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上午,橙友陈先生报料称,昨晚和朋友夜爬,遇到了一只胆子蛮大的小动物,回来一查科普资料,发现居然是一种新物种。
橙柿互动 记者 程潇龙
今天上午,橙友陈先生报料称,昨晚和朋友夜爬,遇到了一只胆子蛮大的小动物,回来一查科普资料,发现居然是一种新物种。
他告诉橙柿记者说,昨天和朋友相约夜爬,七点半的时候,往吴山这里爬过去,爬到九曜山的时候,差不多是九点多。
大家在九曜阁看了一下风景,然后就往山下走。
晚上比较闷热,然后在台阶上面,突然看到一只刺猬趴在那边。
当时大家都比较兴奋,五六个人围过去。
陈先生打开手机灯光照着它,认真观察了一阵子,差不多两三分钟。
这只刺猬看上去也没有感觉到害怕,一点都不怕人,似乎故意秀它的身材,让大家拍完照拍完视频,它才慢悠悠往小山坡上面爬。
爬上去的过程中,陈先生还拿了根小树枝逗弄它一下,它没有表现出紧张或者,也没有蜷成球,没有产生那种自我防卫的状态,感觉比其他的一般刺猬要大胆。
陈先生说,杭州现在生态比较好,他在滨江的绿化带里,今年已三次与刺猬邂逅。
刺猬的行动是在草丛里,它会走得特别慢,你可以听到它的动静声,和其他的猫猫狗狗是不一样的。
它就会走走停停,走得很慢,如果你发现它之后,有些刺猬是保持不动的,有些刺猬是立马缩成球。
“我之前发现的一只刺猬还出现了攻击性,它看到你之后,先不动。
“你近距离观察它的时候,它会冲过来,用刺来扎你。”
陈先生说,相反,昨天他们发现那个刺猬,看到人波澜不惊很淡定。人类的活动,似乎对它来说没影响。
“刚发现这个刺猬的时候,我们以为是一只在山里面玩得特别脏的普通小刺猬。”
今天上午,好奇的陈先生特意调查了这只刺猬,在网上找资料作对比,对比了之后,发现这个原来是“华东林猬”。
“颜色跟我之前在滨江绿化带里,发现的那三只刺猬是不一样的:颜色要深很多,体型小很多,然后花纹也是不一样的。
中午,橙柿记者联系了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小鸥老师,她仔细看了陈先生发来的刺猬图片材料。
初步判断,这应该是一只华东林猬。
浙江是我国最早开始野生动物调查的地区之一,也是野生动物调查较为充分的地区,其中哺乳动物的研究是最为详细的。
1989年编制的《浙江动物志 兽类卷》对浙江的哺乳动物进行了较完整的梳理。
但不管是浙江动物志或者其他文献,都在浙江只记录到了东北刺猬这一种猬形目动物。
2023年11月28日,安徽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合作在《ZooKeys》杂志上发表了《华东发现林猬属一新物种》一文,正式将安徽、浙江发现的这种林猬属刺猬独立为一个新物种,命名为华东林猬 Mesechinus orientalis 。
今年5月,小鸥老师和伙伴们在西湖打卡夜观,也邂逅了这种新物种。
在中天竺夜观时,大家先听到了翻草丛的声音,再拿手电扫了一下,就发现了一只害羞的小刺猬。
小鸥老师说,毕业那年初到杭州,在杭州的原乡生态研究与保护中心工作,见证了华东林猬的发现全过程,也和养在办公室里的“样本”每日相伴。
她对华东林猬挺有感情的,有2年没在野外见过它。
2021年的时候,在莫干山的民宿,有人发现了一只奇怪的体色很深的刺猬,当时经过采样和DNA检测,确认了它是浙江哺乳动物新纪录—候氏猬。
到了2023年,研究人员有了更丰富的证据证明,在安徽、浙江分布的这种林猬,其实是一个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华东林猬”。
华东林猬和东北刺猬其实还是比较好区分的,最明显的就是这两种刺猬体色很不一样,东北更白、华东体色深。
小鸥老师介绍,华东林猬在野外其实数量也不算少,但还是有很多朋友没见过。
2025年的第一次夜观打卡,也算是开了一个不错的头。
她说夜观的时候,刺猬还是比较多比较容易发现的。
你听:路边草丛里,有窸窸窣窣镇定翻叶子的声音,就可以留意了,可能是一只刺猬。
橙柿记者注意到,前几天,还有到如意尖夜爬的市民,也遇到了刺猬:天黑下山时候,听到路边草丛里有东西响,一开始担心会不会是辣条,结果一看是只刺猬。
第一次见到野生的,好肥美一只,比宠物店里的大一倍,“刺猬踩落叶的声音,好治愈……”
来源:战略视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