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400斤的“宁夏土皇帝”——马鸿逵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7 21:52 1

摘要:1949年,称霸宁夏多年的“土皇帝”马鸿逵在解放军逼近的压力之下,只能将多年以来在宁夏压榨百姓的财富打包起来,然后与自己的几房姨太太离开西北,马鸿逵这一次带走的黄金,可以说是宁夏人民积累了多年的财富,具体数目说之不清,但对宁夏的经济影响非常大。

1949年,称霸宁夏多年的“土皇帝”马鸿逵在解放军逼近的压力之下,只能将多年以来在宁夏压榨百姓的财富打包起来,然后与自己的几房姨太太离开西北,马鸿逵这一次带走的黄金,可以说是宁夏人民积累了多年的财富,具体数目说之不清,但对宁夏的经济影响非常大。

而马鸿逵离开西北的时候,他的体重竟达400斤,他的个子并不是很高,而他常年养尊处优,导致他的体重出现了非常不正常的发展,根据马鸿逵身边工作过的工作人员回忆,马鸿逵平时的日常生活,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这个在西北地区称霸多年的军阀,离开了西北之后,前往了台湾,后来被蒋介石当作替罪羊,险些遭遇跟张学良一样的永久牢狱之灾,后来还是把自己带来的黄金“让”了出去,这才换得了一个前往美国的机会。

从前的宁夏王,渐渐也成为了一个美国街头的肥胖老头。

1899年的甘肃河州,阳洼山的土墙在夕阳下泛着微光,一个七岁的小男孩拖着脚上的木墩,悄悄从私塾的门缝溜出去,他是幼年时期的马鸿逵,马鸿逵是马氏家族的第三代子嗣,小名三元。

而‬他的父亲马福祥站在远处,望着这个顽劣的儿子,眼神中透出几分无奈。

那时的马福祥或许不曾料到,这个逃学游荡的孩子,日后会成为手握宁夏十七年权柄的“宁夏王”。

马鸿逵生于1892年的甘肃河州,他的家族自祖父马千龄迁居韩家集阳洼山后,逐渐在西北崭露头角。

马千龄育有四子:

长子马福财早逝,次子马福禄、三子马福寿、四子马福祥各有建树。

其中,马福禄率先为家族打开局面,他在1875年中武举人,六年后又中武进士,凭借镇压回民起义的功绩,被清廷任命为都带,统领两营兵马,他将弟弟马福祥提拔为骑兵管带,兄弟二人共同奠定了马氏家族的军事根基。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马福禄随军勤王,在前门箭楼奋战身亡,慈禧太后为表彰马家的忠心,特意召见马福祥,将马福禄的部队交由他统领,从此,马氏家族的官运开始腾飞。

马福祥是个精于算计的人物,他擅长书法,常以“一笔虎”赠人留念,借此博取名声,他更懂得通过送礼与结拜拓展人脉,他派遣侄儿马子才携带从宁夏压榨来的钱财和枪支,前往新疆、青海等地换取鹿茸、麝香等珍贵物品,再运往北京分送给各方权贵。

每年大规模的馈送至少进行一次,每次因礼品繁多,还夹杂大烟贩运,队伍浩荡如同商旅。

在送礼之外,他还让护送人员搜购大烟,运回北京换取枪支子弹,再高价出售从中牟利,宁夏因此成为盛产大烟之地,烟价上涨导致种烟者与吸烟者俱增,民间枪支泛滥,抢劫事件随之频发。

从马福祥担任宁夏护军使到马鸿逵成为省主席的数十年间,烟枪与抢劫成为宁夏人民的双重苦难。

马福祥的人际手段更是厉害,他的结拜策略在当时堪称高明,他在送礼赢得对方好感后,便奉上一纸“兰谱”,请求结为盟兄弟。

他与曹锟、吴佩孚、张作霖、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结拜,甚至通过宦官张兰德与慈禧搭上关系,辛亥革命爆发,他先观望后投靠袁世凯,获封宁夏护军使,此后,他辗转依附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等人,始终屹立不倒。

