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编者按 农业兴,百业旺;农民富,潍坊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潍坊作为农业大市,始终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不断书写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鲁网潍坊联合潍坊市农业农村局进行“强农先锋”专题采访,聚焦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模范人物、先进典
强农先锋丨张勇:绘就常山乡村振兴新画卷
编者按 农业兴,百业旺;农民富,潍坊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潍坊作为农业大市,始终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不断书写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鲁网潍坊联合潍坊市农业农村局进行“强农先锋”专题采访,聚焦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模范人物、先进典型和标杆案例,传播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以先锋为镜,向榜样看齐,汇聚农业强市的澎湃动能,为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凝聚力量。
鲁网9月12日讯(记者 王玉龙 张丽华)金秋时节的潍坊诸城常山东麓,连片的红霜苹果树枝繁叶茂,套袋苹果压弯枝头,在阳光下闪耀着丰收的希望。东方田园综合体苹果种植园区,工人们正忙着给果树修枝、拉枝、除草。“现在我们几乎每周都带孩子来常山,除了爬山,还能逛逛东坡狩猎园,能体验东坡文化,能采摘,能吃地道的农家宴。”一位正在游玩的市民笑着说道。
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东方田园综合体项目作为诸城市常山万亩农业新六产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创新发展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的活力。
从荒山秃岭到美丽田园
站在常山之巅俯瞰,东方田园综合体宛如一幅绚丽的油画:整齐划一的果树林立其间,五彩斑斓的花海随风摇曳,现代化的温室大棚熠熠生辉,蜿蜒的观光小道串联起各个功能区域。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贫瘠的荒山秃岭。
东方田园综合体2017年开始建设,总投资3亿元,总占地3100亩,是诸城市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项目依托当地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为引擎,构建起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模式。
如今,除了农产品展览厅、游客集散中心和千亩生态农场,文旅功能区前期基础工程也已基本完工,初步具备了游客接待能力。园区内,物联网、智能温室、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等现代化农业设施一应俱全,展现出现代农业的科技魅力。
“我们这里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游学赏乐。顾客可以到园区游览田园风光,可以到儿童科普基地学习,可以在体育赛道进行运动,可以到东方田园体感牧场投喂小动物,还可以到采摘基地体验农事生活。”山东东方田园综合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介绍道,之前,这些土地是薄土贫地,在刘玉伟董事长的带领下,他们进行土地整改,破碎覆土,从内蒙古引进有机肥,进行土地改良,提高土地有机质,建设了占地1000亩的高端果品种植区,主要种植矮化苹果、有机蜜桃、大樱桃等。在种植区内按照标准化要求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防草地布和物联网技术等管理方式,为果品提质增效奠定了基础。
目前,东方田园综合体以果品产业为基础,致力于构建现代农业与农事体验、精深加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六产”体系,推动多产业叠加、多环节增效。这种创新模式不仅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更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智慧农业赋能产业升级
在东方田园综合体的数据控制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园区各个区域的温度、湿度、土壤墒情等数据。“我们建立了智慧农业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精准监控。”技术员苑凯一边操作系统一边介绍。
在种植区,采用标准化管理的苹果园里,工人们正在实施精细化管理。“我们引进了红霜、馨元萃、鲁丽等优质品种,全部采用节水灌溉、生物防治等绿色种植技术。”技术负责人王瑞霞介绍,“所产出的苹果果形端正,口感脆甜多汁,果香浓郁,价格比普通苹果高出30%以上,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贵州、四川等全国各大城市。”
园区与中国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专家团队定期来到园区,开展技术指导和新品种试验。“园区还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了解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王瑞霞说。
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更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2021年,东方田园蜜桃荣获山东首届晚熟桃优质奖,苹果荣获2020年至2024年多届潍坊市苹果大赛金奖,东方田园被授予“齐鲁美田园” “山东省省级生态农场”“潍坊市科普教育基地” “潍坊市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等荣誉称号。
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了2025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诸城苹果”成功入选,实现了从地方农产品到“国字号”名特优新农产品的蜕变。这一荣誉的背后,是包括东方田园等在内的苹果种植园区在品牌建设上的不懈努力。
“我们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理念,从种植环节就开始严格把控质量。”张勇介绍说,园区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确保每一个苹果都达到优质标准。
另外,他们还建设了果品智能保鲜存储库,储存能力3000多吨,能为周边果农提供储存果品1000多吨。
利益联结带动农民增收
东方田园在发展过程中与农民建立了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出“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机制。园区在租赁农民土地时,除了提供120余个就业岗位,还每年拿出不少于5%的利润给农户进行分红。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收益,又让农民分享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
涉及的4个村庄借势成立了土地股份、劳务、农机等合作社,村集体年增收80万元以上,农民年均增收4000元。“我把家里的5亩地流转给园区,每年有4000元的租金收入,在园区打工每月还有3000多元工资,再加上年底的分红,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正在园区工作的村民李大姐高兴地说。
园区充分发挥技术、设施配套、信息等优势,以自身农业管理经验和资源为基础,开展“定制化”农民培训。与上海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潍坊学院等展开业务合作,并定期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带动指导周边60多户农民种植果品,增加了种植收入。
园区吸纳就业,带动当地群众特别是妇女和年龄偏大的男劳动力进场打工,实现120多个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收。除去农忙时节,在东方田园打工的农民人均增收3万多元,比同村村民高出35%以上。
农旅融合打造乡村旅游
每到周末,东方田园综合体就迎来大批游客。在采摘园里,孩子们兴奋地奔跑在田埂间,大人们则忙着拍照留念;在体验工坊,游客们正在学习制作苹果酱、苹果干等农产品;在农家餐厅,地道的农家菜让游客赞不绝口。
“我们设计了四季不同的旅游产品: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采摘、冬季养生,确保全年都有吸引游客的亮点。”张勇介绍说。园区还开发了研学旅游产品,与中小学校合作,开展农业科普教育活动。
目前,园区正在加快与周边竹山生态谷、暴龙馆、常山文博苑等休闲旅游项目融合,建设农业文化旅游一体、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的1.1万亩人文体验区。“我们要打造一个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生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张勇展望。
统计数据显示,园区年接待游客量已超过10万人次,有效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东方田园综合体正在规划更加宏伟的发展蓝图。“我们的千亩农场包括后期的深加工项目,是综合体项目的基础,主要是为游客提供优质的农产品采摘体验。项目二期是对一期工程的延伸,主要着重顾客休闲娱乐体验”张勇说,今后,东方田园将积极探索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实现“三链重构”,构建现代农业与农事体验、精深加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六产”体系,带领更多农民群众共同致富。
另外,园区还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更多优质品种,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中心,开发更多深加工产品。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在乡村旅游方面,园区将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特色民宿、康养中心、文创街区等项目,提升游客体验品质。“我们要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真正把东方田园打造成乡村旅游的首选目的地。”对此,张勇信心满满。
夕阳西下,常山脚下的东方田园综合体沐浴在金色的余晖中。果园里,工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观光道上,游客们依依不舍地告别这片美丽的田园;加工车间里,机器仍在轰鸣,准备着明天的订单。
随着“诸城苹果”成功入选2025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这片土地的农产品实现了从“土味”到“国字号”的蜕变。如今,东方田园综合体不仅是一片果园,更是一个融合农业、旅游、教育的生态体系。在这片当年苏轼写下豪情勃发《密州出猎》的文化沃土上,城市与乡村的边界变得模糊,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农民与市民共同分享着乡村振兴的果实。
来源:从一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