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吕府》第四章:吴氏帮夫娶妻才女 吕家兴旺子孙为官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2 20:43 1

摘要:吴氏带领海州徐氏女回到西关吕府,当天安排好徐氏住处。第二天一早带徐氏向婆母公公问安,向婆母公公介绍:“海州徐氏我已带来府中和二老相见。”徐氏跪地向二老叩头问安,婆母让徐氏起来。再看徐氏女:如同闭月羞花,高挑身材,杨柳细腰,浓眉大眼瓜子脸,白净脸盘略带红润,举止

《沭阳吕府》第四章:吴氏帮夫娶妻才女

吕家兴旺子孙为官

十六

吴氏带领海州徐氏女回到西关吕府,当天安排好徐氏住处。第二天一早带徐氏向婆母公公问安,向婆母公公介绍:“海州徐氏我已带来府中和二老相见。”徐氏跪地向二老叩头问安,婆母让徐氏起来。再看徐氏女:如同闭月羞花,高挑身材,杨柳细腰,浓眉大眼瓜子脸,白净脸盘略带红润,举止不失大家礼仪,相貌和吴氏相像,人家还以为是同胞姐妹。婆母公公无比高兴,只等吕谦伯回家成婚。

吕谦伯这两天忙于公务,住在衙内。吴氏派人前去衙内请丈夫回家,有要事相商。吕谦伯回说:“今天我还有点事,明上午回家,回去告诉太太。”下人回来告知吴氏。晚饭后吴氏进徐小姐房中邀她去花园散步,二女乘着月光进了前院花园,不知不觉走到一片芭蕉前。吴氏吟诗一首:芭蕉卷雨敲窗急,似把秋声碎作团。徐小姐指向芭蕉上的月光和了一首:偏是月痕解人意,偷移碎影补栏干。二人相互一笑,传来更声,徐小姐笑笑吟了一句:更鼓催得归意起.吴氏随口一句:却愁月冷照空坛二女携手各归各房休息。

第二天吕谦伯匆匆回府走入正房,只见堂中有二女笑谈,右边坐的是太太吴氏,左边一女不认识。二女站起,吴氏开口:“老爷回来了,我帮你带回一个妹妹,海州人氏徐家二小姐。”吕谦伯向二小姐抱拳,二小姐还礼。吕谦伯看向二小姐,真是人间仙女,闭月羞花。吴氏说:“老爷请坐。”送上徐家婚书递给丈夫,又说:“经婆母同意,帮你娶来二房太太徐小姐。”吕谦伯一惊呆呆站起:“我说过叫你等等你会治好。”吴氏说:“我已把她带来,婚书不能违约,徐家陪嫁田地一百亩,地契已带来,木已成舟,我们选吉日成婚。”

事已至此,吕谦伯只好答应,订于十一月初六成亲。只有几天准备时间,府内佣人紧张地忙碌婚礼。初五早上吕府张灯结彩,大办宴席,因是二房减少一些规矩。正日和徐氏拜了父母,拜了天地。

清明节后,吕府花园三十棵碧桃开花如云,垂柳刚抽新绿,两房太太又去园中散步。大太太吴氏又吟诗一首:粉厝含春倚画栏二太太徐氏回吟:池风拂柳送轻寒大太太吴氏又吟:柳絮沾衣疑雪落二太太徐氏接:误将春信作冬残这时只听有人说:“好一对才女,此诗绝妙!”回头一看是丈夫在拍手叫好。吴氏说:“老爷也来一首。”吕谦伯吟道:清明雨洗杏花残寂寞春枝带泪看青山隐隐添愁绪绿水悠悠忆旧情二女都听出吕谦伯伤感。吕谦伯不是喜新厌旧之人,二女对丈夫更加敬重。吴氏说:“老爷不能来句壮志豪言?”吕谦伯随口两句:青山敢挡英雄路绿水能载壮志船两太太拍手:“老爷壮志作金瓯,志在丰碑万古留。”

吴氏和徐氏亲如同胞姐妹,一同教子识文,一同教子成材走入仕途。吕谦伯做事勤恳,得到各任县令的认可,在县衙为吕家子孙步入仕途打下良好的基础。康熙十五年九月徐氏生下长子,取乳名见龙,大名吕在田。吕家如得珍宝,三年后又得次子,乳名启龙,大名吕开文。长子在田已三岁,活泼可爱已学会说话,吴氏带在身边开始教他认字。三年后三子出生乳名瑞龙,大名吕又祥,最后又得一女。十三年中徐氏生育三子一女,为沭阳吕家留下三支后人。

