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699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每年秋冬一到,流感就开始“蠢蠢欲动”。你是不是也总在犹豫:流感疫苗到底要不要打?打了有用吗?什么时候打才最有效?今天,我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讲清楚。
别小看流感,它不是普通感冒。流感病毒变异快,传播力强,一旦感染,轻则高烧不退、浑身酸痛,重则引发肺炎、心肌炎,甚至危及生命。
尤其是老人、孩子、孕妇和慢性病患者,感染流感后的风险远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先说结论:有用,而且很有用。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接种流感疫苗可将感染风险降低约50%—80%,还能显著减少住院率和重症风险。
2023年一项在北京进行的大规模数据分析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因流感住院的风险下降了41.9%。
疫苗不是100%防感染,但它能让你“感染了也不重”,这点非常关键。
说到底,时间点才是决定疫苗效果的关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建议:最佳接种时间是每年的9月到11月之间。
为什么是这个时间段?因为:
· 流感的高发期通常在每年12月到次年2月;
· 而疫苗接种后,身体需要2—4周时间产生保护性抗体;
· 提前1—2个月接种,可以在病毒大规模传播之前,给身体筑起“防护墙”。
打早了,保护力可能在流感最凶的时候减弱;打晚了,病毒已经开始传播,等抗体出来可能就晚了。
所以,现在正是打疫苗的最佳时间点!
答案是:需要,每年都得打。
原因有两个:
1. 流感病毒变得太快了。每年流行的毒株都不一样,疫苗也会根据世卫组织(WHO)推荐的毒株进行更新。
2. 疫苗的保护效力维持时间有限。大多数人在接种后6—8个月,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
换句话说,去年的疫苗对今年的病毒,根本不一定有效。
虽然所有人都建议接种,但这几类人群必须格外重视:
· 60岁以上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感染后风险更高;
· 6月龄至5岁儿童: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
·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脏病、哮喘、慢阻肺等;
· 孕妇:感染流感可能影响胎儿健康;
· 医护人员、教师、交通警察等人群:每天接触人多,暴露风险高。
特别提醒: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能接种疫苗,但他们的家人一定要打,这叫“保护圈”策略。
目前国内常用的流感疫苗主要有三类:
· 三价灭活疫苗:传统、安全,适合大多数人;
· 四价灭活疫苗:多对一种B型毒株保护,推荐有条件的优先选择;
· 鼻喷疫苗:主要适用于2—49岁的健康人群,接种方便但不推荐给免疫力低下者。
具体选择哪种疫苗,建议咨询当地疾控中心或接种门诊医生。
流感疫苗属于安全性非常高的疫苗,大多数人接种后不会有明显反应。
常见的不适包括:
· 注射部位轻微红肿;
· 一两天内轻微发热或疲劳;
· 极少数人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但这些反应通常很轻微,远比得一场真正的流感轻松得多。
如果你正处于发烧、急性病发作期,或者有严重过敏史(尤其是对鸡蛋过敏),接种前一定要提前告知医生,谨慎评估是否适合接种。
拿不准?记住这几个关键词
“9月—11月”、“提前1个月”、“年年都打”,这三句话,基本就能帮你判断自己要不要打、什么时候打。
如果你的身边有老人、有孩子、有孕妇,记得提醒他们一声——现在正是预防流感的关键窗口期,别等疫情来了才后悔没打。
很多人对流感疫苗不重视,是因为觉得“感冒一下没什么大不了”。但真得过一场流感你才知道,它可能不是一场普通的感冒,而是一场能把你“拖床上十天”的硬仗。
而一针疫苗,可能就是你对抗病毒最简单、最划算的底牌。
别犹豫了,现在就去打流感疫苗,保护你自己,也保护你爱的人。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2025年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2024年8月发布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2024—2025)》
[3]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疫苗接种效果分析报告》.2023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文说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