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0日晚上7:30,新网师卓越一班全体学员齐聚云端,共同召开了本学期的开班典礼活动。本次会议由班长李艳娥老师主持,特别邀请了新网师郝晓东主任,导师刘祥老师参会。不仅如此,“新网师”视频号同步直播,向更多的教师开放。
原创:黄想安 新网师
本期编辑:张翠琴
2025年9月10日晚上7:30,新网师卓越一班全体学员齐聚云端,共同召开了本学期的开班典礼活动。本次会议由班长李艳娥老师主持,特别邀请了新网师郝晓东主任,导师刘祥老师参会。不仅如此,“新网师”视频号同步直播,向更多的教师开放。
【郝晓东主任致辞】
郝晓东主任首先祝大家教师节快乐!同时向刘祥老师为新教育、新网师的辛苦付出表示真诚的感谢!向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致以最诚挚的敬意!接下来,郝老师讲解了新教育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的含义,由刘祥老师担任导师的卓越1班,就是一个以“专业写作”为犁,以每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为田,共同耕耘教育理想、叩问卓越之门的专业交往共同体。新网师组建卓越班,也是以三专模式培养卓越教师的一种探索。他结合卓越班“专业写作”与“专业交往”两大关键,提出三点思考:
一是在写作中蕴含对话。在卓越班,写作不应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孤零零提交的一篇文章,而应是一种新形态的“行走方式”。学员们要将“写作即思考”“写作即对话”“写作即共创”贯穿始终。
二是在写作中建构观念。要成为卓越教师,写作就要从“如何教”的技术层面向“为何这样教”的原理层面飞跃。专业写作的过程,就是我们去主动“认领”和“创建”理论的过程。写作能帮助我们从经验的碎片中提炼出思想的明珠,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教育解释体系和行动框架。
三是在写作中创生知识。卓越班是一个以研究为主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在这里可以补充能量、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滋养灵魂。真正的成长始于内心的打开,我们不仅是知识的消费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班级里每一位成员的经验和思考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贵资源。卓越从来不是一座孤峰,而是一片群山。它需要你独自攀登的勇气,更需要我们彼此呼应、相互扶持的智慧。
【班委代表讲话】
郝老师的致辞情真意切,使我们深刻理解了卓越班的价值所在与发展方向。卓越一班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离不开新网师平台的鼎力支持;同样,其高效运转也得益于班委们的无私奉献与精心付出。从8月29日班级建设到现在,十多天的时间,以李艳娥为代表的班委们在背后默默地做了很多工作,让卓越班更加“温暖与有序”。接下来,四位班委依次对班级工作发表讲话。
副班长黄想安老师分享了业务研讨部门的工作情况。她指出,业务研讨的核心在于分享大家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具体议题包括:针对本年度课程内容的探讨、作业撰写与提交的流程、新课改理念的设计,以及群内成员在写作过程中产生的认知疑问等。为此,将定期举办每月一次的专业研讨活动。黄老师对部门人员工作进行了分工,详细罗列了每一次活动的主题以及主要负责人。并向全班发布了课程前测的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有利于了解全体学员的真实想法,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与研讨。
副班长陈心老师负责班级的学术沙龙活动。她首先阐述了自己加入新网师卓越一班的原因,既源于一次遇见,也源于内心的信任。接下来谈到每次沙龙活动会设计三到四个有梯度的问题,然后组织五到六位老师进行经验分享。话题的设计要点,基本上是结合教学的进度,热点难点。如论文的选题、科研课题实践,以及投稿的经验等等,在每次活动以后整理分享纪要或者活动综述。该任务既有挑战性,也是一份责任和使命。
副班长韩仁英老师负责卓越读书会的组织工作。紧扣刘老师推荐的书目,她和学习委员谢美明老师一起制定了卓越一班一年的读书方案。以期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共读、每月成果分享等任务驱动,激发大家的成长自驱力。课程是有次数的,但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读书,不仅是课程的补充与延展,更是我们成长的源头活水。坚信专业阅读的力量,坚信专业交往的力量,坚信在读写中不断成长的刘老师能够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新学期,让我们携手勇敢前行!
