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十一届圣彼得堡国际联合文化论坛近期拉开帷幕,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聚焦“未来世界的形态与人类价值坚守”这一核心议题。他明确驳斥了“数字技术将导致人类异化”的悲观论调,强调即便数字浪潮重塑社会,爱、友谊、亲情与社会责任等人性内核,仍将是未来世界的
第十一届圣彼得堡国际联合文化论坛近期拉开帷幕,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聚焦“未来世界的形态与人类价值坚守”这一核心议题。他明确驳斥了“数字技术将导致人类异化”的悲观论调,强调即便数字浪潮重塑社会,爱、友谊、亲情与社会责任等人性内核,仍将是未来世界的“定海神针”,不会让人类沦为“沉浸网络的利己主义者”。
作为国际文化交流领域的重要平台,圣彼得堡国际联合文化论坛历来以“探讨文化传承与时代变革”为核心定位,此次普京的发言也紧扣“技术与人性”的辩证关系展开。
他在演讲中首先回应了当下社会对“数字技术副作用”的担忧:“外界常有人担忧,数字技术的普及会让人们脱离现实、沉迷虚拟,最终变成只关注自身利益的‘网络利己主义者’,甚至陷入‘人人为己’的孤立状态——但我们坚信,未来世界绝非如此。”
普京进一步描绘了他眼中的未来世界轮廓:“未来的人们,或许会频繁使用数字工具、活跃在网络空间,但这不会削弱他们对情感的珍视——他们依然会为亲情温暖而感动,为友谊真诚而珍惜,会用心关爱身边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会忘记自己与社会的联结,会清楚自己对家庭、对社区、对国家乃至对人类共同命运的责任。这些根植于人性的价值,不会被技术浪潮淹没。”
这番表述被现场参会者解读为“对‘技术至上’论调的明确回应”。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技术是否会异化人类”成为全球热议话题,部分观点认为“虚拟互动将取代现实情感,个体主义将取代集体责任”。
而普京此次发言,则从“人性本质的稳定性”出发,传递出对人类价值坚守的信心。
在阐述未来世界时,普京特别强调“人类根基”的重要性——他所指的“根基”,既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联结,也涵盖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对文化传统的认同。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类始终是‘情感性存在’和‘社会性存在’,这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特质。”普京解释道,“数字技术只是工具,它能改变人们的沟通方式、生活习惯,却无法抹去人类对‘温暖联结’的需求,也无法消解人类对‘共同责任’的认知。”
他以文化传承为例进一步说明:“就像我们今天举办文化论坛,本质是为了通过文化交流强化人类的共同价值——数字技术或许能让文化传播更便捷,比如通过线上展览让更多人看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瑰宝,但文化背后承载的‘人文精神’,依然需要通过人与人的情感共鸣、责任传递来延续。未来世界的‘新现实’,只会让这些‘根基’以更适配时代的方式存在,而不是将其摧毁。”
事实上,普京此前在多个场合提及“技术与人性的平衡”,此次论坛发言更是将这一观点融入“未来世界构想”,既体现对数字技术发展的理性看待,也凸显对“人类价值不可动摇”的坚定立场。
圣彼得堡国际联合文化论坛自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届,吸引了全球数十个国家的文化界人士、学者、政策制定者参与,其核心目标是“在全球化与技术变革背景下,推动不同文明对话、守护人类共同价值”。
此次普京选择在该论坛谈论“未来世界与人性价值”,也与论坛定位高度契合。
来源:社会观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