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管理者如何保持原合理的“静态毛利库存”和“卖不丢”药品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3 18:11 1

摘要:“保留合理的静态毛利库存体系”和“卖不丢”药品种类,是药店继任管理者管理商品的核心,也就是说在保障供应(不断货)和追求效益(合理毛利)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保留合理的静态毛利库存体系”和“卖不丢”药品种类,是药店继任管理者管理商品的核心,也就是说在保障供应(不断货)和追求效益(合理毛利)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一、 核心原则:先理解,再优化;先继承,再创新

切忌上任后全盘推翻重来。第一步必须是全面理解和评估现有体系。

1. 虚心请教与学习:

与第一任管理者深度沟通:了解现有静态毛利和库存体系的设计逻辑、目标和背后的思考。

例如:为什么定这个毛利水平?哪些是核心利润产品?哪些是战略性引流产品?

与老员工沟通:尤其是资深店员和参与采购的人员,他们最清楚哪些药好卖、哪些药容易断货、系统的“坑”在哪里。

2. 数据分析与审计:

调取历史数据:分析过去1年的销售数据(SKU、销量、销售额、毛利额)、库存周转数据、断货记录。

识别核心品类:利用ABC分析法,将药品分为三类:

A类(品种少,销量大):通常是常用药、慢性病药。

这是“绝对不能丢”的核心,要重点管理,设置较高的安全库存。

B类(品种和销量居中):这是需要精细化管理的地带,是毛利和销量的重要贡献者。

C类(品种多,销量小):通常是罕见病用药、特殊专科用药。

虽然销量小,但代表了药店的专业性和服务能力,必须保留,但库存量可以极低(甚至只备一两盒)。

评估现有毛利结构:检查现有产品的毛利率是否合理,是否与市场行情、竞争对手相匹配。

是否存在“高毛利但卖不动”或“低毛利但流量巨大”的极端情况。

二、 如何优化库存体系以实现“卖不丢”(不断货)

“静态”体系不意味着死板,而是要建立一套自动化的、基于规则的补货机制。

1. 建立科学的库存预警机制:

设定安全库存(最小库存)和补货点:这是实现“卖不丢”的技术核心。

安全库存= 采购周期内的平均销量 × 安全系数(通常为1.2-1.35)。

补货点= 采购周期内的平均销量 + 安全库存。

示例:某降压药日均销售5盒,送货周期是3天。安全系数取1.2。

安全库存 = 5盒/天 * 3天 * 1.2 = 18盒

补货点 = (5盒/天 * 3天) + 18盒 = 33盒

规则:当库存低于33盒时,系统自动生成采购单或提醒管理者补货。

2. 实行分级库存管理:

A类产品:实行重点管理,每天查看库存,设置相对较高的安全库存,与派送部门建立紧密关系,确保优先配送。

B类产品:实行常规管理,每周检查1-2次,按标准公式设置补货点。

C类产品:实行简化管理。

可以:

设置一个极低的安全库存(如1-2盒)。

采用“订一卖一”模式,即顾客需要时再下单,但要取得派送部门配合支持。

与邻近兄弟药店建立“互助库存”,紧急时可临时调货。

3. 利用现代药房管理系统(ERP):

绝大多数药店软件都支持设置库存上下限报警。

第二任管理者必须学会并善用这个功能,将上述科学计算出的数值录入系统,让技术代替人脑进行监控。

三、 如何保留并优化合理的静态毛利体系

“静态毛利”可以理解为公司的价格策略和毛利要求,第二任管理者的任务是执行并在授权范围内微调。

1. 严格遵守公司的定价策略:

对于已经设定好毛利率的药品(特别是高毛利主推品种),要确保店员理解和执行到位,并通过关联销售、组合推荐等方式推动销售。切记随意打折扣。

2. 进行精细化的价格带管理:

对同一功能(如感冒药)的药品,要保留不同价格带的产品(低、中、高),满足不同消费能力的顾客需求。

“卖不丢”也包括价格带的完整性。

分析每个小类的毛利贡献,确保既有引流产品(低毛利),也有利润产品(高毛利)。

3. 定期进行市场比价:

定期调研周边药店、线上平台(如美团买药等)的价格,确保核心流量产品的价格具有竞争力,避免因价格过高导致顾客流失,间接造成库存积压。

对于价格敏感品,可以向公司申请进行策略性调价,但这需要在保持整体毛利水平的前提下进行。

四、 保障落地的日常管理动作

1. 建立每日/每周检查清单:

每日:快速浏览系统库存报警信息,处理紧急缺货。

每周:召开一次简短的采购会议,回顾上周销售和库存周转情况,根据未来天气、季节、流行病趋势(如换季流感)微调补货计划。

2. 强化员工培训:

培训店员熟悉核心产品的库存状态,养成“卖完及时登记报缺”的习惯。

培训店员了解产品的毛利结构,学会在保障顾客需求的前提下,合理推荐目标产品。

3. 维护兄弟店关系:

与兄弟店保持良好沟通,确保他们能及时响应你的补货需求,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

毕竟派送部门有自己的计划,不可能随时随地及时响应你的用货需求。

总结给第二任管理者的行动路线图:

1. 摸底期(1-2周):沟通 + 数据分析,彻底搞懂现有体系。

2. 优化期(2-4周):基于ABC分类法,为所有A类和B类产品重新计算并设置科学的安全库存和补货点,并录入管理系统。

3. 巩固期(持续):

每日:查报警,处理急事。

每周:开小会,做微调。

每月:做分析,看趋势(销售、毛利、周转率),并向采购汇报体系运行情况。

最终,合理的静态毛利库存体系”是骨架,“卖不丢”是血液**。

第二任管理者的角色不是拆掉骨架,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精细的管理,让血液(药品)在骨架中顺畅地流动,既不淤积(滞销),也不枯竭(断货),从而让药店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来源:黑之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