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国禁书潮真相,如何捍卫阅读权利?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7 16:59 1

摘要:自2021年以来,美国公立学校与图书馆接受审查对象的图书和禁书数量急剧攀升。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发布的数据,2020年美国各地只有231种图书被禁,但2021年这一数字激增至1858种,2023年增至4240种,同比增长65%,达到协会发布该数据以来的

自2021年以来,美国公立学校与图书馆接受审查对象的图书和禁书数量急剧攀升。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发布的数据,2020年美国各地只有231种图书被禁,但2021年这一数字激增至1858种,2023年增至4240种,同比增长65%,达到协会发布该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

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发布的数据,2020年美国各地只有231种图书被禁(上图),而2023年这一数字飙升至4240种(下图)。(注:图中颜色越深,代表该地区禁书情况越严重)

美国笔会(PEN America)在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发布调查报告,揭露全美公立学校禁书运动已进入“灾难性阶段”。数据显示,2023~2024学年美国公立学校共实施10046条图书禁令,较上一学年激增200%,共有4231种图书被禁,波及全美2877名作者、插画师和译者。佛罗里达州和爱荷华州因签署地方图书审查法案,成为禁书的“重灾区”,分别发布4500和3600条图书禁令。被禁图书的主题集中于有色人种(44%)和同性恋(39%)内容,还包括药物滥用、自杀、抑郁症、心理健康等青少年真实面临的问题。

出版商集体反击禁书潮

面对愈演愈烈的禁书运动,美国出版商选择主动出击应对混乱局面。在美国中部的爱荷华州,2024年9月美国禁书周临近尾声之际,企鹅兰登(Penguin Random House)联合书源出版社(Sourcebooks)、美国作家协会(Authors Guild)等机构,向州政府提起诉讼,反对其《第496号法案》(SF 496)中关于部分图书从学校图书馆下架的条款。据了解,该法案于2023年5月生效,禁止学校图书馆收藏任何涉及“性别认同”或“性取向”的图书。由于法案确定禁书的细则不明,地方学校官员在处理图书下架问题时极为谨慎,导致该州各学区下架了数百种图书。

在东南部的佛罗里达州,2023年8月29日,包括企鹅兰登、哈珀·柯林斯(HarperCollins)等在内的美国五大出版巨头联合相关行业机构,向该州政府提起诉讼,反对其《第1069号法案》(HB 1069)中关于移除学校图书馆图书的条款。据了解,该法案于2023年7月生效后,佛罗里达州学校图书馆已下架数百种图书。法案规定,学校图书馆馆员必须移除任何包含“性行为”描述的图书,且无须考虑图书的整体教育价值。若家长或州内居民对某书提出异议,该书须在5天内下架,并在异议解决前不得上架。此外,法案未设定合理的审查时限,甚至允许异议者要求州政府委派“特别治安官”介入审查,费用则由学区承担。企鹅兰登副总裁兼副总法律顾问丹·诺瓦克(Dan Novack)指出:“该法案的复杂条款与过度宽泛的定义,已在全州引发混乱,导致数千部经典与现代作品被贴上‘淫秽’标签并下架。”

在中南部的阿肯色州,2023年12月23日该州联邦地区法院一纸裁决,宣布其《第372号法案》(Act 372)违宪,“侵犯了阿肯色州读者受宪法第一修正案(美国民权法案)保护的权利”。据了解,该法案由阿肯色州共和党州长萨拉·赫卡比·桑德斯于2023年3月签署生效,原定将图书馆员和书商视为“审查代理人”,一旦向未成年人提供“不适当内容”,可能面临刑事指控。美国出版商协会(AAP)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玛丽亚·A.帕兰特(Maria A. Pallante)称这一裁决为“重大胜利”,维护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图书访问权,并指出“该法案将图书馆员和书店经营者置于刑事起诉的风险中”。

禁书代价:谁受到伤害?

