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完全没有想到,有一些似乎自己都已经忘记了的电影,在这里又重新看见。原来,这辈子真的是在做电影。”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上(下称平潭IM),终审评委会主席陈冲如此感慨。
作者| 李寻欢
平潭的海风吹散了九月的燥热,却吹不散西航国际影城门口的热闹。
“完全没有想到,有一些似乎自己都已经忘记了的电影,在这里又重新看见。原来,这辈子真的是在做电影。”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上(下称平潭IM),终审评委会主席陈冲如此感慨。
几乎被她遗忘的电影是什么不清楚,但又重新看见的很清楚:在平潭IM展映的《末代皇帝》。
展映现场,娱乐独角兽注意到,数百位观众排成长龙,还有不少观众是从上海、广州、厦门等地特意飞来,只为在影院观看该片并参与、聆听影后交流。正式开始放映的前一分钟,所在影厅已坐无缺席,就连过道也坐满了人,便是《哪吒2》上座率最高的那几天与之相比,也要逊色三分。
海风带来的不止陈冲的感慨和远道而来的观众,还有一部部新颖的片子和一个个年轻的电影人。据平潭IM官方数据显示: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创作者们,平均年龄只有24岁。
对于年轻的电影人来说,起步永远是最艰难的,硬性的故事创作、编导能力,筹备期的拍摄设备、地点、周期与演员的适配性,以及最重要的资金问题,而平潭IM和陈冲等大咖的出现,无疑是对这些年轻影人的大力支持。
本届平潭IM终审评委会委员之一,并兼任主持人的周轶君表示,她透过这群平均年龄24岁的年轻人的眼睛,望向这个充满变动的世界,感觉他们镜头的表达,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的确定性。如果说有什么祝愿的话,那就是“希望你们一直拍下去”。
Z世代,正集中爆发
年轻,是本届平潭IM最显著的特点。
因为年轻,所以创作欲旺盛,满怀激情,既能在影片中体现自身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经理的体悟,也敢于在影展上与同辈竞技,互展身手。在这点上,平潭IM与First、平遥等电影节别无二致。
据平潭IM创始人、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副董事长洪雷介绍,本届影展主竞赛单元共征集6021部参赛作品,其中剧情短片2059部,非剧情短片519部。剧情短片大多聚焦家庭、成长、爱情、悬疑犯罪,非剧情影片则热衷于社会议题,关怀边缘人群体。首次设立的AIGC短片类别,则收到了3443部短片。
参赛者来自全球399所高校,其中不少都来自海内外知名院校,如中国大陆的北电、中戏、中传,中国港澳台的台湾艺术大学、台北艺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以及海外的纽约大学、东京大学、南加州大学等。这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视角的声浪,共同注入到平潭IM,为其增加多元叙事和国际视野。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相比起往年平潭IM,今年海内外高校投递数量双双增长,其中中国大陆投递量同比增长了17%,中国台港澳及海外院校则增长了42%,其中86%的创作者是第一次报名参加平潭IM。这数千名创作者之所以如此踊跃,自然是看中了平潭IM这一平台。
据官方数据显示,近半数(46%)的创作者最渴望获得剧本、拍摄、后期、发行等环节的专业指导,资金支持与融资渠道(43%)是紧随其后的核心需求,体现了年轻创作者们渴望融入行业,获得专业指导和资金扶持的迫切心情。这也是平潭IM设立的初衷。
以生生不息长片计划为例,共有166部长片项目得到评委青睐,包括往届平潭IM的44部。其中116部处于剧本创作阶段,29部处于拍摄阶段,还有21部已经进入后期,相信不日便能与观众见面。
这些项目有超过50%获得了资金扶持,既有创作者自筹资金,也有第三方扶持。后者以出品方合作、各类型竞赛奖金、高校扶持和电影节创投基金为主,有27%的项目获得的资金扶持都超过50万。