长子吕见龙五岁,吴氏把他带入“退思堂”吕府书院开始读书学习。退思堂优雅静处,后面假山,门前两棵醉桂树每到秋季香气沁人。见龙每日在书院读书写字,吴氏耐心而教,六岁时能背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能倒背如流。徐氏也常来书院看看见龙学习。不久,次子启龙入学书院,几年后五岁三子瑞龙也进书院,吴徐二夫人专职教子读书。

最聪明要数三子瑞龙,大名吕又祥过目不忘,不论什么文章徐氏领读一遍,他就能记住然后背下,简直就是神童。

一天吕府前来了一名少年十八九岁,一身短打,精神抖擞,身披黑色披风问:“此地是沭阳吕府吗?我找李大壮可在?”门房说:“请稍等我去叫他。”不一会,李大壮出来问:“这位壮士你找我?”这个壮士跪倒叩头,口叫:“爹,我来找你。”李大壮一见:“你是谁,与我叫爹?”壮士说:“我是飞虎啊,不认识我啊?”李大壮一愣:“是我儿飞虎,这几年你在那里安身?快起来到房中叙谈。”

父子进入房中,父说:“你长高了,长结实了,快把这年事情向我说说。你离家第二年,我托人去河南你师爷家找你,你师爷说你又去河北沧州学艺,到底怎么回事?我和你娘经常唠叨你,不知你的情况。”

李飞虎叙说那年去河南,然后在街上遇一武师打抱不平与人打架,九节鞭功夫相当了得,我就拜为师,去河北沧州学艺七年。今年八月师傅得病去世,我就离沧州又到河南,听人讲你老在沭阳吕府,我就来沭阳找你。”李大壮说:“你娘也在吕府,我去叫来和你相见。”说完去叫老伴,母子相见免不了抱头流泪。从此,吕府又多一名保镖,为吕家出生入死。

十七

康熙三十五年秋,吕谦伯母亲去世,享年八十四岁,葬于韩山。第二年三月吕父又去世,享年八十五岁,和母合葬,添了一座大坟,用青石立坟碑,是吕家在韩山唯一座大坟。后吕府在沭城东关北,又称城北的田地立为坟地,一直延到解放前夕,这是后话。

吕家在引导儿子读书成材事业上有独到之处,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宛如璀璨的星辰照亮儿女们前程道路。吕谦伯乃沭阳德高望重的儒生,一生饱读诗书,深知知识对个人和家族的重要性。他对儿女教育,秉持严慈相济原则,既有严格规矩又不失慈爱与关怀。吕府设有书院,书架上摆满五经四书。每日早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宅院,便唤儿女们一起在书院诵读经书,从《论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到《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他一字一句的讲解,让儿女领悟其中智慧与道理。

在学习上极其严格,规定每天完成一定量功课,背诵经典篇章,练习书法,撰写短文。若有懈怠或错误不轻易责骂,耐心指出问题所在。有一次,长子在田背诵《诗经》时出错,他没有生气,带他去郊外田野让他观察万物,感受诗所描绘的意境,再次背诵,竟能流畅无误。

回来后,写了一篇迎春花:东风一夜促新妆傍水临皋灿灿黄万挂金钟传号令便将春色汇汤汤除学习诗文,还培养儿女们的品德修行,要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养成善良有爱心的好品质。

三子吕又祥的一首《春日即景》:春风拂柳绦丝绦燕语呢喃绕画桥最是一年好景处桃花映水笑颜娇太太二夫人和吕谦伯严教儿女,儿女们也尊父孝道,百听不厌,对他们的人生起一定作用。

长子在田考取举人,虽不得第也没灰心,仍继续苦读。二十岁又进县衙做文簿,吕谦伯辞去县衙差事由长子顶替文簿之职,在自家书院教子读书。

吕谦伯六十五岁那年(康熙五十八年间)患了一场大病,中医诊断为中风(现时的脑血栓)。吕谦伯在房中扶着桌子走动,心想我病不久矣,何不立份遗训教育后代子孙。刚拿起笔铺好纸,见针线筐内有一把剪刀,不如用血书写。拿起剪尖把右手中指划破写上:康熙五十八年,血书遗训,吕家后人,牢记祖训,不论做官,还是农商,必需做到,爱民、惜民、怜民六字,如违血训,逐出家族。落款:吕谦伯某日。

