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传统认知中,博物馆的灯光设计是专业与艺术的代名词——精准的控光技术、层层递进的光影叙事,共同构建出令人沉浸的观展体验。企一照明博物馆美术馆照明事业部的负责人、中国当代艺术家、策展人韩春阳,运用为西岸美术馆、布达拉宫等文化地标照明设计经验,为我们展示了专业展陈
在传统认知中,博物馆的灯光设计是专业与艺术的代名词——精准的控光技术、层层递进的光影叙事,共同构建出令人沉浸的观展体验。企一照明博物馆美术馆照明事业部的负责人、中国当代艺术家、策展人韩春阳,运用为西岸美术馆、布达拉宫等文化地标照明设计经验,为我们展示了专业展陈照明如何赋能文化场馆,焕发生命力。
布达拉宫
西岸美术馆
韩春阳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与策展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现工作生活于上海。作为策展人,他先后策划了“浮现的痕迹”(2018年)、“国潮艺术”(2022年)等多个重要艺术展览。其个人艺术创作涵盖装置、影像等多种媒介,2024年先后举办《想象中的云》个展,参与第四届朵云·艺“书”节“书非凡”主题创作。他同时担任青当代艺术空间首批驻留专家顾问,在艺术生态区域发展、机构协作等领域有持续探索。
韩春阳
一、文化地标的光影塑造者
在照明设计领域,韩春阳的名字与“精准”“艺术”“敬畏”联系在了一起。他负责的西岸美术馆照明项目,用3000K暖白光勾勒出建筑线条的韵律感,让展品在柔和光线下呈现的视觉重点和传达的故事;布达拉宫的照明改造中,他创新采用低紫外线灯具,在保护文物的同时还原壁画的绚丽色彩;首都博物馆《俄罗斯的心灵》特展上,他通过分层控光,让油画的笔触与雕塑的肌理在光影中立体呈现。
这些文化地标的照明设计,围绕三大核心:精准控光用光束角、照度、色温的精密计算聚焦重点;避免紫外线与红外线伤害,用防眩光设计守护脆弱材质;氛围营造通过明暗对比、层次递进,构建沉浸式观展体验。
《俄罗斯的心灵》特展
二、专业照明:为艺术场馆注入灵魂
1、重点照明
通过可调角度射灯、轨道灯系统等设备,以精准的窄光束角聚焦展品核心,既能突出艺术品、藏品的细节魅力,又能避免直射光对油画、照片、古籍等敏感材质造成损伤;同时,轨道灯系统可灵活调整灯位,适应不同展览的陈列需求,为空间赋予动态的艺术美感。
2、环境光营造
延续博物馆“以展品为核心”的暗环境设计逻辑,通过隐藏式灯带、自然光谱灯具等设备,在避免直视眩光的同时,打造“见光不见灯”的高级氛围。例如企一照明的灯具,采用自然光谱设计,光线如薄雾般均匀铺洒,既能保证观众观展时的视觉舒适度,又不会干扰对展品的注意力。
3、智能系统:光随场景而动
博物馆的灯光会随展览主题切换模式,居家空间亦可如此。企一照明KEEY iS健康人居智能系统采用了FIS模糊交互系统,让复杂的科技融入日常生活,只需轻触面板,即可一键切换“阅读模式”(4000K中性光+局部重点照明)、“休憩模式”(2700K暖光+全屋低照度)、“展示模式”(3000K聚焦光+环境光补强)。
韩春阳先后为国内几百家艺术场馆提供照明服务,包括博物馆、美术馆、私人馆、规划馆、书店、拍卖场馆,甚至藏家的家里。他始终认为,展陈照明不是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对“光与艺术关系”的深度探索。正如韩春阳所说:“我有时觉得自己像一个化妆师,每一个展览都像是一个新娘。我要让她在最隆重的时刻去呈现最好的自己。作为幕后工作者,我把最专业的一面呈现出来了,大家看了这个展览觉得非常的舒适,我其实是有成就感的。”
编辑:侯宜均
来源:陕西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