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闽南语是两岸民众的情感纽带,也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基础。”漳州市台联副会长卢芸艺说。在闽南、台湾及海外侨胞社群中,闽南语是维系亲情乡谊的“黏合剂”,情感联结力远超其他语言。保护传承闽南语,是守护文化遗产、加固两岸精神纽带的重要一环,两岸同胞应携手合作共同保存好这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萧镇平 林泽贵 庄钊滢
大陆与台湾一水之隔,血脉相连。台湾早期移民大多源自福建闽南地区(尤其是明清时期),闽南语也成为台湾主要通行语言之一。
“闽南语是两岸民众的情感纽带,也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基础。”漳州市台联副会长卢芸艺说。在闽南、台湾及海外侨胞社群中,闽南语是维系亲情乡谊的“黏合剂”,情感联结力远超其他语言。保护传承闽南语,是守护文化遗产、加固两岸精神纽带的重要一环,两岸同胞应携手合作共同保存好这份珍贵的语言文化遗产。
早在10多年前,台盟福建省委与漳州市政协就联合组织编纂《闽南话漳腔辞典》,由省台盟原副主委陈正统主编,两岸百余位学者参与。辞典收录1.7万余词条,用繁体字印刷适配台湾读者,包含声韵调说明、部首检字表等结构,系统呈现漳腔闽南话与中原古汉语的源流关系。
近年来,“语同音,曲同调”的两岸交流活动接连举办:闽南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闽南魂”闽南语合唱艺术节、“曲同调·两岸好声音”海峡两岸大型闽南语曲艺文化交流活动等,加深了两岸闽南方言交流。
“海峡两岸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有共同的文化与精神。闽南语是沟通桥梁,能唤起两岸同胞情感共鸣。”台北爱丽丝合唱团团长傅依萍在漳州参加闽南语合唱艺术节时说。
歌仔戏(芗剧),是以闽南语为唱腔的戏曲,也是全国360多个地方戏剧中唯一横跨两岸的剧种。多年来,两岸歌仔戏(芗剧)交流不断,相互促进。
两岸歌仔戏,薪火传承是关键。祖籍闽南、生于台湾高雄的闽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李姿莹,自幼浸润闽南文化,如今从事剧本创作、研究与教学,还担任校戏曲协会指导老师。“希望把这么有趣美好的文化传承下去。”她说。
高校是闽南文化研究推广的沃土。闽南师范大学成立闽南文化研究院,与台湾高校互通资源、联合培养人才培养;厦门理工学院增设闽南语专业;福建师范大学持续开展相关实践;国家语委“丝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落地泉州师范学院,推动方言传承服务地方发展。
闽南语是闽南文化的根基,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目前,福建省已启动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建设,既要科学保护、合理修缮红砖古厝等核心有形遗产,也要深挖闽南文化核心价值,推动文化资源从“档案保存”向“价值转化”跨越,深化闽南文化研究阐释,促进闽南文化与教育、科技、旅游、城乡建设等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福建作为闽南文化核心区域的国际影响力。
“要传承保护闽南方言文化,做好两岸语言文化交流,努力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林晓峰说,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爱拼敢赢”的精神内核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印记,通过语言、艺术、民俗等多维融合,推动闽南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国际化传播,可为构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新格局贡献力量。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