学习委员覃晓玉指出,写作与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双翼。刘祥老师的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助力我们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迈进。作为刘老师往届工作坊的学员,覃老师深感“万物与教育有关”理念的影响,并不断在实践中尝试将教育思维融入研究与写作。此次被推选为学习委员,覃老师表示将竭尽全力做好师生之间的桥梁,积极协助班主任和其他班委,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她将带头参与学习、认真完成作业,组织好课后交流,营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在此,她也倡议各位同学珍惜本次学习机会,暂且放下繁忙事务,以空杯心态投入,踊跃发言、勤于动笔、积极反思。
【老班长经验分享】
徐晓彤老师曾担任上一学年卓越1班的班长。她强调,在卓越1班须具备以下三点觉悟:首先,要善于借力,将班级打造成资源库。徐老师指出,加入卓越1班,就如同获得了双重宝贵财富:一方面,有刘祥老师这样的专家导师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优秀学友;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资源库中的导师资源,如向刘祥老师请教,同时也要善用班级中的学员资源,通过对话、交流激发思考,发掘机遇。
其次,需聚焦深耕,塑造专业名片。卓越1班的活动丰富多样,包括学术研讨、学术沙龙、读书会、寻味斋等。大家可根据自身发展短板和研究方向,有选择地参与班级活动,亦可专注于某一领域,如作文教学、人工智能或家校共育等。此外,借助班级平台和刘老师的指导,深入探索,反复打磨,力求成为该领域的研究专家。
最后,团队的默默奉献,助力共同飞翔。徐老师对团队的默默付出表示由衷感谢,她坚信每个人都能在卓越1班成长为专业飞翔的双翼。携手并进,成就梦想,最终成为真正的卓越教师。
【新学员代表发言】
来自甘肃省定西市实验幼儿园杜芝芸老师作为新学员代表,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激动与感恩。从暑期工作坊开始,被刘祥老师对教育的热诚深深感染。这段经历坚定了自己加入卓越1班的初心。她期待突破写作的瓶颈,在刘老师指导下精准表达、手写我心;也希望培养聚焦、读写和发表意识,让读写融入日常保教。她表示,未来必定认真完成每次作业,向优秀学友学习,慢慢找到自己的节奏。新征程已开始,她祝愿大家一起满怀信心融入卓越1班,积极探讨、主动交流,在彼此陪伴中汇聚文字的力量,学有所获,让教育生活有滋有味。
【导师寄语与学期规划】
如果说班级是船,导师就是掌舵人。终于盼来刘老师登场。刘老师送上了对卓越一班全体学员的专属寄语:
他讲到,我们的课程秉持浪漫与务实并重的愿景。理想的层面,他并非期望大家在一年内达成出版专著或形成宏大教学主张等远大目标,而是希望通过教育写作,为大家未来的职业进阶、荣誉获取、社会尊严和话语权提供实质性支撑。刘老师希望通过这一年的学习,能传递给大家三种核心意识——写作意识、教研意识与自我成长意识,助力大家在今后几十年的专业道路上更好地成就自我。在务实层面,他所设计的课程旨在打破低水平重复的写作困境。许多老师长期写作却仍未跨入“专业写作”的大门,常见问题是缺乏文体意识和发表意识。刘老师通过阅读大量学员的作品,发现很多人拥有强烈的发展意愿,但欠缺必要的写作与成长技能。因此,课程将着力于通过系统训练,引导大家走出写作舒适区,迈向真正有层次、有成效的专业表达。
接着,刘老师讲了课程规划。课程主体分为四大板块,以教育文章写作和课题申报为核心。9月将首先对国家课程进行宏观梳理,帮助大家建立基本的课程意识,这是写作与发表的重要基础。10月起开展各类文体专项写作训练。下学期则聚焦省市级课题申报指导——这不仅关乎学术成长,也直接关联职称评审等现实需求。
关于学习安排,刘老师做了详细规划,每月主讲一次课,其余三周固定在周三,举办深化学习的小组活动。本次课程的核心教材为《一线教师怎样做教研》。刘老师说,学习中如遇问题,可在小组内交流或由学习委员汇总后反馈给导师,导师将针对共性问题录制答疑微课。
刘老师还提了两点建议。第一,每位学员需致力于打磨一篇达到发表水平的文章。从选题到反复修改直至定稿,须持续投入。这是本学年的核心任务。第二,文体训练可灵活选择,教育新手可从叙事文入手,成熟教师可专攻论文写作。班级将邀请《师道》杂志编辑开展讲座并提供发表支持。
此外,刘老师建议大家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并积极与同学们交流。针对班委推荐的专业书单,大家应结合自身需求进行精读,重点在于读透并灵活运用。特别要打破沉默,主动参与群内的讨论、分享与争鸣,在共同体中相互激发,避免成为成长的旁观者。只有主动参与、勤于写作、深入思考,才能真正实现专业上的突破。
最后,班长李艳娥老师播放了全体学员提前录制的小视频,循环展示每个人的风采,让大家以这种方式相互见面,增进了解。李老师强调,我们是一群尺码相同的人,是怀揣教育理想的同行者。今后一年的学习中,希望大家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共读、共研、共写,共同打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学习共同体。她还强调,开学典礼的结束,正是学习成长的开启,她坚信,通过努力,明年毕业之际,大家必定会蜕变为更好的自己。
两个小时的开班典礼,在温馨而热烈的氛围中缓缓落下帷幕。活动最后,班级学员全体亮相,屏幕前每一位学员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成长的坚定。这场典礼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聚会,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共鸣,它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教师们找到了归属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投入到新网师卓越一班的学习与交流中,共同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新篇章。
来源:新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