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艳丽是兴安盟科右中旗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获得过“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和“自治区金牌调解员”称号,她带着20年基层司法工作的沉淀,成为科右中旗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的一名婚调员。多年来,赵艳丽用“接地气”的方法、“暖人心”的话语,成功化解各类矛盾
今天
赵艳丽是兴安盟科右中旗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获得过“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和“自治区金牌调解员”称号,她带着20年基层司法工作的沉淀,成为科右中旗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的一名婚调员。多年来,赵艳丽用“接地气”的方法、“暖人心”的话语,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00余件,她将200余起濒临破裂的婚姻拉回,被群众亲切称为“家庭矛盾的解铃人”。
巧解“怀疑结”,重系“家庭桥”
“婚姻不是‘说散就散’的宴席,而是‘缝缝补补’的棉被。”这是赵艳丽常挂在嘴边的话。一对年轻夫妻吵着闹离婚,妻子哭着说丈夫怀疑她有婚外情,经常酒后逼问她和“网友”见面的详细经过,但实际上这个“网友”是妻子的远房亲戚,双方此后也再没见过面。丈夫是在一次无意中听儿子说起他喜欢的电动玩具车是妈妈的一个“网友”叔叔送的,就此起了“疑心病”,觉得妻子出轨了,有了婚外情,为此经常喝得酩酊大醉,醉后就开始盘问妻子见面经过,双方为此事经常吵架,夫妻感情濒临破裂,在双方亲友的劝说下找到了赵艳丽。
调解室里,丈夫红着眼眶拍桌子,妻子抹泪辩解,双方亲友吵作一团。赵艳丽递上纸巾,轻声说:“大家先静一静,今天来不是‘评对错’,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把话说开,对不对?”
赵艳丽用“情感唤醒”技巧让这位丈夫明白,他心里堵,但又怕家散了,总会在酒后逼问妻子,但这样只会把她越推越远。“妻子这些年照顾孩子、伺候老人,你看在眼里不?”这位丈夫的紧绷神情松动了。赵艳丽又转向这位妻子说:“妹子,网友是是亲戚这事,你早跟丈夫说清楚就好了嘛,孩子一句‘玩具是叔叔送的’,难免让他多心,他本就心里有疙瘩,这不更误会了?”
随后赵艳丽拿出孩子手里一直捏着的画,引导他们“孩子画里的家,有爸爸、妈妈和他。他要的不是玩具,是完整的家。”接着在亲友们的见证下,妻子详细说明了“带娃见网友,实为远亲,未再联系”的经过。
话说明白了,这位丈夫心里的结解开了,夫妻俩都说以后有事好好商量,遇事多沟通,不让误会生根。如今,这对夫妻还会偶尔给赵艳丽发孩子的照片,说“多亏您当时拦住了我们的冲动,才让我们这个家和和美美”
把“情”融进调解里的“和事佬”
多年从事调解工作,赵艳丽总结出“三听两说一帮”的技巧:先听双方“吐槽”,不打断、不评判;再听邻居、家人的“旁证”,摸清矛盾根源;最后听自己的“初心”,守住调解的公平。说的时候,既要“说真话”,点出问题要害,又要“说软话”,照顾双方情绪。帮的时候,不搞“和稀泥”,而是帮着制定可落地的“家庭约定”,甘当“和事佬”。
多年来,赵艳丽的3本调解笔记记着每对夫妻的故事,也藏着她的“调解秘诀”---婚姻就像种庄稼,得常浇水、勤施肥,有了杂草及时除,才能长得好。她不追求调解成功率,只希望每一次调解都能让当事人解开心结,不留遗憾。从司法所到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从“全国模范调解员”到“家庭和谐守护者”,赵艳丽用20多年的坚守证明:只要捧着真心、握着巧劲,就能让“破镜”重圆,让“寒心”回暖。
声明: 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和音视频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在文章下方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或支付稿费。来源:北疆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