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季风掌心的汗水几乎濡湿了那封来自家乡的信。信封朴实无华,只有母亲熟悉的笔迹写着他的名字和地址,却仿佛有千钧之重。他站在公司大楼的电梯间,犹豫着是否该在此刻拆开它。
单位领导刁难我升职,母亲寄来一封信,领导看完后主动提拔我。
当世人都相信成功靠关系和妥协时,一封普通的家书真能扭转职场命运吗?
在这个功利至上的时代,那些被遗忘的品质——诚实、责任与坚持。
是否仍然有力量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轨迹?
季风掌心的汗水几乎濡湿了那封来自家乡的信。信封朴实无华,只有母亲熟悉的笔迹写着他的名字和地址,却仿佛有千钧之重。他站在公司大楼的电梯间,犹豫着是否该在此刻拆开它。
"季风,孙总要见你,五分钟后会议室。"同事路过时提醒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同情。
季风深吸一口气,把信小心地放进西装内袋,感受着它贴近心脏的位置。这封迟来的信恰逢他职业生涯最艰难的时刻——升职答辩在即,而他的直属领导李总却处处刁难,似乎铁了心要将他拒之门外。
电梯上升时,季风的思绪却在下沉。这场关乎前途的博弈中,他似乎注定要失败。然而母亲的信,却在此刻如同一缕微光照进了他的迷茫。
季风不知道的是,这封看似普通的家书,将在未来几天彻底改变他的命运轨迹。
会议室的空气凝固得像是能够切割。季风坐在长桌一侧,对面是人力资源总监张丽和他的直属上司李明强。李总一如既往地面无表情,蓝色钢笔在文件上画着看不出规律的线条。
"季风,关于你申请的市场部副经理一职,我们需要再次确认一些信息。"张丽翻开一份文件,语气公式化,"根据公司规定,这个职位需要至少五年相关工作经验,你的履历上写的是五年零三个月,这个时间包括了你在仁和公司的实习期吗?"
季风心中一沉。这个问题他已经在上周的预审中回答过。"不包括,张总。我在仁和的正式工作时间是五年零三个月,实习期是在此之前的半年。"
李明强突然抬头,目光如刀:"可是据我所知,仁和公司当年经历了一次裁员,你所在的部门受到了影响。"
"是的,李总。但我并未被裁,一直工作到合同期满后才主动离职加入我们公司。"季风平静地回应,尽管心跳已经加速。
"有证明文件吗?"李明强冷冷地问。
季风早有准备:"有的,我已经提交了完整的社保记录和仁和公司的离职证明。"
李明强似乎有些不悦,转向张丽:"我建议重新核实一下所有材料,确保没有任何差错。毕竟,公司制度必须严格执行。"
张丽点头表示理解,但补充道:"季风的业绩评分在所有候选人中是最高的,客户反馈也非常积极。"
"业绩固然重要,但管理岗位更看重全局观和协调能力。"李明强说完,看了一眼手表,"时间不早了,今天就到这里。季风,下周二再来一次答辩,准备一个关于部门未来发展的详细规划。"
会议结束后,季风站在茶水间,感到一阵无力。这已经是第三次被要求"补充材料"或"重新答辩"。公司里人人都知道李明强在为自己的亲信王海铺路,而这种明里暗里的刁难只是走过场。
"又被为难了?"市场部的老同事林玲走过来,递给他一杯咖啡。
季风苦笑:"李总这次要求我一周内准备一份部门发展规划,还说要'详细'。"
林玲摇摇头:"太明显了,就是故意刁难。上个月王海申请升职,从提名到通过只用了三天。"
"我知道。"季风啜了一口咖啡,"但我还能怎么办?"
