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再次被关注!研究发现:高血压喝白酒时,多留意这几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3 15:53 1

摘要:无论是亲友聚会、单位应酬,还是年节祭祀,白酒都像一个老熟人,时不时地“晃一晃”存在感。可这位老朋友,真不是每个人都能随便招惹,尤其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更像是“既爱又恨”的角色。

说起白酒,大家脑子里是不是马上浮现出那个“咕咚一口下肚,天南地北都能聊”的画面?白酒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可谓是既熟悉又复杂。

无论是亲友聚会、单位应酬,还是年节祭祀,白酒都像一个老熟人,时不时地“晃一晃”存在感。可这位老朋友,真不是每个人都能随便招惹,尤其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更像是“既爱又恨”的角色。

有些人总觉得,“喝点没事,开心最重要”,但身体可不会陪你开玩笑。

高血压遇上白酒,说到底就是一场“硬碰硬”的较量。今天聊的话题,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健康提醒,尤其给那些每天都能找理由喝酒的朋友——你们真的要多留个心眼!

大多数人都知道高血压不好,但一提到喝酒,有些人总喜欢自我安慰,“听说红酒有益健康,白酒是不是也差不多?”真相其实很扎心。

白酒的酒精浓度高得惊人,一口下去,血管立刻受刺激,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有研究发现,哪怕只是小酌,高血压患者体内的血压波动也比正常人大得多。

每次举杯,就是给血管增加“负担”,跟玩压强游戏差不多。

有朋友问:“不是说适量饮酒对心血管有好处吗?”这句话但前提是“适量”。问题是,谁能保证自己每次只喝那么一小口?

尤其在饭桌文化浓厚的场合,劝酒、敬酒、轮番上阵,最后“适量”早就被大家抛到九霄云外。医学研究早就发现,长期喝酒会导致血压持续升高,高血压病情更加难控制,甚至让药物都失去作用。

有个研究案例特别值得一提。某机构曾经对一批有高血压史的中年男性做过随访,发现喝白酒的那一组,血压波动比不喝酒的高出不少,夜间血压更容易“悄悄”升高。

最很多人以为白天没事就安全了,结果晚上才是“隐形杀手”。白酒带来的影响,远比表面看到的复杂。有些人觉得自己酒量大,“脸不红心不跳”,其实血管在默默受伤。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不服气:“我喝了这么多年,不也活得好好的?”这种逻辑听起来挺有道理,其实就是典型的“侥幸心理”。

医学数据不会骗人,凡是长期大量饮酒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更别说那些还伴有糖尿病、高血脂的“三高”人群,喝酒就是“雪上加霜”。

酒精进入身体后,肝脏首先遭殃,代谢压力大,血压又跟着起伏,时间长了,血管就像弹簧一样,越来越“疲软”。

喝酒对血压的影响,远不止一时半会的升高。酒精还会干扰降压药的作用,让药效大打折扣。曾有患者在一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他自述药吃得很规律,血压却总是控制不好。

医生一问,才发现他每天都要喝上几两白酒。药物和酒精在体内打架,血压当然上不去台阶。结果,药量越加越多,副作用也随之而来,得不偿失。

有些朋友说,“我喝酒只配点花生米,不吃油腻的,应该没事吧?”这个想法也太天真了。白酒和下酒菜可不只是“饮食搭配”这么简单。

高盐、高脂肪的下酒菜本身就会增加血压负担,和酒精一起下肚,无异于“双重打击”。有研究指出,喝酒时喜欢吃腌制食品、油炸食品的人,高血压并发症风险更高。

饮食结构和饮酒方式,都是绕不开的“隐形炸弹”。

有些人觉得,自己平时身体挺好,偶尔喝点不碍事。高血压就是个“沉默杀手”,很多人根本感受不到明显症状。等到头晕、胸闷、心慌时,已经是血压飙升的“警报”了。

有位60多岁的叔叔,每逢聚会必喝酒,嘴上说控制饮量,实际上一喝就停不下来。有一天突然头痛、呕吐,被家人送到医院,检查发现脑出血。

白酒不是“万能解药”,反倒是加速“病情进展”的推手。

谈到喝酒,有人开玩笑说,喝白酒能“活血化瘀”,还能“驱寒”。殊不知,这些说法都是民间“土方子”,在医学上根本站不住脚。白酒下肚,血管先扩张、后收缩,血压忽上忽下。

高血压患者本来血管弹性就差,这一折腾,风险更大。喝酒能“养生”的说法,基本都是自欺欺人。

既然如此,高血压患者到底该怎么面对“白酒诱惑”?最靠谱的方法就是远离白酒。如果实在避免不了,应酬时也要有底线。比如:每次饮用控制在25毫升以内,绝不能“多喝一杯算一杯”。

如果能做到“滴酒不沾”,那是最好的。白酒的隐患在于难以自控,一旦开了头,往往停不下来。能忍住的,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

还有一点,喝酒前后一定不要忘记测量血压。现在家用血压计很普及,随手测一下,心里有数。发现血压明显升高,哪怕只是一次,也要引起重视。

不要觉得“喝完睡一觉就好了”,有时候夜间血压升高,反而更危险。血压异常不是小事,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有些人觉得喝点白酒能“解压”,其实更好的解压方式有很多,比如散步、听音乐、和朋友聊聊天,都比喝酒安全得多。

真要聚会,不妨选择茶水、无糖饮料,既能参与气氛,又不用担心健康问题。每个人都想活得自在,但前提是别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

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期间,绝对不能和酒精“混着来”。有些降压药和酒精相互作用,会让副作用成倍增加。服用利血平、氨氯地平等药物时,喝酒可能导致头晕、心悸、甚至晕倒。

医生反复叮嘱,不是多此一举,而是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大家:健康这件事,容不得半点侥幸。

有时候大家喜欢拿“外国人喝酒也没事”来做挡箭牌。饮酒习惯、基因差异、饮食结构都不一样。

有研究显示,酒精不耐受的人群,酒后血压波动更大,心脑血管意外风险也更高。

有句老话说得好,“小病不治,大病难医”。高血压就是这样,很多人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等到出现并发症,才追悔莫及。

高血压患者喝白酒,真的是在“刀尖上跳舞”,风险全靠自己扛。劝大家一句,能不喝就不喝,能少喝就少喝,别把“白酒文化”当成借口,也别把健康寄托在“侥幸”上。

参考文献:
[1]孙红,李鹏.饮酒与高血压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3,28(2):89-94.
[2]张伟,王丽.中国人群饮酒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4,58(4):300-305.
[3]李俊,陈磊.不同饮酒方式对白酒引起的血压变化影响研究[J].临床医学,2022,42(7):512-51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来源:健康管理小能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