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话禅城|窑火燃百年、老巷见花开、新标续陶脉……漫步石湾,阅尽陶都风华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2 23:52 1

摘要:浸润“石湾瓦,甲天下”美誉的土地,石湾镇街道藏着禅城深厚的人文与产业脉络。这里既有南风古灶、进士巷等承载百年记忆的古迹,也有八号艺术码头、柒号陶仓、陶创园等焕新登场的产业新地标,古迹的文脉传承与新地标的创新活力交织,绘就出石湾独特的发展画卷。

浸润“石湾瓦,甲天下”美誉的土地,石湾镇街道藏着禅城深厚的人文与产业脉络。这里既有南风古灶、进士巷等承载百年记忆的古迹,也有八号艺术码头、柒号陶仓、陶创园等焕新登场的产业新地标,古迹的文脉传承与新地标的创新活力交织,绘就出石湾独特的发展画卷。

忠义巷。/禅城融媒记者何志恒摄

陶艺古迹:百年陶魂的时光印记

回顾石湾陶艺的历史长河上,南风古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高庙路6号的南风古灶,景区内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被称为“陶瓷活化石”的南风古灶和高灶。其中,南风古灶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因其窑向正南,夏日凉风习习,故得此名;五百年来窑火不断,沿用至今,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龙窑。

南风古灶。/禅城融媒记者何志恒摄

自窑区向西走进十字巷,这条石湾镇街道最古老的街巷之一,根据《广东省佛山市地名志》记载:“十字巷,南连水巷直街,北至南风古灶,全长252米,青石板路面。”随着城市更新的脚步渐次推进,十字巷如今在南风古灶景区内,往南可见与窑灶高温相伴数百年仍然繁茂的“古灶神榕”,北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林家厅。其长度虽不足百米,却星罗棋布了如佛山饶宝莲剪纸工作室、佛山公特产等特色铺位。

林家厅。/禅城融媒记者何志恒摄

景区内的忠信巷更汇聚了微雕世家第五代传人刘氏大师馆、秀工莨作香云纱等多家非遗工作室,可以感受到区伯钊老师展现出石湾陶塑技艺在细微之处的独特魅力、将时尚艺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精美服饰、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油纸伞工艺……除此之外,在这里还能体验艺术玩陶,品味地道美食、咖啡茶饮,闲暇之际不妨漫步青石板路,静赏巷弄里的时光。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忠信社区的名字,也由此古巷地名派生而来。

微雕技艺。/禅城融媒记者吴晓君摄

微雕技艺。/禅城融媒记者何志恒摄

打卡指南:

公仔街。/禅城融媒记者何志恒摄

南风古灶景区旁的公仔街,街如其名,这里售卖石湾陶瓷产品的商铺林立,“石湾公仔”作为石湾陶艺品的代表,在此大量展示和销售。石湾公仔题材广泛,历史悠久,有人物、动物等,并于明代起逐步形成风格,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条街也因它而被称为“公仔街”。此外,公仔街内还有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这是广东首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行业博物馆,馆内陈列大量石湾陶瓷精品,如巨型陶制手捏贴塑壁画《东平河图录》等。

“花开老巷”进士巷:历史文脉的当代焕新

不远处,位于忠信社区的进士巷,因进士霍超蜚声遐迩而命名。进士巷起源于明朝,石湾霍姓宗族霍超于嘉靖年间高中进士,历任大理寺评议、钦差大臣,人丁兴旺的霍家遂买下西边一地建新村,初取名沙路村,后因霍超进士的名望远近,故定名为进士里,解放后改称进士巷,且沿用至今。

如今,进士巷口,苦楝树下,成为了莘莘学子与众多市民的新晋祈福打卡点,他们留下对学业、事业的真挚期许,写满祝福的许愿牌挂满墙面,满载着热爱与憧憬的一幕,也成为进士巷里独特的风景线,百年老巷焕发出新的光彩。

据悉,忠信社区党委通过“共创空间”的形式,整合人才资源,把“花开老巷”与“进士文化”两大主题元素融入进士巷的美陈设计中,与“社区合伙人”及一众居民群众,联动本地商家打造出陋室茗、桃李坞、DIY手工坊等结合消费娱乐、艺术体验与美食茶饮的空间,充满历史韵味与自然气息的景观就这样呈现在眼前。

陋室铭。/禅城融媒记者何志恒摄

慢时光扎染坊。/禅城融媒记者何志恒摄

打卡指南:

地标:慢时光扎染坊

地址:禅城区石湾街道忠信路进士巷2号

开放时间:需提前预约

进士巷以“地名+文旅”深度发展新动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在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更通过传统元素的融入对进士巷进行文化重塑,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从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实现社区自治,这是老巷地名故事与现代社区治理擦出新火花的生动体现。

产业新标:陶脉传承的时代答卷

作为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新址的八号艺术码头,其前身石湾美术陶瓷厂始建于1956年,如今汇聚了14位国家级、19位省级陶艺大师,是国家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在这里,游客可见证设计、修坯、上釉等陶艺工艺流程,近距离观摩大师创作的匠心瞬间。它将升级为全国最大的创意家居陶瓷园区,为陶艺创作、体验、消费开辟全新空间,让石湾陶艺从传统工坊走向产业新生态。

八号艺术码头。/禅城融媒记者吴晓君摄

与之隔路相守的柒号陶仓,则以“国际青年社区+艺术工坊”定位,为在校大学生、手工艺人搭建起交流研习的平台,项目拆除阻塞空间的低价值厂房,梳理建筑脉络、植入新体块,让传统陶艺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共生。它将链接南风古灶与八号艺术码头的文旅线路,打造美陶湾首个国际艺术社群,让多元艺术在此碰撞融合,成为石湾陶艺焕发青春活力的“新引擎”。

柒号陶仓。/禅城融媒记者吴晓君摄

毗邻石湾公园的陶创园,是佛山建发集团首个“工改工”纯国资项目,亦是美陶湾与数字经济双集聚区载体。它在保留原佛山市电炉厂部分历史建筑的基础上,拆旧换新,并以陶文化为根,串联文化创意、产品研发、数字文化等全产业链环节,致力于打造“人城产文”共荣的数智文化产业高地。在守护石湾工业记忆的同时,又为产业转型与城市品位提升注入强劲动能。

陶创园。/禅城融媒记者吴晓君摄

在美陶湾这片土地上,陶创园、柒号陶仓与八号艺术码头正以崭新之姿,续写着陶艺文化与现代产业交融的新篇章,让千年陶脉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

八号艺术码头。/禅城融媒记者何志恒摄

视频制作|禅城融媒记者吴晓君、何志恒、黄佳慧

来源:佛山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