就是在这片家族光环下,马鸿逵的童年却显得别样。

他七岁进入私塾读书,却对书本毫无兴趣,常常逃学四处游荡,马福祥为此颇为头疼,甚至用绳子系上木墩拴住他的脚,试图让他专心读书,但‬马鸿逵依然我行我素,木墩未能束缚他的天性。

马福祥希望他承袭文武之道,但马鸿逵的性情更像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

马鸿逵的转变始于青年时期,他从甘肃陆军学校毕业后,跟随父亲踏入军政之途。

马福祥的荫庇为他铺平道路,袁世凯当政时,马福祥安排马鸿逵担任侍从武官,这个职位虽无实权,却让他得以接触高层权势。

1923年,曹锟贿选总统,马福祥拿出十万大洋助其成功,曹锟投桃报李,调马福祥为绥远都统,并提拔马鸿逵为第五混成旅旅长,驻守五原,此时的马鸿逵手中终于握住了兵权,开始崭露头角。

1925年,冯玉祥主政西北,担任西北边防督办及甘肃军务督办,马鸿逵的第五混成旅扩编为陆军第七师,移驻包头,那时的包头是一片砂砾遍布的不毛之地,部队缺衣少食,生活艰难,马鸿逵并未因此消沉,他多次派人向堂兄、宁夏镇守使马鸿宾请求率军进入宁夏,却屡遭拒绝。

马鸿宾以甘肃督军陆洪涛之命为由,派兵一团协助布防,阻挠马鸿逵的行动,马鸿逵对此大为恼怒,几次扬言要率部踏平宁夏,他与马鸿宾在黄渠桥会面,当面威逼马鸿宾交出地盘。

面对来势汹汹的马鸿逵,马鸿宾无奈之下拿出十万大洋作为军费,试图平息他的怒火。

可‬马鸿逵并未就此罢休,他趁刘郁芬率军经过宁夏时,尾随其后进入金积、灵武一带,驻扎下来不再离开,他在当地委派官员收税,又从河州、青海及宁夏的豫旺、关忠等地招募地主武装,组建了约两个骑兵团,实力显著增强。

后来,冯玉祥的西北军经过宁夏进军甘肃、陕西时,马鸿逵被提升为国民军联军第四路军总司令兼第七师师长,而‬他的部队辗转于直隶、山东、河南等地,与直鲁系联军交战,逐渐在军阀混战中站稳脚跟。

1929年,冯玉祥准备反蒋,马鸿逵却暗中生变。

他早因冯玉祥夺取绥远地盘而心怀不满,又因部队军纪不严屡遭冯玉祥斥责,积怨已深,而‬蒋介石以高官厚禄为诱饵拉拢他,马鸿逵与韩复榘、石友三密谋策划,于5月21日通电全国,宣布“维护和平”、“拥护中央”等等,公开叛冯投蒋。

不得不说,马鸿逵的见风使舵,跟他的父亲一脉相承。

随后,他率部从洛阳撤往郑州,也在途中遭遇冯玉祥的追击,冯玉祥派庞炳勋在前设堵,孙良诚在后追击,马鸿逵的部队被打得七零八落,他只带手枪营一个连落荒而逃,中途体力不支,由传令兵轮流背着他,最终逃到副官马孝成家中,骑上一头骡子抵达郑州。

而‬蒋介石得知他叛冯成功,立即嘉奖,任命他为一军军长,并将席掖池的骑兵师交由他指挥,还赏赐三十万大洋和千余支枪。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马鸿逵的部队扩编为讨逆军第十五路军,他率部在陇海、津浦线作战,参与增援归德、固守兖州、围攻泰安等战役,为蒋介石的胜利出力不小。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任命他为宁夏省主席。

1931年1月,他率部从信阳北上抵达宁夏,开始了长达十七年的统治,他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以第十五路军总司令兼省政府副主席、国民党省党部特派员的身份,建立起独裁格局。

