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沥海现为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辖的一个街道,原为上虞区下辖的一个镇,它地处越城区东北部,东邻崧厦街道,南隔曹娥江与道墟街道、越城区孙端街道隔江而邻,西南与越城区马山街道隔江相望,西北、北连接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
沥海现为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辖的一个街道,原为上虞区下辖的一个镇,它地处越城区东北部,东邻崧厦街道,南隔曹娥江与道墟街道、越城区孙端街道隔江而邻,西南与越城区马山街道隔江相望,西北、北连接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
沥海历史悠久,唐、五代时期,沥海村落逐渐形成,宋代时河南、陕西以及浙江嵊州、余姚等地先民移居至此,发展成集镇。
明代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太祖命征南大将军信国公汤和筑沥海所城,作为海防要区,驻兵防守,抵御倭寇。
民国十八年(1929年),沥海以十字街为界,街西、北属绍兴县,街东、南属上虞县。1950年,十字街西、北区域划归上虞县管辖。
1958年建沥海公社,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1984年改镇,2019年撤镇设街道,2021年2月,上虞区沥海街道的管辖区域划归绍兴市越城区。
沥海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这里因戚继光抗倭而闻名。戚继光曾在此领导军民抗击倭寇,民间至今流传着许多相关的传奇故事,为缅怀他的恩德,当地成立了戚继光纪念馆。
此外,沥海老街是沥海所城的十字街,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台门、雕梁画栋等,展现了古镇的历史风貌。
沥海人才辈出,较为著名的是傅涯。她原名傅慧英,上虞沥海人,1943年2月与陈赓结为伴侣。陈赓去世后,傅涯把四个未成年的孩子抚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并主持编辑出版了《陈赓日记》等书籍。
就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辈出的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沥海街道,却走出来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环境工程专家朱利中。
朱利中,1959年10月出生于浙江上虞沥海(2021年2月划为绍兴),1975年,从沥海中学高中部毕业后参加工作。1978年考入杭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本科。
1982年7月,朱利中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化学学士学位后,继续在杭州大学化学系就读分析化学硕士研究生。1985年7月,朱利中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1990年9月,朱利中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前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学习。同年,在原杭州大学晋升为副教授。
1993年起,朱利中晋升为教授,并先后担任原杭州大学环境科学系副主任、系主任等职务。
1996年9月,朱利中开始担任日本静冈县立大学客座教授。1998年9月,杭州大学并入浙江大学后,其担任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2000年12月,朱利中赴美国地质调查局 Denver 联邦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2009年3月起,先后担任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副主任、主任。
2017 年,朱利中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2年4月,当选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朱利中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环境工程专家,长期从事污染物多介质界面行为与调控技术领域研究工作。
下面就简单地介绍一下朱利中院士在上述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在有机污染物非线性界面行为机制研究领域,朱利中院士率领研究团队指出因土壤等环境介质具有非均一性,有机污染物界面行为呈非线性。
他们研究发现有机质是引发该非线性行为的主导因素,同时土壤纳米颗粒团聚重组及其对有机质的选择性结合,也会影响有机污染物的非线性吸附行为。
这一发现纠正业内此前的线性认知,是理解污染物环境行为的重要突破,为后续修复技术开发筑牢理论根基。
基于上述分子机理,朱利中院士团队建立了可定量预测有机污染物非线性界面行为与植物吸收积累污染物情况的数学模型。
他们利用此模型,能依据土壤污染程度,预估特定时间后农作物内的污染物浓度,进而挑选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助力在污染农田实现安全农产品生产,对土地资源稀缺的中国极具实用价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研发农田土壤原位增效修复技术方面,针对重度污染农田,朱利中院士团队成功研发出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植物-微生物联合原位修复技术。
他们利用该技术强化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提升修复效率,并且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效率,比未用表面活性剂的方案高出超50%,修复材料成本低于200元/亩,既高效又经济,可达成边生产边修复的目标。
最后,在构建污染场地土壤协同修复技术体系方面,朱利中院士团队成功研发出混合表面活性剂增效洗脱技术,相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洗脱技术,该技术修复效率提升超20%,成本削减逾1/3,且达成废水零排放。
此前修复1吨污染土壤约需1000元,运用新技术后不到300元,已在多处场地土壤修复工程应用,于国际处于领先水平。
在攻克有机膨润土废水处理规模化应用难题方面,朱利中院士团队创新提出利用印染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让膨润土与之在废水中“自主组装”成可吸附污染物的有机膨润土。
该技术使原本5步、2小时的合成工序变成为能与废水处理同步进行,并且使原材料成本锐减 90%。
在创新废弃吸附材料再利用方法方面,朱利中院士团队把废弃有机膨润土制备成中孔纳米吸附材料,用于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这一技术改变成功解决了吸附污染物后的废弃有机膨润土易引发二次污染的关键问题。
在开发多种膨润土基复合水处理新材料方面,朱利中院士团队成功研发出多种高性能膨润土基复合水处理材料,并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例如,他们研发成功的磁性复合有机膨润土,可以借磁性便于吸附材料回收;又如,他们研发的无机-有机复合膨润土,可提升对特定难降解污染物的吸附选择性。
这些新材料各具特性,可灵活用于染料、化工等多种复杂成分的有机废水吸附处理场景。
总结: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辈出的浙江绍兴沥海走出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利中,是我国著名的环境工程专家。您同意我的观点吗?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请关注、点赞、转发、分享、收藏!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8月·每日幸运签#
来源:朱萧俊说健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