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意,这里的汉姓,指的是“汉”这个姓氏,而不是汉人的姓,汉族的姓。
中华姓氏体系,重新定义中华姓氏
万姓统谱之汉姓统谱
01
本文的主题是万姓统谱之汉姓统谱。
注意,这里的汉姓,指的是“汉”这个姓氏,而不是汉人的姓,汉族的姓。
没错,你没有看错,竟然还有姓“汉”的。
我的天啊!
这也太神奇了!
而且这个“汉”姓,很明显也是一个罕见姓氏,全国不过数万人。
绝大多数读者朋友在看到本文之前极可能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个姓,更想不到“汉”竟然也是一个姓。
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姓,却出现在近13亿人的身份证上!
它成了所有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总称:汉人、汉族…
问题在于,
“汉”姓到底从何而来呢?
还有到底什么是“汉”呢?
现在,根据“中华姓氏体系”,以及考古发现的3000多年前的通天图腾,终于彻底破解了“汉”姓的起源!
太震撼了!
太炸裂了!
原来,在这个“汉”的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惊心动魄的古老秘密!
02
在我的“中华姓氏体系”之前,对“汉”姓起源的认识是怎样的呢?
汉姓指姓氏里的汉,专指一种姓氏,属于以国为姓,相似姓氏有:秦、唐、宋等。
清朝的陈梦雷在《古今图书集成》中的《明伦汇编氏族典卷诸姓部》篇中记载:
“汉氏姓苑---云东莞有此姓,云汉高帝之后。
初,项羽封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今兴元府汉中郡也。自高帝至光武,终于献帝,通王莽十八年,刘圣公二年,计四百二十五年,传汉祚。
汉亡,子孙或以国为氏。”
这种观点对不对呢?
当然是不对的!
汉室宗亲,汉朝皇室子孙,明明都姓刘好不好?
怎么会有一些人因为汉朝灭亡了,就改姓汉的?
很明显,这是硬套秦朝以前那些诸侯国被灭后,其国人以国为氏的说法!
但是,那是秦朝以前。
秦朝以后就没有这样的了!
唐朝灭亡后,老李家有人改姓唐吗?
明朝灭亡后,老朱家有人改姓明吗?
这不是开玩笑吗?
那么,“汉”姓的来源到底是怎样的呢?
根据“中华姓氏体系”,“汉”姓源自“汉”族。
当然,这里的“汉”族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汉族,而是一个以“汉”为图腾的古老部落!
没错,还真的有这样一个部落。
众所周知,
汉朝为什么叫汉朝?
刘邦曾被封在汉中,称汉中王。
汉中为什么叫汉中?
有条叫汉水的河流从这里流过。
这些问题并不难回答。
但是,接下来的这个问题却没有人能回答出来了:
汉水为什么叫汉水?
怎么样?
这个问题才是上面所有问题的关键。
根据“中华姓氏体系”第二定律,汉水之所以叫汉水,是因为这里曾是一个叫“汉”族的部落的居地。
这种情况在甲骨文、金文里大量出现,完全不需要多举例子。
重点是“汉”这个图腾。
众所周知,“汉”作为文字使用,有天河、银河、天汉、霄汉的意思。
《诗经》里有这样的诗句: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但是,
它为什么会有这种含义呢?
这种含义是从哪里来的呢?
却从来没有人想过这些问题,也从来没有人能回答这些问题。
而这一切的秘密其实都隐藏在“汉”这个图腾里!
根据“中华姓氏体系”古族演绎法,“汉”这个图腾并不是一个“原初图腾”。
很明显,它是由“堇+水”构成的。
注意,“堇”下面本来是不带土的,但因为实在打不出来,所以这里姑且用“堇”代替。
所以,“汉”族其实堇族的一个分支,是水边的堇族。
你看,这就是堇族的图腾“堇”:
然而,“堇”这个图腾也不是“原初图腾”,还可以拆分。
“堇”上面有个“廿”,这很明显是加口(廿)图腾。
什么是加口图腾呢?
就是很多部落会在自己的图腾上加一个口(廿)字。
商、周、高、洛、河,都属于这样的“加口图腾”。
所以,我们再把“堇”上面的“廿”去掉。
现在,“堇”就变成了它最开始的模样:
这又是啥呢?
别急。
我们再来一点点继续进行拆分。
它下面部分其实是一个“大”字。
“大”的本义,就是正面站立的人。
通常情况,大字上面加一横或两横,或一个圈,一个框,再或者一个黑点,就变成了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字:
天。
所以,你发现什么了吗?
形象一点说,堇最初的模样,就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头上插着一根天线伸到了天上。
你看,是不是跟天线宝宝特别像?
一个人与天建立了连接,代表着什么?
没错,堇其实就是通天者,通天之人。
堇族,就是通天之族。
显然,
这是一群可以与上天沟通的人!
这是一群掌握着古老智慧的人!
甲骨文里就记载有堇族和堇地。
考古还发现了一个距今3000年的制作于周朝初年的堇鼎。而制作这个鼎的人就来自堇族。
到这里,“汉”为什么有“天河、银河、天汉、霄汉”的意思已经一清二楚了:
因为,“汉”是一部分堇族迁到了河边,成为水边的堇族,并且形成了“汉(漢)”这个图腾。
进而,这条河流的名字也就变成了“汉”。
显而易见,通天之族附近的河流,当然就是通天之河、通天之水啊!
03
从族姓时代(秦朝以前)到众姓时代(秦朝以后),“汉”族之人纷纷以“汉”为姓。
“汉”姓人口稀少,在历史上甚至都没出现过有影响力的名人,所以一直被人忽略。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一部分汉姓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十六子邺王的后裔。
这应该算是“汉”姓的支流。
他们主要居住在甘肃榆中上汉、下汉两个村子,有3500多口人,其祖上500多年前定居榆中。
明代嘉靖年间陈士元著的《万姓总谱》中记载:“明初山东东莞(今山东日照)有汉姓”。
在现在的山东省日照市,甘肃省榆中县,辽宁盖州,黑龙江、陕西西安、台湾省等地都有“汉”姓分布。
姬元我在网络上也曾遇到过一个姓“汉”姓的朋友。
当然,“汉姓”这个词,更多的是被认为是汉族姓氏、汉人姓氏的统称。它和“汉人”、“汉族”一样,成了所有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代名词。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依然不应该忘记“汉姓”中的“汉”姓。
因为,每一个中华姓氏,都是一条古老的历史脉络啊!
这就是“汉”姓的真正起源!
这就是“中华姓氏体系”万姓统谱之汉姓统谱!
来源:小周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