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感和普通感冒不同,流感起病急,常伴随高热(39~40℃)、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部分会咳嗽、咽痛。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天气转凉,开学不久的学校成为
易造成传染病流行的重点场所
秋季校园常见的传染病
主要为
呼吸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
一旦孩子出现不适
盲目处理可能加重症状
先搞清楚“是什么病”
才能精准应对
呼吸道传染病
01
流感
流感和普通感冒不同,流感起病急,常伴随高热(39~40℃)、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部分会咳嗽、咽痛。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感染后应注意
立即居家隔离,避免去学校;体温超过38.5℃时,按医嘱服用儿童专用退热药;多喝温水、保证休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及时就医。02
水痘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皮疹液等方式传播,典型症状是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伴随低热、乏力,疱疹会发痒。水痘传染性极强,从发病前1~2天到疱疹结痂都有传染性。
感染后应注意
严格隔离至所有疱疹结痂;剪短指甲,避免抓挠疱疹引发感染;用温水清洁皮肤,可遵医嘱涂抹止痒药膏;发热时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用退热药,禁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并发症)。消化道传染病
01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堪称“校园呕吐腹泻元凶”,主要表现为急性呕吐、腹泻,部分有腹痛、低热,感染后12~48小时发病,传染性强,易在班级内暴发。
0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在5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部分患者出现发热,伴乏力,可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传播方式多样,包括消化道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和呼吸道飞沫传播,污染的手是传播中的关键媒介。
其他易被忽视的传染病
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红眼病)表现为眼睛发红、分泌物增多、发痒、流泪,通过接触传播(如共用毛巾、揉眼睛)。
感染后应注意
单独使用毛巾、脸盆,避免和家人混用;按医嘱滴眼药水,滴药前后洗手;不揉眼睛,防止病情加重或传染他人,症状消失后再返校。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等;咳嗽或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挡口鼻。
2
做好手卫生,加强通风、消毒: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根据天气情况,每日开窗通风至少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水杯、毛巾、餐具别混用;儿童玩具可以通过高温、紫外线或者含氯消毒剂消毒。
3
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家长和学校联合起来,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症状。一旦出现发热、咽痛、皮疹、呕吐、腹泻等疑似症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按疗程规范开展治疗,避免带病上学。
4
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必要时可佩戴口罩;及时接种流感疫苗等,是预防重症的有效手段。/健康科普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传染病不可怕
可怕的是忽视和拖延
师生、家长要增强防护意识
积极采取防控措施
一旦班级出现病例
请配合学校
做好隔离、消毒等措施
这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
/健康科普
来源:王玲育儿经专业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