"要不...找孙总直接谈谈?毕竟你的业绩摆在那里。"林玲建议道。
季风摇头:"不行,越级汇报只会让李总更加不满。我还是按流程来吧,尽力而为。"
回到工位,季风打开电脑,准备开始着手规划方案。这时,他想起了母亲的信。他轻轻取出信封,拆开。
信纸上是母亲熟悉的笔迹,端正而有力:
"风儿:
最近好吗?村里的杏花开了,今年特别旺盛,让我想起你小时候最爱在杏树下读书的样子。
昨天整理你父亲的遗物,发现了一些你可能想看的东西。你父亲走得突然,有许多话来不及对你说。这些年来,我也一直没有勇气打开他的抽屉。现在想来,或许是时候了。
信封里还附了一张你父亲生前最后写的便条,还有一张照片。照片背面有他写的话,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乡下没什么大事,你姐一家都好,常来看我。你工作忙,不必挂念家里,好好照顾自己。
妈妈
三月十五日"
季风翻出信封中的便条,上面是父亲的笔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记住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向何方。"
然后是那张照片——泛黄的影像中,一个瘦削的中年男人站在某个工地上,身旁是一群建筑工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却自豪的笑容。照片背面写着:"亥年冬,西郊医院主体工程竣工。风儿,爸爸这辈子建了十七座房子,没有豪宅,但都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好房子。"
季风的眼眶湿润了。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后来成为小包工头,踏实肯干一辈子,却在他大学毕业那年因工地事故意外离世。那时季风刚刚踏入职场,父亲连他第一份工作都没来得及见证。
望着照片中父亲自豪的笑容,季风仿佛回到了童年。那时他常常羡慕同学家的条件好,而父亲总是说:"咱们家虽然不富裕,但一砖一瓦都是凭本事挣来的。"
季风突然明白了母亲为何此时寄来这封信。她或许通过电话了解到了他最近的困境,想用父亲的故事给他力量。
带着复杂的心情,季风开始着手准备那份部门发展规划。这一次,他决定不再只是应付,而是要拿出真正的实力。
接下来的几天,季风几乎泡在公司。他详细研究了市场趋势,分析了竞争对手策略,更重要的是,他深入一线,与销售团队成员一一交谈,了解他们的痛点和建议。
周末,季风回到自己的小公寓,桌上摊满了资料和笔记。他望着墙上父亲的照片,想起照片背面的话:"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好房子"。
"是啊,爸。"季风自言自语,"做什么都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他突然有了灵感,迅速打开电脑,修改规划方案的框架。他不再局限于常规的业绩提升和团队管理,而是着眼于如何建立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市场战略——注重长期客户关系而非短期业绩,强调团队成长而非单纯的效率优化。
周一早晨,季风带着修改完善的方案来到公司。刚到工位,他就收到了李明强的邮件,要求他当天下午提前进行答辩,而非原定的周二。
"又来了。"季风苦笑。这显然是想给他措手不及。
下午三点,季风再次站在会议室门口。这次出席的除了李明强和张丽,还多了一个意外的人物——公司总经理孙立诚。
孙总的出现让季风有些意外。按照公司流程,副经理级别的晋升通常不需要总经理参与。季风礼貌地点头致意,然后开始了他的汇报。
与以往不同,这次季风没有使用常规的PPT模板,而是带来了一个实体模型——用积木搭建的微型"大楼"。
"我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后来成为小包工头。"季风开门见山,"他常说,好的房子不仅要外观漂亮,更要地基牢固,能够经受住时间的检验。我认为,市场部的发展策略也应该如此。"
他指向模型的不同部分,分别代表客户关系、团队建设、创新机制和数据分析四大支柱。随后,他详细阐述了每个方面的具体实施计划,以及预期效果。
"与其追求短期内的业绩爆发,我更希望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季风总结道,"就像盖房子一样,一砖一瓦,扎实稳固。"
汇报结束后,会议室陷入沉默。李明强的表情依然冷淡,但孙总却露出了思考的神情。
"有意思的比喻。"孙总最终开口,"季风,我有个问题:如果你的策略与上级的要求有冲突,你会怎么处理?"
季风没有立即回答。他知道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很可能是李明强授意的。他看了一眼李总,后者正审视着他。
"如果发生冲突,首先我会尝试理解上级的考虑,寻找两者的平衡点。"季风缓缓说道,"但如果确实无法调和,而我认为自己的方案对公司长远发展更有利,我会坚持己见并充分说明理由。当然,最终决策权在上级手中,一旦决策形成,我会全力执行。"
李明强皱了皱眉,显然对这个回答不太满意。但出乎意料的是,孙总点了点头:"诚实的回答。比起一味顺从的人,我更欣赏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员工。"
会议结束后,李明强叫住了季风:"方案做得不错,但过于理想化。现实中,短期业绩才是硬道理。你需要更务实一些。"
季风点头表示理解,但内心并不认同。他相信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尽管可能不会立竿见影。
接下来的几天,季风没有收到任何关于晋升的消息。公司内部开始流传王海即将获得那个职位的传言。季风尽量保持平静,专注于手头的工作,但内心难免失落。
周四下午,林玲急匆匆地跑来:"季风,孙总要见你,立刻去他办公室。"
季风一头雾水地来到总经理办公室。让他意外的是,李明强也在场,正襟危坐,表情复杂。
"季风,坐。"孙总示意他坐下,然后从抽屉里取出一封信,正是季风母亲寄来的那封。
季风震惊地看着自己的家书出现在孙总手中,一时语塞。
"别紧张,"孙总微笑道,"这是你掉在电梯里的。前天保安交给了我,我本想立即归还,但无意中看到了信封上你母亲的名字——季红梅。"
季风点点头,依然困惑。
"你或许不知道,三十年前,我在西郊医院实习时,曾因病住院一周。那时医院刚刚建成,条件很好。"孙总缓缓道来,"直到看到这封信中的照片,我才知道那座救过我命的医院,是你父亲参与建造的。"
季风惊讶地睁大眼睛。
"我更不会想到,当年那个总是提前到工地,最后一个离开,坚持要用上好材料的工头,会是你的父亲。"孙总的声音中带着感慨,"他坚持在混凝土中多加一成的钢筋,虽然超出预算,但他说:'医院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一定要盖得结实。'"
李明强似乎也被这个故事吸引,微微前倾身体。
孙总继续说道:"两年后的那场地震中,很多建筑受损,但西郊医院完好无损,挽救了上千人的生命,包括我的导师。"
季风感到喉咙哽咽。这些故事他从未听父亲提起过。
"你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而你,我看得出来,继承了他的品质。"孙总站起身,郑重地说,"那份市场部发展规划,体现了你的远见和责任感。这正是我们需要的管理者素质。"
孙总转向李明强:"李总,你认为呢?"
