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榆叶梅(Prunus triloba),又称叶子梅、叶花梅,为蔷薇科榆属落叶小灌木,花色丰富,有红色、白色等多种颜色,花朵鲜艳且花期持久,尤其在北方春季,能够绽放 2 次,为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榆叶梅不仅是园林绿化中珍贵的观赏植物,更因其出色的空气净化功能,
揭密榆叶梅繁育栽植,轻松养成美丽庭院!
费伟林
榆叶梅(Prunus triloba),又称叶子梅、叶花梅,为蔷薇科榆属落叶小灌木,花色丰富,有红色、白色等多种颜色,花朵鲜艳且花期持久,尤其在北方春季,能够绽放 2 次,为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榆叶梅不仅是园林绿化中珍贵的观赏植物,更因其出色的空气净化功能,成为改善环境质量的优选树种。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榆叶梅的繁育与栽植技术,对于保持其品种优良特性、提升观赏效果,以及充分发挥其在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繁育技术
1.1 繁育方法
1.1.1 嫁接繁殖。嫁接繁殖是榆叶梅常用且有效的繁育手段,在选择砧木方面可以优先考虑山桃、山杏等隶属于蔷薇科樱桃属的耐旱树种实生苗,这些砧木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耐旱性,非常适合榆叶梅的嫁接。嫁接方法灵活多样,既可采用芽接也可进行枝接,芽接一般选择在秋季进行,使用当年生的饱满芽作为接穗;而枝接则宜在春季实施,此时砧木和接穗都处于生长旺盛期,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嫁接完成后,需及时剪除砧木基部萌发的多余枝条,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接穗的生长。若希望培育成乔木状的单干观赏树,可选用高大的山桃苗作为砧木,在离地面约 2 m 左右的高度进行芽接,此时,砧木的直径最好控制在 2~7 cm ,且要求树干笔直、树皮光滑细嫩,更有利于接穗的愈合和生长,对于地接苗,通常保留 30~40 cm高的树干;而对于高接苗,则可留 80~100 cm 高的树干。嫁接的最佳时机是春季树木尚未发芽前,此时树液流动缓慢,嫁接后伤口容易愈合。经过大约 2 年的生长,嫁接接口便能完全愈合,形成健壮的榆叶梅树。
1.1.2 扦插繁殖。扦插繁殖更适用于丛生型榆叶梅,而对于大花榆叶梅而言,此方法成活率相对较低。适宜进行扦插的时间为 6—8 月,应选取树龄 2~3 年的当年生嫩枝作为插穗,长度控制在约 15 cm ,完成剪取后需对插穗基部进行生根处理,随后将其扦插于已遮阴并覆膜的苗床上,确保插穗上端略微露出土壤表面,接下来将土壤埋实并浇透水分,最后搭设温棚以助其安全越冬。到了次年 3 月左右,便可检查插穗的生根状况,并进行分栽操作,在此过程中使用生根剂有助于提高扦插成活率。
1.1.3 播种繁殖。播种繁殖是榆叶梅繁育的常用方法之一。首先应挑选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在疏松且肥沃的土壤中进行培育,土壤需具备良好的透气性,以微性土壤为宜,播种前,将种子在温水中浸泡 3~5 d,以促进其发芽。播种时常采用高垄点播的方式,垄距控制在 70 cm左右,种距保持在 8~10 cm ,覆土厚度约为 2 cm ,播种量约为 75~90 kg/hm2 ,当年生苗高可达 1 m 左右,在落叶后进行假植以安全越冬。次年春季便可移栽,建议株行距设定为 30 cm ×50 cm 。此外,榆叶梅也适合种植在较大的花盆中,但需选择透气性佳的土壤。
1.2 选择土壤
榆叶梅具有较强的土壤适应能力,在中性至微碱性的肥沃土壤中生长最佳。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可以添加肥料,在选择种植土壤时应注重土壤的排水性和透气性,以确保榆叶梅根系的健康生长。当花苗需要移植时,应注意挖取时保留一部分原土,这样可以减少根系受损,有助于花苗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同时,合适的土壤条件也是榆叶梅保持优良生长状态和观赏价值的重要基础。
1.3 光照要求
榆叶梅是一种喜光植物,适合在充满阳光的环境中生长,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榆叶梅的生长状况会非常良好,花朵会更加繁茂且色彩更为艳丽。然而,过度的阳光照射也可能导致植株内部温度上升,进而增强蒸腾作用,使植株消耗过多水分,对其成活与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日照特别强烈的时候,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遮阴,以保护榆叶梅免受强光伤害。
1.4 温度要求
