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欢迎来到《熊玲谈心理》频道。今天咱们要聊一个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情绪。
大家好,欢迎来到 《熊玲谈心理》频道。
今天咱们要聊一个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情绪。
我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和人吵架的时候硬是忍住,表面上风轻云淡,但转头却对无辜的猫大喊“你踩我键盘干嘛!”
或者,你小时候总被父母教育“别哭,哭没用”,于是长大后,你成了那个在厕所里偷偷抹泪,却对外人笑得像阳光的人。
甚至,有些人会在某一天突然对老板摔门而去,事后自己都惊讶:“我怎么就这么爆发了?”
这些现象,其实都可以用弗洛伊德的那句话来解释:
“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并将在未来以更丑陋的方式涌现。”
这句话听上去有点阴森,好像情绪是丧尸,一旦埋下去,早晚会爬出来咬你。但弗洛伊德的意思并不是要吓唬我们,而是提醒我们:情绪不是垃圾,不能直接塞进“内心的垃圾桶”,然后盖上盖子假装没事。
今天这一期,我们就要把这句话掰开揉碎,从心理学、生活实例、甚至幽默的小段子,全方位聊聊——为什么情绪需要出口,而不是牢底坐穿。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弗洛伊德的原话。
“未被表达的情绪”——这指的是那些我们体验到了,但却选择压抑、忽视或隐藏的感受。
可能是愤怒、委屈、悲伤、羞耻,甚至是喜悦(有些人连高兴都不敢太明显,怕被说“得意忘形”)。
“永远不会消失”——这句话很关键。情绪和化学反应不一样,它不是“产生-消散”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个有记忆的生命体,一旦出现,如果你不允许它流动,它就会“滞留”在身体和潜意识里。
“活埋”——是个形象的比喻。你表面看不到,但它在地下发酵,变酸、变臭,甚至发霉。
“以更丑陋的方式涌现”——也就是说,当情绪找不到健康的出口时,它会变形,以攻击、冷漠、身体症状,甚至自毁的方式出现。
举个例子:
一个长期被上司否定的人,如果习惯压抑愤怒,表面笑脸迎人,但他可能在某天对伴侣大发雷霆,或者一夜之间暴饮暴食,甚至长年胃痛,却找不出任何生理原因。
弗洛伊德研究潜意识一辈子,他发现:被压抑的东西不会自动消散,而是会换个马甲,出现在梦里、身体里、人际冲突里。
有人可能问:
“那我为什么不直接表达情绪呢?我干嘛要把它们埋起来?”
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三个层面:
1. 成长环境的“情绪羞耻”
小时候,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台词:
“别哭,你是男孩子。”
“不许生气,听话才是乖孩子。”
“难过什么呀?别人都比你惨。”
于是我们学会了:情绪是麻烦,是软弱,是不受欢迎的。
久而久之,我们就把情绪关进小黑屋,假装它们不存在。
2. 社会文化的“理性崇拜”
现代社会很推崇“冷静、理智、效率”。
办公室里如果你流泪,可能被贴上“情绪化”的标签;开会时表达愤怒,别人会觉得你“不专业”。
为了生存,我们选择收起情绪,戴上“职业面具”。可问题是,面具戴久了,你会忘了自己的脸是什么样。
3. 对冲突的恐惧
情绪的表达往往意味着“对抗”:
对父母说“不”
对伴侣说“你这样让我受伤”
对朋友说“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很多人害怕这种冲突,担心关系破裂,于是宁可压抑自己,维持表面和平。
但和平只是暂时的,压抑会在某个点“爆雷”。
如果说“活埋情绪”像往土里埋地雷,那这些地雷迟早会爆炸,只是时间和方式不同。
1. 身体层面
心理学和医学早就发现,长期压抑情绪会带来身体问题:
焦虑导致失眠
压抑愤怒的人更容易出现胃溃疡
抑郁常常伴随免疫力下降、慢性疼痛
有个真实案例:一位女性因为长期在工作中忍气吞声,结果几年后患上偏头痛,医生找不到任何器质性原因,心理治疗后才发现是“情绪转化”的结果。
2. 人际关系
被压抑的情绪就像水管里的空气,会让“水流”变得不顺畅:
你可能在恋人最需要你时冷漠对待
可能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大发脾气
甚至无缘无故与朋友渐行渐远
关系的破裂,往往不是一次吵架,而是长期“没说出的话”在心里堆积成墙。
3. 精神健康
压抑会让人逐渐失去对自我感受的敏感度。
表面看是“情绪稳定”,实际上是“麻木”。
有些人甚至连“快乐”都感受不到,因为他们连“悲伤”都学会了屏蔽。
知道了情绪压抑的危害,我们该怎么做?
1. 识别情绪
很多人不是不想表达,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感觉什么。
建议大家试着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事件本身。
比如:
不是“他怎么能迟到!”
而是“我感到被忽视”。
2. 给情绪合法的出口
表达情绪不等于“随便发脾气”。它更像是给情绪找一个合适的出口:
写情绪日记
运动,把愤怒转化成汗水
和值得信赖的人倾诉
记住,情绪是信息,不是洪水猛兽。
3. 学习“非暴力沟通”
当你需要和别人讨论让你不爽的事情时,用“我感受”句式,而不是“你怎么总是”。
比如:
“当你不提前通知就改变计划时,我会觉得被忽视,我希望下次能提前告诉我。”
这样既表达了感受,又不至于让对方产生防御。
4. 必要时求助专业人士
如果你发现自己长期情绪低落,或者情绪失控影响生活,不要羞于求助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不是“疯子”专属,而是一种情绪健身房。
我们不该把情绪当成敌人。
其实,情绪是你的内在GPS,它在告诉你:
你的需求是什么
你的界限在哪里
你的价值观是否被尊重
忽视情绪,就像开车时关掉导航,最后可能迷路,甚至撞墙。
为了让大家放松一下,我们来演个小剧场,看看“活埋情绪”会变成啥样。
场景:小张是办公室里的“好好先生”
老板:小张,这份报告明天早上交。
小张:好的,没问题!(内心:又是加班!)
回家后,猫咪跳到桌子上打翻水杯。
小张: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情绪爆发】
其实,猫咪只是无辜路过,真正的导火索是老板那句“明天早上交”。
这个段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在该发火的地方发火,你就会在不该发火的地方炸锅。
好,咱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重点:
弗洛伊德告诉我们,情绪不会自动消失,压抑只会让它们变形。
我们之所以“活埋”情绪,是因为成长经历、社会规范、对冲突的恐惧。
压抑情绪的代价包括身体疾病、人际疏远、精神麻木。
学会识别、表达情绪,用健康的方式释放,是对自己最好的负责。
行动小建议:
今天睡前,写下你此刻的三种情绪。
明天和朋友聊聊你最近的一个小委屈,试着只讲感受,不讲指责。
一周内,给自己安排一次“情绪体检”:运动、绘画、散步、或者一场大笑。
亲爱的朋友们,情绪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你的“内心气象预报”。
别让它在暗处发酵,别让它用“更丑陋的方式”提醒你它的存在。
给情绪一个舞台,让它在灯光下被看见,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它只是想被理解而已。
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熊玲谈心理》,如果你觉得这期节目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收藏、转发给需要的朋友。
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有没有哪段“活埋情绪”的经历?又是怎么学会和情绪和解的?
我们下期再见,愿你的内心永远有阳光,有雨水,也有一个安全的“情绪出口”。
来源:健康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