禁书运动最直接的受害者是学生和教师。美国笔会的报告进一步揭露,美国当代著名畅销书作家朱迪·皮考特(Jodi Picoult)的小说《十九分钟》(Nineteen Minutes)成为2023~2024学年“最常被禁的图书”,该书因描述了约会强奸并使用解剖学术语遭到审查。皮考特愤慨回应道:“这本书被禁的原因并非涉及校园枪击案,而是真实呈现了性暴力。数百名青少年告诉我,这本书阻止了他们对其他人实施暴力,或让他们感到自己并不孤独。”她强调:“该学年被下架的1万本书,本应是孩子们应对分裂世界的工具。禁书者没有保护孩子,而是在伤害他们。”

朱迪·皮考特的《十九分钟》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讲师詹妮弗·沃尔夫(Jennifer Wolf)指出,图书的过度审查削弱了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自主权,“学校本应依靠教师和管理者的专业知识,而不是让纳税人直接干预课程设置”。对学生而言,禁书运动阻碍了其身份认同与同理心培养。沃尔夫强调:“青少年需要通过阅读看到自己的影子,也需要接触不同群体的视角,这是他们身份形成的关键。”

出版商和作者也在禁书运动中损失惨重,众多经典作品遭遇下架待遇。在佛罗里达州,《第1069号法案》已迫使学校图书馆下架数百种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包括奥尔德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查尔斯·狄更斯的《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厄尼斯特·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等文学经典,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朱迪·布鲁姆、斯蒂芬·金等当代作家的畅销作品,以及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等非虚构类作品。

《双城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使女的故事》

在西部的爱达荷州,该州颁布的《第710号法案》(HB 710)“一刀切”地下架了众多知名作品,包括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Slaughterhouse-Five)、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乔治·R·R·马丁的《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玛雅·安吉罗的《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I Know Why the Caged Bird Sings)等。

图书馆和馆员同样受到禁书运动的严重伤害。作为禁书风暴的中心,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正走在社区服务功能瘫痪的边缘。爱达荷州唐纳利公共图书馆馆员雪莉·谢林(Sherry Scheline)痛陈,图书馆本应服务所有社区居民,但州内颁布的《第710号法案》使他们无法履行使命。“我们馆是社区唯一为孩子们提供课后托管服务的地方,但受法案影响,我们被迫要求未成年人进馆时必须有家长陪同。我们的借阅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已经无力实现服务社区的目标。”

阿曼达·琼斯

玛莎·希克森

图书馆员被卷入前所未有的敌意浪潮之中。据美国笔会统计,许多图书馆员因抵制审查而遭受骚扰甚至死亡威胁。路易斯安那州一所中学的图书馆员阿曼达·琼斯(Amanda Jones)因反对限制与性别话题相关的图书,成为网络暴力的对象。她表示,自己受到来自陌生人的死亡威胁,网络骚扰持续了几个月。“我掉头发,身上还长出荨麻疹。我无法入睡,半夜经常惊恐发作,体重减轻了数十磅。”新泽西州一所高中的图书馆员玛莎·希克森(Martha Hickson)被家长指责诱导儿童并宣传色情内容,因为学校图书馆中存有涉及同性恋内容的图书。“我在社交媒体上遭到人身攻击,还收到同事发来的充满敌意的电子邮件,极右翼禁书分子正对教育工作者产生系统性威胁。”

美国笔会认为,对图书馆和学校而言,更隐蔽的伤害在于“软性审查”(Soft Censorship)——禁书运动已超越法律禁令,演变为社会系统性压制,而教育工作者、图书馆员及学校管理层因恐惧诉讼或争议,主动回避争议性图书,甚至拒绝采购可能“惹麻烦”的作品。例如,佐治亚州科布县学区移除了1600多本包含性内容或多元背景人物的畅销书。学区总监直言,移除标准完全基于图书是否包含“露骨的性内容”。这种“寒蝉效应”使得少数群体和边缘化声音进一步失语。美国笔会阅读自由计划主任凯西·米汉(Kasey Meehan)指出:“青少年渴望通过图书理解世界,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禁书运动剥夺了他们构建批判性思维、同理心与人生基础的权利。”

美国的禁书传统可追溯至19世纪,但近5年来禁书浪潮尤为激进。20世纪,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Ulysses)因“淫秽”被禁,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因“反叛”被禁,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Lolita)因“畸形恋爱”被禁,而这些作品后来均被准许重新进入市场,成为当今社会公认的经典巨作。正如它们一样,目前美国遭遇审查的图书面临相似境况,但其主题更加复杂多元,涵盖种族、性别、身份等议题。

《尤利西斯》

《麦田里的守望者》

《洛丽塔》

美国图书馆协会表示,2020年以前,个别家长对图书馆图书和相关资源提出审查要求,希望限制他们子女对相关图书的访问权限。近年来的审查数据表明,禁书活动团体已成长为有组织的保守政治团体,旨在移除美国公立学校和图书馆中关于种族、历史、性别认同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图书。通过社媒平台和其他渠道,这一团体向地方分会分发图书清单,分会成员继而在全美各地发起图书审查运动。图书馆成为禁书运动的主要目标——2023年美国针对公共图书馆的图书审查诉求占比54%,学校图书馆占比39%,普通学校占比5%,高等院校和其他机构占比2%。

