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不育的我,提前20年找好了‘晚年监护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3 12:11 1

摘要:深夜刷朋友圈,看到老同学晒出一家三口的周末野餐照,你突然愣住——

深夜刷朋友圈,看到老同学晒出一家三口的周末野餐照,你突然愣住——

“如果我一辈子不结婚,老了瘫在床上,谁来给我签字做手术?”

这不是矫情,而是扎进2.4亿中国单身者心里的刺。2025年,“超单身时代”正式杀到,每5个成年人里就有1个选择独自终老。当传统家庭模式崩塌,一群30+的年轻人正偷偷干件大事:提前给自己找“意定监护人”。

1. “我和闺蜜签了协议:谁先瘫了,另一个负责拔管”

35岁的上海姑娘丽丽,上个月拉着发小冲进公证处。两人签下一纸协议:互为意定监护人。

“我谈过一场要命的恋爱。”丽丽晃着咖啡杯苦笑。前任是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精神虐待让她暴瘦15斤。分手后她彻底想通:“婚姻不是必选项,但养老是刚需。”

像她这样的“江浙沪独生女”越来越多——原生家庭宠大,职场能打,却对婚姻彻底下头。她们的选择很硬核:和闺蜜组团养老,法律上互相“托孤”。

“我们连‘临终方案’都谈好了。”丽丽眨眨眼,“如果她先植物人了,我保证按她喜欢的穿搭选寿衣。”

2. 意定监护:比结婚证更硬的“生死契约”

这可不是过家家。

《民法典》第33条白纸黑字:只要公证,你的死党、邻居甚至前任,都能变成法律认可的“监护人”。

公证员季晨见过最震撼的案例:

一对男同伴侣,其中一人车祸昏迷。亲爹妈冲到医院要“放弃治疗”,却被一纸意定监护公证书拦下——他的伴侣,才是唯一有权签字的人。

“很多老人被亲戚抢光养老金,躺ICU等死。”季晨敲黑板,“意定监护是独居者的防弹衣。”

3. 人性试金石:敢把命交给谁?

但现实比电视剧狗血。

法学教授叶名怡见过太多翻车现场:

有人指定亲妹妹当监护人,结果妹妹卷走300万拆迁款;

还有老太太选干女儿,等真中风了,干女儿连夜消失…

“选意定监护人,比选结婚对象难十倍。”叶教授直摇头,“要扛住金钱诱惑,经得起时间考验,还得有‘伺候你拉屎撒尿’的觉悟。”

4. 年轻人为什么抢着“提前养老”?

00后已经开始未雨绸缪。

23岁的程序员阿凯,上个月给合租室友转了1万块“押金”:“哥,万一我猝死了,你记得把我硬盘格式化。”

更绝的是某丁克论坛的“监护权拍卖”——

“本人35岁,年薪50万,求靠谱监护人!报酬:死后房产继承!”

这些看似荒诞的操作,背后是同一场恐慌:

当家庭关系解体,我们只能把命押给“没有血缘的家人”。

结尾:

或许未来某天,婚礼请柬会变成这样:

“诚邀您见证,我和闺蜜的‘意定监护’签约仪式…”

单身不是原罪,孤独才是。

至少在这个时代,我们还能用一纸协议,

给未知的晚年,上一道保险锁。

来源:阿峰娱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