李明强的表情有些复杂,但最终点了点头:"季风的业务能力确实很强。如果孙总认为他适合这个职位,我没有异议。"
"那就这么定了。"孙总拍板,"季风,从下周一开始,你就是新任市场部副经理了。"
季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谢谢孙总,谢谢李总的信任。我一定会尽力而为。"
离开总经理办公室,季风恍若在梦中。走廊上,李明强追上他:"季风,恭喜你。说实话,我一直担心你过于理想主义,不适合管理岗位。但孙总很欣赏你的思路,我也愿意给你一个机会。"
季风真诚地感谢道:"谢谢李总。我理解您的顾虑,也会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
李明强略微犹豫后说:"我听说你住在城西的公寓,那里离公司很远。新的岗位会更加忙碌,或许你可以考虑搬到城东。我知道有个不错的小区..."
季风惊讶于李总突如其来的关心,礼貌地回应:"谢谢李总的建议,我会考虑的。"
回到工位,林玲迫不及待地问:"怎么样?孙总找你什么事?"
季风简单说明了情况,林玲惊喜地祝贺他,但也表达了疑惑:"李总怎么突然就同意了?这不像他的作风。"
季风思索片刻:"可能是孙总的决定吧。"他没有提及父亲和孙总的渊源,那是他想珍藏在心底的故事。
当天晚上回到家,季风给母亲打了电话,详细讲述了这几天发生的事情。
"妈,谢谢您寄来的信和照片。它们帮了我大忙。"季风感激地说。
电话那头,母亲似乎有些困惑:"儿子,我没寄什么信啊。"
季风愣住了:"什么?可是我收到了您的信,里面有爸爸的照片和便条..."
"哦,那个啊。"母亲恍然大悟,"那是去年你过生日时,我就想寄给你的,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上周你姐来家里,说你工作上遇到了困难,我才让她帮忙寄出去的。"
季风感到一阵温暖涌上心头。原来是姐姐了解到他的处境,建议母亲寄出那封信。而那封信,恰好成为了改变他命运的关键。
"妈,您和姐姐真是我最大的福气。"季风哽咽道,"爸爸的照片我会好好珍藏,他教会我的,我永远不会忘记。"
挂断电话,季风站在窗前,望着城市的夜景。三十年前父亲建造的医院,在无意中救了现在的孙总;而今天,父亲的故事又以另一种方式帮助了自己。冥冥之中,仿佛有一条看不见的线,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将人与人的命运相互交织。
季风拿出那张父亲的照片,轻轻摩挲着。他下定决心,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人。
周五上午,当季风正在整理交接工作时,李明强走过来递给他一张名片:"这是我朋友的房产中介,如果你考虑换房子,可以联系他。"
季风接过名片道谢,突然注意到名片上印着"西郊顺心房产",而老板的名字赫然是"王海"——正是那位一直与他竞争副经理职位的李总亲信。
一个念头闪过季风的脑海:王海的真实身份可能是房产中介,而李总一直力推王海上位,是否与这个房产生意有关?季风回想起最近公司有意向在城东购置新办公楼的计划,以及李总刚才建议他搬到城东的话语...
不过,季风很快摒弃了这些猜测。无论背后有什么故事,他现在的责任是做好新岗位的工作,用实际行动证明孙总的信任没有错。
当天下午,人力资源部正式发布了季风晋升的通知。同事们纷纷前来祝贺,包括王海,尽管他的笑容有些勉强。
收拾办公用品准备搬到新办公室时,季风再次拿出那封家书,轻轻抚摸着父亲的照片。照片中父亲站在建筑工地上的自豪神情,与他此刻的心情如此相似。
或许这就是父辈与子女之间无言的传承——不是财富,不是地位,而是那些看不见却实实在在的品质:踏实做事,诚实待人,建造能够经受时间检验的作品。
带着这份领悟,季风迈向了他职业生涯的新阶段。
而那封家书,他小心地锁在了抽屉里,像一座灯塔。
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指引着他前行的方向。
"单位领导刁难我升职,母亲寄来一封信。
领导看完后主动提拔我"——当你以为故事就此完结,命运会如此轻易微笑吗?
当原则与利益冲突,当诚信与现实碰撞。
当你站在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你的选择将如何定义真正的自己?
来源:萌宠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