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好的致敬是铭记,最好的缅怀是奋进。 近段时间来,我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纷纷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到烈士陵园献一束花、敬一个礼,瞻仰英雄,缅怀烈士,告慰先烈英灵。仅市革命烈士陵园就接待前来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教育的各界群众逾5千人次,大家在这里追
最好的致敬是铭记,最好的缅怀是奋进。 近段时间来,我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纷纷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到烈士陵园献一束花、敬一个礼,瞻仰英雄,缅怀烈士,告慰先烈英灵。仅市革命烈士陵园就接待前来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教育的各界群众逾5千人次,大家在这里追忆英魂、寄托哀思、传承精神。
▲市民群众在烈士陵园祭扫英烈。
红色地标成思政新阵地
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团委以烈士陵园为“鲜活教材”,组织新团员在此开展一场主题为“强基铸魂、血脉传承”的红色研学活动。此次研学精心规划了一条以革命母亲李梨英墓、宣教长廊、烈士纪念广场、事迹宣教中心这四大点位串联而成的研学路线,采用“讲解+打卡+研学”的创新形式,将传统的思政课堂从教室延伸到红色教育基地。活动中,学生们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广场参与入团宣誓仪式,聆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团课。他们在现场深刻感悟到革命先烈许英、何魁的“大无畏”抗战精神,真切体会到如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的决心。
汕头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师生们怀着崇敬之情,在烈士纪念碑前默哀献花。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特邀驻汕海军原工程师、汕头军休干部肖湘南,为师生开展一场“忆八六海战、强国必强军”主题宣讲。肖湘南通过讲述“八六海战”的诸多细节,以及自己的军旅经历,将师生们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进一步深化师生们的国防意识和爱国信念。宣讲结束后,师生们参观革命历史长廊,借助长廊内珍贵的史料,深入了解本土红色文化。师生们还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协助做好烈士家属祭扫服务保障、参观导览、环境清洁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先烈的敬意,践行传承革命精神的承诺。
青少年成红色文化传播者
▲“红色讲解员”生动讲述英烈故事。
在整个清明祭扫期间,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别出心裁地设立了“红色讲解员”岗位,邀请学生代表担任讲解员,用真挚的情感讲述抗战故事。比如,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学生代表祝琬然,在学校开展祭扫活动时,来到宣传展板前,担任“红色讲解员”,用她那略显稚嫩却饱含深情的声音,生动讲述着英雄的故事,让现场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通过这样的角色转换,青少年们从以往的“聆听者”,变成“讲述者”。这种角色代入让红色故事更具感染力,让红色文化传播得更加生动。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通过这一创新实践,成功将静态的历史资源转化为动态的教育载体,有力推动红色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广泛传播。
作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革命烈士陵园充分发挥“红色地标”的重要作用,通过沉浸式研学、国防宣讲、角色转换等创新形式,成功将红色教育从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激励着新时代青少年勇担历史使命,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