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书法家协会换届在即,这场关乎未来五年中国书法发展方向的领导权更迭,正引发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猜测。
中国书法家协会换届在即,这场关乎未来五年中国书法发展方向的领导权更迭,正引发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猜测。
2025年7月19日,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张胜伟书法作品展”引发书法界震动。这个由中国书协联合陕西省文联共同主办的高规格展览,展出张胜伟近年创作的50组作品,涵盖楷书、行书、隶书、篆书多种书体。
耐人寻味的是,现任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亲自为展览题名,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可能传递出换届人事安排的某种信号。
01 换届背景与程序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每五年进行一次换届。2025年正值换届年,这次换届将决定中国书法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
根据公开信息,中国书协第八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已于2025年8月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了要“严守工作纪律,认真做好第九次书代会各项筹备工作”,为“保证中国书协平稳、顺利换届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程序,中国书协选举通常由每个省派代表进行,先选举理事会,再从理事会中选出主席团。主席和秘书长等特殊职务,需要由上级文联上报宣传部,由主管领导审批。
02 孙晓云的现状分析
孙晓云作为中国书协首位女主席,在任期内积极推动书法事业高质量发展。
她深耕二王传统,致力于书法大众化传播,在体制内流通性强。
然而,孙晓云出生于1955年,到2025年已年届七十。年龄因素可能成为其连任的重要考量点。虽然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常青,但担任协会主席需要投入极大精力,年龄是一个现实考量。
在2019年,孙晓云曾成功连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但国家级协会的领导任职有着更多元的考量维度。
03 张胜伟的竞争优势
张胜伟作为现任中国书协副主席,拥有相当突出的竞争优势。
他的书法走 “碑帖融合”之路,风格雄浑厚重,与孙晓云清雅秀丽的书风形成鲜明互补。这种多样性符合书协对艺术多元化的要求。
张胜伟的成就十分硬核:四次斩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连续多届全国展从未缺席。这证明了其创作能力的持续性和高水平。
作为西安美院书法系主任,他是带研究生的导师,具备“创作-理论-教学”三方面的综合能力,可以补上书协领导层在理论话语权方面的不足。
04 组织意图与信号解读
换届前夕的高规格展览值得玩味。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被视为对艺术成就的“权威认证”,而时间点恰好卡在书协换届的关键档口。
孙晓云亲自为张胜伟展览题名的举动,被外界解读为可能是在为后续人事布局铺垫和传递信号。历史上有过类似先例——2006年孙晓云进京办展时,时任书协主席也曾为她站台。
展览主题“守正出新”,既撑得起美术馆的大气场,又藏得住书斋里的笔墨韵味,恰好契合书协推动书法“与时俱进”的方向。
05 其他潜在因素与候选人
除了孙晓云和张胜伟,书协主席人选可能还有其他竞争者。李士杰等人选也被部分媒体提及,但其确切可能性尚难评估。
中国书协第八届理事会共有192名理事,其中不乏优秀人才。但主席人选需要综合考虑艺术成就、管理能力、年龄因素、地域平衡等多重因素。
组织安排和平衡艺术流派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书法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需要不同风格的引领,寻求“守正”与“出新”之间的平衡。
换届结果最终需要等到今年第四季度召开的中国书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揭晓。
无论谁当选,广大书法爱好者更关心的是新领导层能否进一步推动书法文化宣传,促进书法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毕竟,书法的未来离不开每一个爱好者的关注。
来源:书法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