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像我们把球扔向空中,最终会被地球引力拉回地面,月亮也被地球引力牢牢“拽”着,但它同时以恰到好处的速度不断“逃离”,每次下落都能偏离原来的轨道,于是就一圈圈绕着地球转。
【声明:本文内容均已引用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地球因为某种原因突然停止了公转,会发生什么?答案是最终会一头撞向太阳。
这背后的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就像我们小时候总好奇“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一样。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早就给出了答案:月亮其实一直在“下落”!
就像我们把球扔向空中,最终会被地球引力拉回地面,月亮也被地球引力牢牢“拽”着,但它同时以恰到好处的速度不断“逃离”,每次下落都能偏离原来的轨道,于是就一圈圈绕着地球转。
地球绕太阳转也是同样的逻辑,地球每秒能跑30公里,这个速度刚好能让它在太阳引力的拉扯下,不被直接吸入,而是稳稳地绕圈运行。
可一旦地球突然“刹车”停止公转,麻烦就来了——没了速度的支撑,太阳引力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会把地球硬生生往自己身边拽。
地球停止公转的那一刻,致命威胁就已降临。地球原本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公转,这个速度远超高铁,一旦突然“刹车”,地表所有未固定的物体——包括人类、房屋、车辆,甚至海水——都会因惯性继续以这个超高速向前飞。
这相当于全球同时遭遇无数颗高速流星撞击,地表瞬间出现大规模坍塌、超级海啸和连锁爆炸,城市被夷为平地,海洋掀起千米巨浪,最初的混乱就可能夺走数十亿生命。
那么地球从停止公转到撞向太阳,需要多久呢?答案是64天半。但在这之前,地球上的生命早就撑不住了。
灾难的初期其实并不起眼,在坠落的第6天,地球温度只上升了约0.8℃,就像夏天里一阵不太明显的闷热。
此时幸存者可能还在清理初期撞击的废墟,依靠剩余的物资和临时搭建的避难所维持秩序,尚未意识到这只是漫长灾难的开始。
这里要说明的是,地球坠向太阳的过程是“加速下落”的——太阳引力会随距离缩短而越来越强,加速度不断增加,所以距离太阳越近,接收的热量会呈指数级增长,而非匀速上升,这也是后期温度飙升的关键原因。
可到了第21天,情况就彻底变了。全球平均温度飙升到35℃,一场席卷全球的极端热浪扑面而来。
地球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蒸笼,田里的农作物在高温下纷纷枯死,失去了生长的活力。
电力系统也扛不住了,高温加上大家拼命开空调导致的用电激增,让很多地方的电力供应变得忽断忽续,甚至彻底停摆。
此时依赖电力的医疗设备、通讯系统也开始瘫痪,救援和信息传递变得异常困难。
森林里的火灾像失控的野火一样四处蔓延,无法躲避高温的陆生动物,只能在绝望中走向死亡。
时间来到第35天,地球已经走完了奔日路程的五分之一。
此时的太阳像一个疯狂燃烧的大火球,光芒和热量都让人难以忍受。
此时白天的阳光已经刺眼到无法直视,暴露在户外几秒就可能被晒伤,人类只能躲在地下掩体或厚重的遮光建筑中,依靠储存的水和压缩食品度日,曾经熟悉的白天变成了需要躲避的“危险时段”。
全球平均温度达到58℃,这比地球有记载以来的最高温度还要高。
没有空调的保护,人类在这样的环境里寸步难行,生存变得异常艰难。
昆虫、鱼类等生物因为高温和生态崩溃大量死亡,水生食物链从根基处断裂,整个生态系统彻底乱了套。
不过,撒哈拉沙漠蚁却在这时找到了生机,它们能忍受70℃的高温,靠吃其他生物的尸体数量渐渐多了起来。
第41天,地球穿过了金星的轨道,温度飙升到76℃,连撒哈拉沙漠蚁也扛不住这样的高温,最终灭绝了。
但庞贝蠕虫却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这种体长13厘米的生物,背上有羊毛状的细菌保护层,能起到隔热作用,在80℃的环境里依然能顽强存活,成了多细胞生物里的“耐热冠军”。
到了第47天,地球彻底脱离了宜居带,温度高达103℃,超过了水的沸点。
海洋开始像开水一样沸腾,大量的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把整个地球包裹起来。
此时地表的液态水几乎消失,人类最后依赖的水源也彻底断绝。
这时候,大气层的变化也愈发剧烈:水蒸气加剧了“温室效应”,让热量更难散发,同时高温让大气分子运动加速,部分气体开始脱离地球引力逃逸到宇宙,大气层逐渐变薄,失去了对太阳紫外线的防护能力。
除了海洋深处靠水压抑制沸腾而存活的超嗜热生物(这些生物依赖海底热泉的能量生存,能在高压、高温环境中繁衍,完全不依赖阳光),以及少数耐火植物,绝大多数多细胞生物都在这场高温浩劫中消失了。
就连被称为“地球最强生物”的水熊虫,也只能启动终极生存模式,把身体缩成紧实的“小桶状态”,通过生理调节把体内水分降到原来的1%,试图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但当地球温度突破160℃时,这只曾让科学家惊叹的顽强生物也走到了尽头。
随着最后一只水熊虫停止活动,地球上的多细胞生物彻底灭绝。
终于到了第64天,地球迎来了最终时刻。因为高速坠落,地球前后端受到的太阳引力差异极大,强大的潮汐力把地球拉成了椭圆形。
这里的“潮汐力”源于太阳对地球不同部位的引力差,当地球距离太阳过近,超过“洛希极限”(指天体距离引力源过近时,被引力撕裂的临界距离)后,自身引力再也无法维持形状。
此时地壳裂开,岩浆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初始温度就有800℃,到了正午,温度直接飙升到2000℃,地表的岩石全都被熔化,变成了一片岩浆的海洋。
最终,地球被太阳的潮汐力彻底撕成了无数块由岩浆和熔岩组成的碎片,这些碎片都融入了太阳的怀抱。
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的假设。现实中,地球公转速度高达每秒30公里,想让它停止公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如果真有一只“上帝之手”推地球一把,让它的公转速度飙升到每秒42.1公里,地球就能挣脱太阳的引力,变成一颗流浪地球,在宇宙中孤独漂泊。
不过那样的话,没了太阳的温暖,地球表面温度会在短时间内降到零下,海洋冻结成厚厚的冰面,大气层也可能随着时间慢慢消散,等待人类的或许也是无尽的黑暗和灭绝。
权威官方参考资料: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473043?use_xbridge3=true&loader_name=forest&need_sec_link=1&sec_link_scene=im&theme=light
https://tv.cctv.com/v/a/ARTI9nEWUoIRY3KGApCh4N6Q201106.html?use_xbridge3=true&loader_name=forest&need_sec_link=1&sec_link_scene=im&theme=light
来源:热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