榆叶梅在 20℃~25℃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最为适宜,当温度低于 20℃时,榆叶梅的生根过程会变得困难且缓慢,这可能会影响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相反,当温度高于30℃时,榆叶梅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而发生腐烂,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也会相应增大。因此,在榆叶梅刚刚栽种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控制好周围的温度,以确保其能够顺利成活和健康生长。
2 栽植技术
2.1 栽植时间的选择
榆叶梅的种植时机十分关键,既可在春季也可在秋季进行,春季栽种应抓住早春的时机,3 月中旬土壤解冻后至花朵绽放前最为适宜,而秋季栽种则应稍晚进行,待树叶大量脱落后,约在 11 月中旬,赶在土壤封冻之前完成栽植工作。这 2 个时段都是榆叶梅生长的关键期,利用这些时间窗口进行栽种,有利于榆叶梅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提高其成活率。
2.2 栽植方法
榆叶梅对移栽较为敏感,因此在移栽过程中需特别小心,为了确保移栽成活率,应尽可能在挖取时带上土球。土球的大小需根据树苗的情况来确定,通常土球的直径约为树苗地径的 8 倍左右,而其高度则应为树苗直径的 1.6 倍,对于丛生苗,土球的直径应为树苗冠幅直径的 1/4。在挖取树苗时,务必保持土球的完整性,避免其散开。
2.3 施肥
为了促进榆叶梅的花芽分化,增加开花数量,提升花朵质量,需要在 5—6 月进行 1~2 次追肥,推荐使用氮、磷、钾复合肥,这种肥料能够全面补充榆叶梅所需的营养元素。此外,搭配使用一些腐熟发酵的厩肥,效果会更加显著,腐熟发酵的厩肥不仅能为榆叶梅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施肥时要根据榆叶梅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状况,避免过量施肥造成肥害,通过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让榆叶梅更加健壮,开出更加美丽的花朵。
2.4 浇水
确保榆叶梅健康成活,浇水工作至关重要。在春季干旱时期需要增加浇水次数,通常浇水 2~3 次,以满足植株生长所需的水分,而在其他季节由于自然降水等因素,可能无需额外浇水,进入冬季前应浇 1 次透水,以帮助榆叶梅顺利越冬。春季是榆叶梅栽植后的关键时期,随着气温的迅速回升,植株的蒸腾作用逐渐增强,同时由于移栽过程中根系可能受到一定损伤,吸收水分的能力会有所下降,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以防止植株脱水。具体的浇水方法是:在栽植后立即浇 1 次定根水,之后每隔 5 d 浇1 次水,连续浇 3 次,此后,根据土壤的湿度情况灵活调整浇水频次,保持土壤处于大半湿润的状态,这样既有利于榆叶梅的根系生长,又能避免水分过多导致烂根。
2.5 修剪
修剪是榆叶梅养护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和塑造理想树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修剪的主要目标包括降低蒸腾作用以提高苗木的存活率,以及调整树形以满足园林景观设计的需要。在进行修剪时,务必遵循“及早不及晚”的原则,这意味着在苗木尚未出圃之前,就应开始着手进行修剪工作,同时,由于榆叶梅具有出色的萌芽能力,对修剪有较强的耐受性,因此在修剪时可以更加大胆。在修剪过程中,应灵活运用疏枝和短截 2 种手法,通过疏枝可以去除过密或生长不良的枝条,改善植株的通风和透光条件;而短截则有助于控制枝条的长度,促进新梢的萌发,从而塑造出更加紧凑和美观的株形。在榆叶梅准备出圃之前,除了对枝条进行常规的剪之外,还需要及时将所有的花蕾去除。随着夏季的到来,应抓住时机进行第 2 次修剪,并结合摘心操作,刺激植株侧芽萌发,使树形更加丰满。
2.6 病虫害防治
榆叶梅常受黑斑病的侵扰,主要对榆叶梅的叶片造成损害。病斑通常呈圆形,并覆盖有黑褐色霉状物。为了有效防治黑斑病,建议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具体可选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700 倍液,可显著减少黑斑病的发生。
3 结语
榆叶梅繁育栽植技术的应用对于确保这一珍贵观赏植物的优良品种传承、提升其观赏价值以及发挥其在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嫁接、扦插和播种等繁育方法,并结合适宜的土壤选择、光照和温度控制,以及科学的栽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榆叶梅的成活率与生长质量,从而为园林美化与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来源:青钱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