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巍观察34:沈巍面对挫折,他用以支撑决心的文化底蕴是什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3 21:15 6

摘要:9月13日,新胜桥下的沈巍临时草庐人去楼空,前一日沈巍摆放他的书写长桌的地方,一夜之间,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一般,一溜摆开的共享单车,气势非凡地鸠占鹊巢。

9月13日,新胜桥下的沈巍临时草庐人去楼空,前一日沈巍摆放他的书写长桌的地方,一夜之间,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一般,一溜摆开的共享单车,气势非凡地鸠占鹊巢。

沈巍看着昨日他可以闲庭信步的地方,被钢铁制品占领,长时间地坐在新胜桥下,神态淡然。

这是他26年流浪生涯修炼出来的冷静。

之后,他顺着吴淞江路边的大道,走了一段距离。可以看出,他习惯了任何被赶走的命运。前一日,他就已经坦露出了他的这种隐忧(昨天的观察里,咱们提到过),但很多人没有感受到沈巍很少喜形于色背后的忧心忡忡究竟是出于什么动机。

然而,当他看到路边绿化带里的饮料瓶、包装纸的时候,他还是禁不住弯下腰来,捡起地上的那些隶属于垃圾范畴的东西,把它们展平,拿在手里,还对之前导致这些垃圾产生的人们的不良习惯,用他不断重复的习惯性语法,进行了再一次归纳:很多人总是随手把这些纸片、纸盒随手一扔,根本没有环保意识。

其实这一块地面,从早晨起,就已经告诉他,他在这里的立足地被取缔了,但是,他头一转,就忘了他的自己的悲情,依然故我地关心着这块地面上的清净与关联着的人为劣根性。

他为什么在这一刻,如此执着于自己的理念?他为什么从没有想过,改变一下自己,迎合一下时代潮流需要的那种活法?

也许,我们只有从沈巍的思想深处的文化底蕴里寻找他的执着的来龙去脉。

曾经有一位主播“雪之浪”问他,“有人说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儒为表,佛为心,道为骨,你的身上都具备这三个优点,你是怎么做到的?”

沈巍直接否认对方的定性,说:“你把我捧的太高了。”接着,他解释了中国文化的这种结构,为什么会有可能融入到中国人的恪守信条中,他说:“首先因为儒家常说是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立身处世起码的一个标准,像我也是。就像曾经有朋友问我你最喜欢哪个城市啊,他们解答说成都。实际上这是断章取义了,我只是说过,在我的一生当中,有一个城市特别想去,就是成都。因为这里面有两个知识分子,一个知识分子是成功了,就是诸葛亮;一个知识分子没有成功,就是杜甫,那么,我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不成功,那么你就要学杜甫,如果成功了,就学诸葛亮,鞠躬尽瘁,你做不了,你就要像杜甫那样,至少要怀有仁人之心。

“至于说其它的,道啊、佛啊这主要是因为这么多年风雨磨炼,我也没有其它办法能够让我自己摆脱一些烦恼,只能够用这种间接式的办法,来解脱自己的烦恼。那么你们认为是儒道(是我的精神来源),,我也认为是碰巧。(至于我还有道、佛的因素)碰巧就是道家提倡的这种“无为”,或者佛家讲的一切是空啊,(也填补了内心的那种空虚)。那么,实际上,我还是有红尘之念的,如果没有红尘之念,那我晚上肯定不会经常睡不着觉,肯定不会每年高考发榜的时候,我就觉得有一种很难过的感觉。是为什么呢?是你还是耿耿于怀过去的往事。”

沈巍的这一段谈话中,还是肯定了他的内心深处,仍是以儒学之道,作为他的为人准则,而对道、佛的涉及不过是排解内心的苦闷。

既然他认定了他的内心支撑是“儒”,那么,他就必然要对儒学的祖师爷所奠定的中国人的人生准则,有所接纳与无条件地信奉。

我们来看看他对孔子的看法,下面访谈来源于网名为“青青”发布于2025年6月15日的视频:

“所以,当我每次听到学生高考,去拜谒杜甫草堂、去拜谒孔庙的时候呢,我是觉得蛮有点黑色幽默的这个成分。为什么?因为杜甫一辈子是倒霉的,一直最后死在那个姓邓的小伙子老家(即为沈巍开货拉拉的小邓)耒阳那条船上,孔子也是一辈子没有实现(理想)。他在临死时不是说了吗?‘我最近梦到周公了’,意思是我快要死了,那么,孔子也是一辈子做的小官,做的小的一点点,什么理想都没实现。

“他自己都评价的,‘我是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的丧家之犬’,走到哪都被人家赶啊。他学生不是说了吗?老师,你太倒霉了,一会人家把大树给你砍倒了,你在大树底下读书,人家把大树给你砍倒,你在那个‘在陈七日,绝粮七日’,没饭吃,天下哪有你这样的人啊?孔子就是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知不可为而为之’。”

沈巍谈话中提到的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路过宋国,带着一帮弟子,找了一棵大树,乘乘荫凉,没想到宋国司马桓魋派人砍掉大树,不给孔子一个落脚的机会。“走到哪都被人家赶啊”,这是沈巍对孔子“丧家”的一种现代语言的精准描述,而这何尝不是沈巍自己的一种写照。

但沈巍有没有改变自己的作为儒家思想的濡染者的那种文化传承?

在和县之旅中,沈巍曾对着镜头说过:“再大的波折,也不能阻挡我们在网络上继续传播文化的决心。”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他面临的一波三折的起起落落中,他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面临着种种砸锅的困境,他总是用黑色幽默的泰然,笑对不期而至的风云突变。

桥下的落脚地不能呆了,那就离开。

下午,一位摄影师为沈巍在白鹤的老地方,拍了一组他的照片,镜头里沈巍,又不羁地换成了那件群议粥粥的花衣服,配上了一副墨镜,他似乎又满血复活。

把沈巍比喻成孔子,正如沈巍自己所说,是捧杀他。但孔子并不是一个成功的人啊,他在兑现理想路上的丧家之犬的诸种尴尬以及一意孤行、执意为之的一根筋,多少能够在沈巍身上看到那缕缕丝痕。

来源:文学私秘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