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生产」又到三秋耕种时,小麦底肥咋选择?注意事项有哪些?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3 13:08 1

摘要:一年一度的三秋大忙马上开始了,每到这时候就有农民会问小麦底肥如何选择,是选二铵好,还是复合肥好?当然农民对知识的刨根问底无可厚非,但是很多事情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为您详细分析,并给出选择建议和注意事项。

一年一度的三秋大忙马上开始了,每到这时候就有农民会问小麦底肥如何选择,是选二铵好,还是复合肥好?当然农民对知识的刨根问底无可厚非,但是很多事情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为您详细分析,并给出选择建议和注意事项。

一、两种化肥的特性对比

小麦底肥可以选择复合肥,也可以选择磷酸二铵,由于主要成分不一样,各有优缺点,下面进行一下对比。

1.主要成分

磷酸二铵:高磷,含氮(N)18%,磷(P₂O₅)46% 。

复合肥:氮磷钾均衡或按比例搭配,如15-15-15, 17-17-17, 25-10-5等

2.优点

二铵: ①磷含量极高,补磷效果快且显著。② 对于严重缺磷的土壤,矫治效果立竿见影。 ③相对单价可能较低。

复合肥: ①养分全面,一次施用,同时补充氮、磷、钾及可能的中微量元素。 ②肥料配方科学,符合小麦全生育期对养分的整体需求。 ③省时省工,避免了自己配比的麻烦。

3.缺点

二铵:①养分单一,只含氮磷,不含钾。②如果土壤不缺磷,单独使用会造成磷固定和浪费,且可能导致后期氮肥不足或缺钾。 ③需要自行搭配尿素、钾肥等,操作稍复杂。

复合肥:①单位养分的价格可能略高。②如果土壤某种元素特别匮乏,针对性不如单质肥料强。 ③市场品牌杂乱,质量参差不齐。

4.适用场景

二铵:土壤严重缺磷,或作为配方施肥的一部分,与其他肥料(如尿素、氯化钾)搭配使用。

复合肥:土壤基础肥力较好,或追求省工高效的种植模式。选择与当地土壤条件和目标产量匹配的配方。

二、如何选择底肥

核心原则: 以地定产,以产定肥。施肥前最好先进行土壤化验,了解自家地块的氮、磷、钾具体含量,这是最科学的方法。

1. 如果您的土壤情况不明:

更推荐使用高氮中磷低钾型的复合肥(例如:氮-磷-钾 = 25-10-5 或 23-12-5 等类似配方)。这是目前很多小麦主产区非常主流和科学的底肥选择。

为什么呢?因为小麦对氮需求最大,磷次之(但苗期对磷敏感),钾再次之。这个配方既保证了前期促蘖、壮苗所需的磷,又提供了充足的氮素基础,还搭配了必要的钾,养分均衡,不易出错。

2. 如果您知道土壤严重缺磷:

可以选择“二铵 + 尿素 + 氯化钾” 的搭配方案。这是一种传统的配方施肥,成本可能较低,但需要计算好用量。

参考配方(每亩):磷酸二铵(15-20公斤) + 尿素(5-8公斤) + 氯化钾(5-10公斤)。具体用量需根据土壤化验结果调整。

3. 如果土壤肥力很高,或者前茬是玉米等耗肥较多的作物:

建议使用平衡型或高氮型复合肥,并适当减少用量,避免前期旺长。

三、选择肥料时的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1. 看配方(N-P₂O₅-K₂O):不要只看品牌和价格,一定要看清包装袋上标注的总养分含量和氮磷钾比例,选择适合小麦的配方。

2. 看含量:选择高浓度的肥料(总养分≥40%),杂质少,利用率高。低浓度肥料填充物多,折算下来可能并不便宜。

3. 看品牌和质量:选择大品牌、信誉好的厂家产品。市场监管总局经常抽查,一些小厂家的产品容易出现养分含量不足、以次充好的问题,严重影响施肥效果。

4. 看剂型:选择颗粒均匀、硬度好、不结块的肥料。这样的肥料便于机械撒施,养分释放也更稳定。

5. 结合整地:底肥最好在深耕或旋耕前均匀撒施,通过翻耕将其翻入15-20厘米的耕作层中,便于根系吸收,减少养分流失。

6. 注意种肥隔离:如果采用播种施肥一体机,要确保肥料与种子有3-5厘米的横向或纵向距离,避免肥料直接接触种子造成“烧苗”,尤其是尿素和二铵。

7. 考虑补充微肥:锌、硼等微量元素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也很重要。如果土壤缺乏,可以选择含有这些元素的复合肥,或在底肥中单独掺入硫酸锌等(每亩1-2公斤)。

四、总结建议

对于大多数农户,如果不方便测土,首选推荐使用“高氮中磷低钾”型复合肥(如25-10-5)作为小麦底肥,省心、高效、效果好。

如果您是经验丰富的老农,且土壤缺磷,可以选择“二铵+尿素+钾肥”的配方,但一定要注意计算好用量和搭配。

最科学的方法永远是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土壤化验数据来指导用肥,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总的来说,没有绝对的“哪个更好”,只有“哪个更适合”。选择二铵还是复合肥取决于您的土壤基础、目标产量、种植习惯以及成本核算。

希望以上分析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来年有个好收成!

文章图片来源:综合整理自网络,编辑:新驿农业,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xyznjz2011@163.com

来源:新驿农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