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忆散文|浇地岁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7 14:58 1

摘要:农村的都知道,每年入冬以后,都要为小麦浇一次水,利于小麦分蘖扎根,叫上冻水,若是再来一场大雪,就应了那句“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话,那肯定会是一个丰收年。回想在家种地的岁月,总会想起浇地的事儿。

文:戈壁红柳

农村的都知道,每年入冬以后,都要为小麦浇一次水,利于小麦分蘖扎根,叫上冻水,若是再来一场大雪,就应了那句“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话,那肯定会是一个丰收年。回想在家种地的岁月,总会想起浇地的事儿。

我记得在生产队上时,浇灌大片土地,都是从几里外的扬水站抽来的水,那个地方是千户屯大闸。公社里对每个大队浇地安排了时间,轮流供水,但是社员们需要整理沿途的水沟,那时没有硬化的水渠,只是在地头上挖出的杨沟,有五六米宽两三米深,从那边开始供水,到水进入地头,差不多需要半上午的时间。

遇到浇地的时候,母亲在干活,我就跟着看热闹。见到了水十分兴奋,看到水头卷着水沟里的杂物,一直往前翻滚,就跟着跑,一边跑还一边喊,水来了,水来了。当天气干旱时间太久了,杨沟会出现干裂,来了水到处渗漏,沿途的社员忙着堵漏,有时越堵越大。我记得有一次,杨沟出现了一个渗漏的管涌,社员们拿着铁锨在水里铲,就是找不到地方,眼看着渗出的水更多了,才发现杨沟里出现了一个漩涡,有一个社员就跳进水里,用身体挡住漩涡,塞进去一些玉米秸秆,再填泥土才制止住。再后来,公社里修了一二十米宽的河,把扬水站那条大河里的水直接引到附近,为后来分产到户,各家独自浇地提供了条件。

土地承包以后,家里浇地是个问题。分地到户以后,从翻地到浇水,从播种到收割,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但是贫穷的日子还没有过去,能有几家拿出钱购买机械,像抽水机,还是几家合伙凑钱买的。我家最头疼的事就是浇地,父亲不会使用抽水机,姐姐们也不会,我和弟弟太小更不会,母亲就想办法,联合村里的其他几户人家,像我家这样男人不会使用机器的,像有的人家会使用机器但又买不起的,共同买了一台柴油抽水机,在浇地时一块浇,男人看机器,女人撒肥料看水。

那时候,我多么想快点长大,家里太需要一个会使用抽水机的男人。每次浇地,我就跟着,看着他们怎么把抽水机安放好,怎么校正皮带前后在一条线上,看他们怎么给机器上皮带。这样浇地互助的日子维持了几年,后来由于机器总是出现问题,就散伙了。

我和弟弟学着摆弄抽水机。等我上初中以后,我和弟弟就开始学着安装柴油机,有时抬不动,就让姐姐帮着一块抬,刚开始几次,我们还叫来了姐夫帮忙,后来我们自己干,先是在家里装车,用一根长木棍挡在柴油机的机头下面,我和弟弟抬起来,挺费劲的,三姐在前面推着平板车,抬高了车把,让平板车的尾部贴着地面往后推,这样平板车的尾部插到柴油机的底座下,我和弟弟放下后,再用木棍插入柴油机后面的底座中,利用杠杆的原理撬动,使柴油机往前移动,三姐在父母的帮助下,压下平板车把,把后头的柴油机撅起来,我和弟弟在后面再用木棍往前撬动,柴油机顺势就往前滑,用麻绳绑住后,再抬起车把,使车尾与地面贴合,我和弟弟再用同样的方法,把水泵装上车,三姐再一次压下车把,把水泵往前移一点,安上挡板,再把带有水笼头的进水管和一段出水管,放在柴油机的一侧,放上一个工具箱,算是装好了车。

一家人连推带拉,把抽水机运到了河边。我记得在村东南方向,那里叫东南洼的地边,曾经有个桥拆了,在那里抽水,但是我家麦地在村东边。原来人家都安装过柴油机,我们只是用铁锨简单平整一下,把平板车倒过去,按着装车相反的顺序卸车就可以了。我们先是把水泵卸在杨沟口部,把柴油机放在相距三四米远的距离,用撬棍调整大概,使它们的皮带轮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再挂上皮带,摇动柴油机,看皮带是靠里还是靠外,如果偏多了,皮带就会掉下来,多次进行调整,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就用手腕粗的木桩进行固定。

等到把水泵的进出水管连接好以后,还要往水泵里灌水。进水管的底端有一个带活舌的笼头,是一个单向阀,灌进去的水漏不出来,等到水泵上面的排气孔出水的时候,说明灌满了,再把排气孔螺丝拧紧。

摇起柴油机进行启动,如果柴油机是新的就很好启动,也可以带着皮带一块摇柴油机,也能启动起来。我们一般是先单独启动柴油机,然后再挂皮带,挂皮带有时是交叉的,有时是平行的,这要看水泵安装的方向。皮带比较宽厚,用铁卡子固定成一个圆环状,两个手相互配合,一只手托着,一只手斜捏着,对着柴油机的皮带轮,顺着转动的方向,使劲往里按压,等到皮带转上了皮带轮,柴油机负载瞬间增大,冒出了黑烟,这时要及时增大油门,柴油机的声音也大了起来。再看水泵,先是刚才灌进去的水往外流,一会儿就开始往外喷射,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把河里的水抽上来,顺着浇地的杨沟,淌到自家的庄稼地里。

