔗安全了。”蔗农覃庆才笑逐颜开。此前,蔗农反映村里主干道便桥狭窄,未装路灯,影响产业发展。韦佳多方协调,争取到“一事一议”资金28万元,动员村民自筹5万元,铺设151盏太阳能路灯。争取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12万元,便桥由3.5米拓宽至6米。韦佳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完善民情沟通会、民生项目票决制、“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构建“民意收集—民主决策—阳光监督”全链条治理体系,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办成文化室建设、公共场所硬化、活动设施改造等一批惠民事,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
作者: 施晚弟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