对于美国愈发严重的禁书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新冠疫情催化,家长渴望教育透明化。詹妮弗·沃尔夫指出,禁书潮愈演愈烈与新冠疫情密切相关。居家学习期间,家长首次近距离观察孩子的教育内容,许多人对此感到不满。“禁书成为家长对孩子学习过程施加影响的直接手段,而学校和图书馆是他们申诉的理想场所。”

这些家长的反应部分源于代际教育差异的冲击。沃尔夫举例道:“当家长发现孩子阅读的图书与自己的成长经历截然不同时,会产生强烈的不安。”但她也强调,并非所有图书审查都会演变为正式禁令。斯坦福大学写作与修辞学项目高级讲师卡西·赖特(Cassie Wright)对两者进行了区分:“禁令是自上而下的国家强制行为,图书审查则更多是自下而上的公民和民间组织参与。”

二是政治化推动,右翼势力的鼓吹动员。禁书运动的扩大化与保守派家长组织的政治动员密不可分。例如,保守派团体“自由妈妈”(Moms for Liberty)长期指责学校推行“批判理论、非传统性教育和分裂意识形态”,犹他州家长联盟(Utah Parents United)认为《圣经》是色情的,因此推动中小学禁止学生阅读该书……这些右翼势力通过系统性施压,推动图书审查。据了解,佛罗里达州受到右翼势力影响严重,2023年的一个学期内,该州11个学区共下架3135本图书,得克萨斯州、密苏里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等地也出现了类似趋势。

赖特指出,图书审查已变得高度组织化与政治化:“禁书被左右两翼团体武器化,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具。”她同时提醒,米勒测试(Miller Test)是美国判断作品是否构成“淫秽”的法律标准,强调基于作品整体价值进行评估,但当前许多图书禁令已背离这一原则。

未来隐忧:如何保障公众阅读权益?

美国长期标榜的言论自由,近年来在各州禁书潮中沦为笑柄,被各州政府随意践踏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也成为美国法律随用随弃的“遮羞布”。赖特指出,当前美国社媒平台真假信息难辨、党派对立与极化现象严重,导致文化界过度反应事件频发。禁书运动的支持者常以“保护儿童”为名,但其标准却充满政治色彩。这些被下架的图书究竟是为了让学生更安全、更受益,还是让他们变得更封闭、更无知?赖特表示:“或许只有时间能让问题缓和。”

美国出版业的团结,彰显了其对文化多元性的忠实捍卫。企鹅兰登首席执行官尼哈尔·马拉维亚(Nihar Malaviya)回忆童年图书馆经历时强调:“图书馆是思想的避难所,也是社区的文化纽带。出版反映真实世界的图书不仅是使命,也是企业生存的基础。”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美国公司首席执行官乔恩·亚格德(Jon Yaged)认为:“近年来青少年阅读意愿持续下降,孩子们已开始抵触阅读,他们只读片段而非整本书。禁书运动加剧了这一趋势,最终可能导致整个社会丧失批判性思维能力。”丹·诺瓦克指出:“传统上,家长若对某书不满,可通过与图书馆员沟通解决。但一些州鼓励普通公民通过‘赏金制度’起诉图书馆或学校,这摧毁了社区的信任基础。”

美国各州政府推行“反禁书”法案。2024年12月9日,美国新泽西州州长菲尔·墨菲(Phil Murphy)签署《自由阅读法案》(Freedom to Read Act),禁止该州学校与公共图书馆下架图书。新泽西州因此成为全美第4个立法反对禁书的州,此前伊利诺伊州、明尼苏达州和马里兰州已通过类似法律。墨菲在签署仪式上表示:“全国范围内,压制与审查他人故事的行为愈演愈烈。通过这项法案,新泽西州站在了保护教育者与学生知识获取的前线。”

END

韩国作家韩江获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第五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经验交流会在成都成功举办第五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征集与国际化人才遴选活动结果正式公布国际书业呈现哪些新趋势?中外出版合作如何找准着力点?2024布克奖揭晓!5年来首迎女性作家全球17国图书市场数据来了!欧洲书业低迷,新兴市场表现稳健学习能力下降,瑞典回归纸质书教育

你“在看”我吗?

留言区等待有态度的你👇

来源:国际出版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