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泉州的高校,大家想到的是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黎明职业大学等,但您知道泉州第一所高校是哪所吗?它诞生于抗战时期、存在仅短短六年却影响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寻。
说起泉州的高校,大家想到的是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黎明职业大学等,但您知道泉州第一所高校是哪所吗?它诞生于抗战时期、存在仅短短六年却影响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寻。
泉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王琮
今天我要考考大家,泉州第一所高校是哪所学校呢?可能大家都没有听说过国立海疆专科学校的名字,但是它就是泉州第一所高校。这所学校设置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也请到了泉州文史爱好者梁白瑜老师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梁老师好。
泉州文史爱好者 梁白瑜
大家好。关于海疆学校,这个学校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刚刚设立的时候是1944年的8月,它在仙游的金石书院,1945年的8月份,就迁到南安的九都。那当时为什么要迁到南安呢?为什么要迁到泉州来?因为当时设立这个学校的目的是为了接收台澎地区,就是1943年的12月《开罗宣言》发布之后,就是明确说把日本人占领的中国的所有土地,而其中就包括台湾和澎湖列岛,要归还给中国。所以政府开始做好接收的准备,于是从教育的方面就设立了这个(海疆)学校。
泉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王琮
1946年8月,海疆学校迁至泉州市区,将当时空置的花巷天主教堂作为临时校舍,二年制的学生大多在此学习、生活。
泉州文史爱好者 梁白瑜
1945年的1月份,梁披云出任海疆学校的校长,当然作为福建人,作为闽南人向海而生。我们这样一个海洋的心胸,在很大程度上会在梁老他的教育理念来呈现。所以海疆的立校之初他的宗旨是以造就专门人才,辅助海疆,建设发展海外事业,梁披云上任之后,他就稍作了一个调整,他说以培育海外建设人才为宗旨。
梁披云校长将学制调整为二年制与五年制并行,增设法商科与师范科,并要求学生必修南洋历史地理,语言课程涵盖英语、法语、荷兰语及东南亚方言。学校还高薪聘请留学归国学者任教,创办《海疆学报》,并面向南洋侨校招收保送生,生源遍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地。
泉州文史爱好者 梁白瑜
我刚好这边有一张图片,是1946年8月份的东南日报,上面刊登的海疆学校的一个招生简章里面就有讲到,在海外委托荷属棉兰苏东中学等等九个学校,保送七至十名侨生。然后回来上学,所以它就很好地就把这个东西(海疆教育)拓展开来,
泉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王琮
国立海疆专科学校于1950年停办,6年间共培养人才800多人,毕业生去台湾的有200多人,去南洋的有100多人,该校为台湾的管理与建设,尤其是文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来源:新闻广角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