比起First、平遥等国际知名的电影节,平潭IM有许多不同。在类型上,前两者的长片更出名,而平潭IM更专注于短片,奖金也更高,放眼全世界,没有比它对短片导演更大方的了。
在诞生时间上,平潭IM更短,首届举办于疫情期间的2020年。而First已诞生十几年,平遥则由贾樟柯发起并负责至今,两大电影节相继走出过忻钰坤、孔大山、王一通等知名电影人,由他们拍摄的长片不乏豆瓣8分+、票房数千万之作,就连主流奖项,也得过金鸡最佳编剧,俨然已经上了大人那桌。
可平潭IM对年轻电影人来说,不管是奖金扶持上,还是创作扶持上,都十分重要。经由时间推移,平潭IM的眼光有多老辣,也会被逐渐证实。以在首届平潭IM获得过最佳剧情短片的杨名导演为例,彼时他刚在北电导演系学习两年,但五年过去,他已在国际电影节上崭露头角。
在8月16日闭幕的第78届洛迦诺电影节上,其凭借华语短片《鬣狗》获最佳国际短片奖,这是中国影片首次获此殊荣,而与其同台获奖的华语电影人,是斩获终身成就奖的成龙。
光影相依,风继续吹
平潭IM的另一大特点,是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这让它可以先天获得海峡两岸三地的电影人支持。
以主竞赛单元终审评委为例,评审会主席陈冲是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担任过柏林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也是奥斯卡金像奖评委之一,《末代皇帝》等作品享誉国际,转身到导演领域后,《天浴》等作品也广受观众的喜爱。
从十四岁入行,到今年六十四岁,半个世纪以来,其以演员、导演、评委等多重身份,见证了华语电影从第五代扬名国际、商业大片艰难探索等不同时期的发展。
鲍德熹多次获得金马奖和金像奖的最佳摄影,《跛豪》《赌圣》《喋血双雄》等掌镜的佳作数不胜数,《卧虎藏龙》更是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李睿珺、周新霞、周轶君三位评委及其作品,也都或在国内外扬名,或广为观众所喜爱。
除此之外,演员林依晨、柯佳嬿、吴慷仁等,也以青年影像人物、年度决策人等不同身份参与到平潭IM。
这当然因为他们的过往履历,如《恶作剧之吻》《不够善良的我们》《想见你》《我们与恶的距离》《富都青年》,或火遍两岸三地、陪伴一代观众成长,或引发观众们对爱情、人心、社会与法律产生思考。但也不仅仅因为他们是谁,更因为他们所代表的创作态度,主动、自觉、敢于缺席、更敢于在场。
在过去十几年的创作中,他们既熟悉业内规则和工业规范,也始终追寻创作中的自由,在表演中,他们既深知如何完成一个角色,也懂得如何等待一个故事成熟,而在观众心中,他们的存在也在为平潭IM赋能。
据悉,今年的平潭IM累计策划组织了近500场“青春放映”活动,走进海内外近400所高校与艺文空间,吸引了线上线下累计超30万师生,导演、影评人与媒体人也参与其中,“00后”更是成为观影主力,从活动现场观众们的呐喊声、欢呼声来看,其中不乏他们的影迷、剧迷朋友。
从这一角度出发,他们不仅能够让更多人看见表演艺术的价值,也会为平潭IM注入更多艺术的对话与灵感的碰撞,鼓励更多年轻电影人相信故事、尊重表演、热爱电影,与我们一起共同见证更多银幕梦想的迸发,更多优秀华语电影的诞生。
长片或许一两年之内看不到,但短片现在就有。如台北艺术大学青年导演颜皓轩的作品《囚犬》,获最高荣誉“麒麟最佳影片”,北电青年导演梁紫茵凭借作品《紫菜》,获得麒麟评委会选择荣誉,北电青年导演钟雨昂凭借作品《独唱团》,获得麒麟最佳导演奖。
或许这些短片在时长上偏长,镜头叙事不够简洁,但崭新且另类的视角,贾樟柯式的真诚,以及青年人的那种诚恳与愤怒,已足以令他们脱颖而出。
可以说,虽然他们现在很稚嫩,但在算法至上,宣发先行,拍片必须有对标,情感必须足够燃的当下,这些年轻的电影人依旧代表着国产电影的更多可能。
第五届平潭IM已然落幕,但在时间与影像的交汇中,那些小小的短片、崭新的vlog、奇特的AIGI,都如同一段未完待续的长镜头,在潮声中暂歇,却又在年轻的目光中继续延伸。
不必拘泥于怎么才像一个电影,或者怎么才像一个好的作品,重要的是发自内心,只有真正用心创作,才有电影者的明天。风继续吹,方向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来源:娱乐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