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想和中国做生意?特朗普撤掉反华战鹰,中美或迎来蜜月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3 15:04 1

摘要:美国总统特朗普在10日突然撤销了兰登·海德(Landon Heid)出任美国商务部负责出口管理助理部长的提名。

据路透社2025年9月12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10日突然撤销了兰登·海德(Landon Heid)出任美国商务部负责出口管理助理部长的提名。

这个位置可不是闲职,它直接监管美国出口管制措施,是实施对华技术封锁的关键岗位。

而海德是典型的对华鹰派人物,曾在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任职,深度参与起草针对中国企业的多项法案,主张即使牺牲部分美企利益也要防止中国获取关键技术。

这场人事变动的时机,正好在中美开展新一轮经贸谈判之前。难道中美真的要迎来新一轮蜜月期?

特朗普这一招让人不得不想起他过去的“交易艺术”:通过不可预测的行为模式让对手难以判断底线,从而在谈判中获得心理优势。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在对华态度上“变脸”了。从今年5月开始,他就多次表示准备降低对华关税,声称“否则美国就永远无法和中国做生意”。

7月份收到中方访华邀请后,特朗普更是连开5个“绿灯”:恢复中国留学生签证、取消对华出口乙烷限制、撤销芯片设计软件出口许可要求等等。

如今,特朗普突然收拾起对华鹰派,但不过是现实压力下的妥协。

要知道,他表面上是个狂妄自大的领导人,但他心里那本经济账算得比谁都清楚。

从2018年贸易战开打到今天,七年过去了,美国不仅没占到什么便宜,反而让自己陷入了尴尬境地。

而美国的经济困境却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通胀持续高位运行,如果美国对华追加10%的关税,通胀有可能突破4%。

要知道,美国家庭每消费1美元,就有27美分流向进口商品,其中中国制造占比近40%。这种经济现实迫使特朗普在最后关头选择延长休战期,避免在中期选举前引发更严重的通胀危机。

更重要的是,美国企业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NAM)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企业认为激进的对华政策“损害了自身国际竞争力”。

这些企业正在自行吸收关税成本,难以转嫁给消费者。

特朗普心里明白,如果继续坚持强硬路线,恐怕会失去商界的支持。

另一个让特朗普头疼的问题是稀土。

中美博弈的军事维度中,稀土已成为中国最有力的战略武器。五角大楼内部报告显示,美军工企业库存的6N级高纯稀土仅够维持4周,洛马公司“爱国者”导弹生产线因缺料已三次停工。

这一局面暴露了美国军事工业的致命弱点,尽管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系统,但其核心零部件却严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澳大利亚欲向美国供应稀土,却必须先运往马来西亚的中资工厂进行精炼。这种供应链的现实,彻底粉碎了美国“脱钩断链”的幻想。

同时,特朗普在外交资源上也捉襟见肘。

俄乌冲突与中东局势消耗美国大量外交资源,特朗普在亚太方向亟需“战略缓冲”。他近期突然对俄罗斯翻脸,威胁征收100%关税,同时加大对乌克兰军援,暴露其外交重心转移的困境。

在这些现实压力下,特朗普不得不调整对华策略。撤销海德的提名,可能是向中国释放谈判善意的信号,为后续的贸易谈判营造良好氛围。

毕竟,特朗普需要一些看得见的“成果”来证明自己的执政能力。

虽然特朗普在对华态度上表现出缓和迹象,但我们不能忘记他的“人特色”就是朝令夕改。

今年5月,他对对华关税的态度就在短时间内多次变化。

他起初在一次访谈中提及“准备对中国大幅降低关税,但不会为零”,后续又声称“中美双方正在谈判”,但被中国外交部澄清并没有此事。

消息人士表示,在特朗普释放一系列缓和信号没有结果之后,他直接语气强硬了起来,在“空军一号”上面接受采访时表示“除非中国先进行让步,否则美国不会减税”。

这种反复无常的风格让我们不得不对当前的美对华政策缓和保持警惕。

换句话说,今天他可以撤掉对华鹰派,明天如果谈判不顺,他可能又会重新启用甚至提拔更多鹰派人物。

毕竟,中美之间的贸易结构性矛盾短期难以根本改变

而美国一方面加强对中国企业的审查和限制,另一方面却无法摆脱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这种“压力与对话并行”的双轨策略,正是当前美方的真实写照。

值得注意是,海德虽然被撤销了商务部助理部长的提名,但他并没有完全离开美国政府的对华决策圈。白宫发言人解释称,兰登将继续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内推进“美国优先”的亚洲战略。

这说明特朗普政府并未放弃对华施压的总体方向,只是选择了不同的工具和节奏。

事实上,特朗普的内阁里,对华鹰派已经泛滥成灾。

比如,被制裁的反华政客鲁比奥,主动渲染“中国威胁”的国防部长赫格塞斯,都是对华强硬的“翘楚”,包括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过去也没少对华示强。

这些人物的存在意味着美国对华强硬的政策基调没有根本改变。

这也侧面证明了,特朗普撤换对华鹰派人物可能只是战术调整,并非放弃对华强硬立场,而是在调整战术手段,以最大化美国在谈判中的筹码。

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会长期并存,这是由两国经济结构、全球格局决定的,也就是说,短期内可能有缓和迹象,但根本矛盾不会消失。

对中国来说,最关键的是保持战略定力,不惹事也不怕事,你打你的牌,我走我的路。

观察者网:2025-09-12:特朗普撤销对华鹰派涉中国关键岗位提名,有人哀号:要对华软了吗

来源:历史有点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