看柴油机也要细心,来不得半点马虎。一般柴油机是水冷散热,利用外部循环水冷却,它有一个小水泵,我家一般使用洗衣服的大铁盆盛水,把进水管用一个重东西绑着放在盆底,在大盆上面固定一根横棍,绑着出水管,这样水循环就可以看的到。如果不小心冷却水没有了,柴油机就会烧坏,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浇地最头疼的事是柴油机发动不着。天气暖和的时候浇地,柴油机还好发动,冬天浇小麦那就有些难了。有时需要摇一会儿,让柴油机润滑一下,有时把点火器拆下来,安上卷起来的火纸,在油箱里蘸些柴油,点着后烧的只剩下一点火苗,安进去再发动,有时就发动着了,有时还不行,如果天气太冷,就把进气口的空滤拆下来,用一块棉花蘸满柴油,点着火后,边摇柴油机边让它喝火,其实就是一种预热的方式,等到差不多了,就开始发动,有时一下就着火了。

冬天浇麦子的时候,尤其是早上,在家里就能够听见,村子周围摇机器喝火的声音,打着后转不几圈又熄火的,还有摇机器一人摇着喊“好”,另一人负责打火,也有一大早上打不着火的,那肯定是柴油机太老了。

我家有十几亩麦地,需要整整一天时间。如果在河沟里浇地,出水量比较大,加上安装抽水机的时间,需要两头黑的一大天时间,如果用机井水浇地,那就更慢了,所以我和弟弟经常在地里过夜,要看守抽水机,那可是家里最值钱最重要的家活什。最难熬的是冬天的夜晚,有时还刮着北风,父亲视力不好,只有我和弟弟在地里做伴过夜。

我们卸下平板车的轮子,把平板车立在侧面,再搭一块编织袋子缝制的大包,地上铺一块同样的大包,垫上家里的草褥子,盖着两床棉被还有点冷。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那里有几根高压电线杆,相距不到二三十米远,晚上潮气上来以后,上面绝缘的地方好像有些短路,时不时的发出“滋滋”的放电声,还带着蓝色的电火花,我就问弟弟,不会出什么事吧,要是那条高压线断了,咱怎么办,我甚至想到了单腿跳着离开,弟弟说没事,他睡的可香了。

有时大家都在排队,只能连夜浇地。浇地要看河里的水多少,有时少了,各家各户都着急,就怕自家的麦子浇不上水,毕竟使有机井太耗油又费时。每次浇地,先是问清楚,下一家是谁浇,再这样问下去,直到轮上自己。我记得有一年冬天,麦苗自长出来以后,没有下过一场雨,麦地里开裂,麦苗有的发黄,严重缺水,如果再这样下去,麦苗有可能干死,有的利用人工耧耙,但是最好的办法就是浇水。

浇水排起了长队,我家排了几天,终于轮到了。全家齐动员,轮到晚上也得浇,如果能与上一家协调好,就不用自家的水泵,有的要去别的地方浇麦子,也可以把自家的水泵让那家用,这样大家都省力。母亲就是与上一家协商好的,我们只用自己的柴油机,顺利地将水送到了麦地里。由于抽水机离着麦地较远,晚上一个人看柴油机,有点害怕,说句实话,虽然柴油机“隆隆”地响着,不时地还有火花从烟囱里冒出来,但是麦地里有几座坟墓,真害怕有个小鬼啥的,心脏跳得“咚咚”的,离开柴油机又怕有什么意外,我就一会儿呆在柴油机这,一会儿就去麦地里看看,距离远就一路小跑,其实是为了壮胆子。

有时浇地还要撒肥料。一般是三姐和弟弟,她俩相互做伴,看着麦地里的水,恐怕跑到别人家的麦地里,更主要的是我们家麦地里也有坟头,有两个呢。听说分地的时候,别人都嫌弃,影响收种庄稼,父亲是负责分地的,分不下去只有自己要,路南一块地有个坟头,路北一块地也有一个坟头,那一片地里总共三四个坟头,我们家就占了一半。浇地的时候,那个水头到了坟跟前,就是不往前走,只听着“咕咕喽喽”地冒泡,水灌进坟里了,白天还好说,晚上要是再没有月亮,拿着手电马灯照明,那水泡冒着冒着,几只大老鼠“噌”地一下,从里面钻了出来,落荒而逃,吓得人一身冷汗,头发都炸起来了,还以为坟里的人出来了呢。

这是我当兵之前,家里一直延用的浇地模式。后来弟弟也长大了,这些浇地的事,他搞得十分明白,有时自己一个人就把十多亩麦地浇完了,同时还要完成往地里撒肥料的活。有时闲聊起来,他说,浇地不像咱小时候想的那么复杂,尤其是看柴油机,有水有油就没啥问题,也不用看着它,主要那时我们年龄小,不懂这方面的知识罢了。

是啊,人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学会了弄懂了,才知道事情原本十分简单,就看自己用心不用心了。

【投稿指南】亲爱的文友们,如果你怀揣着对乡土的眷恋、乡情的炽热、乡愁的感怀,创作了相关原创佳作,欢迎向本号投稿!我们专注于收录饱含乡土韵味、触动心灵的优质稿件。

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温馨提示:随稿件附上您的作者简介,若能搭配契合主题的精美图片则更佳,这将使您的作品更具感染力。特别强调:稿件务必为原创首发,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行为均不符合要求。稿费细则:自即日起,每篇稿件所获赞赏金额的 80% 将作为稿费回馈作者,以酬谢您的创作心血;剩余 20% 用于文学社平台的日常运营与维护,确保能持续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文学交流空间。需注意,若单篇赞赏金额在 10 元以下,暂不发放稿费,稿费结算于每月月底统一进行。

为了让您能第一时间了解更多精彩内容、与同好交流切磋,,中文名 “乡土文学公众号”。即刻拿起手机,搜索关注,开启这场文学之旅吧!本文部分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来源:亿聪起名乡土文学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