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网安大篷车”开进楚雄彝人古镇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3 13:41 3

摘要:遇见千年彝绣,融入左脚舞的欢快节奏,网络安全宣传“带着民族味”走进群众心里,9月11日,“云岭网安大篷车”驶入楚雄彝人古镇,以移动宣传为载体、非遗文化为纽带,将网络安全知识、法治精神、互联网防护技能、国家网络身份认证、人工智能标识办法等干货知识深植于民族土壤,

遇见千年彝绣,融入左脚舞的欢快节奏,网络安全宣传“带着民族味”走进群众心里,9月11日,“云岭网安大篷车”驶入楚雄彝人古镇,以移动宣传为载体、非遗文化为纽带,将网络安全知识、法治精神、互联网防护技能、国家网络身份认证、人工智能标识办法等干货知识深植于民族土壤,通过“可看、可玩、可学”的多元互动形式,将“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根植彝乡大地。

网安直达基层,双语宣讲让政策法规“接地气”

活动以“在地化、生活化”宣讲破题,楚雄州委网信办牵头,联合楚雄州公安局,楚雄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楚雄州网络安全创新工作室,组建了一支“彝乡网安宣讲队”,在彝人古镇中心广场搭建起“网安小课堂”。结合楚雄本地常见的“山寨农产品电商”“虚假民族文化活动诈骗”等案例,用彝汉双语讲解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支付安全等实用知识。

楚雄州正能量网络大V们身着传统彝族服饰,使用彝汉双语宣讲网络安全知识,通过现场讲解与网络直播双线联动,用彝乡群众熟悉的语言解读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打破语言与地域壁垒,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指南,实现“线下宣讲+线上扩散”的立体传播效果,让网络安全宣传保留乡土温度。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就像绣娘手上的‘防伪针脚’,一针下去,图案独一无二,相当于给大家发了一张‘隐形身份证’。”针对近期广受关注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这一热点内容,工作人员结合真实案例,向大家介绍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非遗文化赋能,古老技艺织就网络安全“防护网”

“彝绣绣出新花样,网络安全有保障。”在非遗展区,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巧妙地将网络安全元素融入传统彝绣。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彝族刺绣作品琳琅满目,绣有“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字样的精美扇面随风轻摇,绣制网络安全宣传周logo的凤凰花绣品精美别致……这些作品既保留了彝族刺绣的传统工艺特色,又注入了网络安全的时代内涵,一针一线织就守护网络安全新画卷。

“左脚跳起来哟,网安记心怀;诈骗陷阱多哟,警惕不松懈!”随着欢快的彝族左脚舞音乐响起,上百名群众手拉手围成圈,踩着“咚-咚-锵”的节奏跳起了左脚舞,吸引了周围群众纷纷加入,跟着鼓点踏步、转身,欢快的舞步驱散了传统宣传的沉闷,鼓点声、歌声、笑声交织在一起,现场成了热闹的网安宣传大舞台,让群众在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的同时,轻松把网安知识记心间。

沉浸游园体验,趣味互动解锁网安“新玩法”

互动体验构建网络安全“游园会”。“谣言粉碎机”“真相全垒打”等六大趣味互动游戏,让群众在闯关打卡中识谣辨谣,提升防范网络陷阱实用技能,沉浸式、互动式学习网络安全知识。

活动现场,“网络安全在楚雄”打卡装置、循环播放网安主题视频、“熊警官”巨型充气人偶等把互动体验氛围推向高潮,群众通过打卡留念、黑客技术体验等环节,在沉浸式场景中掌握防护技能。“可看、可玩、可学”的模式让网络安全知识从静态传播转向动态参与,成为群众愿参与、能记住、会应用的实用指南。

移动课堂穿行,城市公交变身网安“宣传站”

为了让网安宣传覆盖更多人群,活动创新推出“网安主题公交专线”,一辆辆主题公交化身“移动网络安全课堂”,穿梭于楚雄城区与彝人古镇之间。车厢内外以彝族纹样与网络安全标语相融合的设计,搭配图文并茂的案例展陈,让乘客在出行途中沉浸式学习防诈骗技巧、个人信息保护等知识。

公交车作为城市毛细血管,将网络安全意识注入日常通勤场景,实现“一车一课堂、一路一宣传”的精准覆盖,早高峰时,学生们对着案例图讨论“如何避免游戏充值诈骗”;午后,买菜的阿姨们互相传阅手册,念叨着“这个要讲给家里娃娃听”;傍晚,带着孩子逛古镇的家长,会指着车窗上的口诀教孩子念。这种“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让通勤、购物、出游的间隙,都变成了学习网安知识的“碎片化课堂”。

从非遗文化的创新融合到移动课堂的创新拓展,从彝乡群众的欢声笑语到网络空间的清朗有序,“云岭网安大篷车巡回之旅”活动不仅是一场宣传,更是一次扎根人民、赋能时代的生动实践,它印证了网络安全宣传唯有与地域文化同频、与群众需求共振,才能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暖”起来,云岭大地正以独特的文化基因,书写着网络安全共建共享的时代答卷。

开屏新闻记者 邓莎莎 文 云南省委网信办、昆明信息港 供图

一审 资渔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刘超

来源:开屏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