他将前任马鸿宾的旧部全部撤换,换上自己的亲信,确保权力牢牢在握。

而‬马鸿逵对军队的掌控尤为严苛。

他提拔带兵军官的标准是“甘马回河”,这不是一个成语,而是四个条件的简称合并在一起。

马洪奎提拔军官,须为甘肃河州人、回族、姓马,为此,他设计了“四架操”考验,要求军官通过屈身上、摇动转回、倒立、车轮等动作,以此检验其忠诚与服从。

他曾召集部队集训,借故将68师502团团长马万荣重打一顿,观察其反应,马鸿逵下了毒手之后,马万荣毫无怨言,还立即写下悔过书,不久后被提拔为骑兵第二旅旅长。

他还通过打骂部下后观察其态度,判断是否忠心。

在他的部队中,“用奴才不用人才”成为普遍现象。

在行政管理上,马鸿逵制定了《公务员新生命》六条,要求官员佩戴臂章,上至主官、下至杂役一律遵守,有人忘带臂章,他视为违令,责令其自行辞职。

他还制定《县政人员约法》三条,要求新任县长立誓签名,刻成匾悬挂于县政府门口,他曾逮捕六名县长,将其名单印发,召集省级机关人员投票决定生死。

而‬一名财政厅职员因写下“按法律处理”而未圈选任何人,被他当场斥责。

他质问:

“我的话不是法律吗?”

另一名职员将六人全圈,反而获得他的‬表扬,并赏大洋千元。

由此可见,在政治上,马鸿逵有着非常病态的一面,显然是封建时期的一些独裁模式,对他影响甚深。

而‬在经济上,马鸿逵对宁夏人民的压榨尤为沉重。

他征粮种类包括人食、马料、草料、木炭,价格低至市价二三成,而‬农民交一车草或一驮炭,往往换不回一餐饭。

征兵更成为民间苦难,他年年扩充军队,1935年宁夏人口超百万,到1941年仅剩七十三万,六年间减少近三十万,他的部队却扩至十万余人,平均每七个半人中有一名士兵。

这就导致马洪奎的部队逃兵现象层出不穷,对此,他便以枪毙震慑。

1947年,他将各部队逃兵集中于银川处决,事先印制“咎由自取”的纸条,枪毙后塞入死者头上的枪眼,以儆效尤。

而‬最令人愤怒的就是马鸿逵在教育方面的举措,马鸿逵推行奴化政策。

他规定学生不守校规,轻则打手掌,重则打臀部,更重者开除或送入“模范监狱”,他从军队中派出军官担任中等学校的军事教官,对学生实施军训,他还要求学生连保切结,禁止结社及阅读进步书籍,试图隔绝外部思想影响。

这种对年轻人的迫害思想,影响了当时许多的青少年。

显然,马鸿逵这种统治,在当时的革命浪潮之下,是不可能持久的。

因此,马鸿逵的权势随国民党败局而消散。

1946年,蒋介石发动内战,马鸿逵倾巢出动,侵犯三边、救援榆林、出兵陇东,1947年,他派兵三万余人,由其子马敦静、马敦原率领驰援榆林,却在袁大滩遭解放军痛击,损失惨重。

而‬马敦静兄弟绕道逃回三边,狼狈不堪。

1949年,解放军逼近宁夏,他安排长子马敦厚先逃、次子马敦静后逃。他自己则率六姨太、参谋长等三十余人飞往重庆。

在重庆,他住进连家花园,蒋介石召他商议调兵入川,他抱住蒋介石的腿痛哭,称“对不起党国”。

他随后飞往台湾,住进北投行政院宾馆,又移居古亭区和平西路住宅。

国民党监察院提出弹劾,指责他与马步芳贻误战机,他深感在台湾难以立足,以四姨太刘慕侠看病为由迁往香港,后携家眷飞往美国旧金山。

他在旧金山居住多年,约于1971年前后病逝。

来源:闲说史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