吴徐两太太召集众子孙入家庙受训,众子孙跪下听训,徐氏太太宣读家规祖训,众子孙叩头拜谢祖恩。吕谦伯于康熙五十八年秋去世,享年六十有八。两夫人都活至八十多岁去世。

吕谦伯去世葬于东关城北大柴沟东岸(现在大庙所在田地,是吕府坟地),顺着一片高坡而葬,头枕西南,前百丈远有上百株百果林,也是城北一景。吕谦伯坟墓填得高大,像座小土山,墓地含意是:后有山相依,前有银杏百果,子孙兴旺。长子在田,生四子二女;次子开文,生三子一女;三子吕又祥,生四子三女。

十八

乾隆八年袁枚从江南调任沭阳县令。袁枚字子才,号简斋。袁县令学识渊博,才高八斗,一进沭阳第二天就带文簿吕又祥去乡下视察。了解民情,顺着分水河一带在田间、村庄了解民情,叹了口气:沭阳太穷了,真是鸟不拉屎之地,连年有水灾。回衙在书房写诗三首:《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春风》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题与吕又祥:“先生请吟一首如何?”吕又祥手挥狼毫作诗:《初夏》春风谢幕夏芳连,万木葱茏沐野烟。莲叶摇波增翠色,榴花映日绽娇妍。千畴麦野千重浪,一树蝉鸣一曲传。布谷声声知我意,频输雅韵到诗篇。两位诗人用诗传递感情交流。

相处一年,吕又祥随县令袁枚跑遍沭阳四乡查看民情,袁枚写下不少诗篇。《虞姬庙》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袁枚在沭阳和吕又祥忘年之交,佩服吕又祥勤政廉洁,果断行事,爱民惜民品质。袁枚在他恩师礼部尚书王大人帮助下,又调离沭阳穷县去江南溧阳任县令。离任晚上和吕又祥交谈半夜,沭阳地方官员送至十字桥。

袁枚到溧阳后,写信给恩师吏部尚书王大人推荐沭阳文簿吕又祥如何有才爱民、惜民、怜民之品质,功名是举人。王大人经袁枚多封书信,破格提拔吕又祥赴任山东泽县县令,后任曹州知府,常德知府。

吕又祥离沭赴任,其女二小姐一首送别诗:啼鹃数点催归信,新绿一帘掩别寒。桃花不解离人苦,依旧含情向玉鞍。

乾隆年间,各地并不太平,官匪一家,匪盗四起。吕府主要生意是粮食贸易,粮船都向安徽行驶,在安徽各地设有粮食贸易站。在淮河上常有匪徒劫船,杀人烧船。吕家最激烈一场厮杀——李飞虎大战罗三眼。

暮色裹着薄雾漫上淮河,船头油灯在风里晃成一点残星。李飞虎踩了踩脚下漕船甲板,木板缝里渗出的水渍还带血腥气——这是三日前宿州段遭劫的粮船留下的。

“李师傅,过了老鹰嘴就能泊船盱眙县。”漕丁话音未落,苇荡里忽的窜起三道绿莹莹的鬼火,照得两岸峭壁如张开的兽口。锵——李飞虎腰间九节钢鞭应声弹出,铁环相撞的金石声惊散了河面的雾气。三十五岁的沧州门下弟子李飞虎,这柄缠腰二十年的九节钢软鞭抖开,像一条软棍在上空飞舞,带响吱吱的雄风,更加煞气。

“撒铁蒺藜!”二十名护船丁齐刷刷掀开护船板,寒光粼耀的三角钉暴雨一样倾入水中。三角钢钉是镖局对付水下匪徒的办法,但凡水匪扒船必叫他手脚烂成葫芦。两岸峭壁突然响起唿哨,在夜中响彻云霄。

十九

七八条蒙着牛皮茯子似蜈蚣窜来,茷头裏着湿泥的土匪抡起爪钩,钩索缠住糟船桅杆的刹那,李飞虎见领头汉子左眼蒙着黑罩,额角刺着靛青的罗剎文。

"罗三眼"漕丁们的尖呼声。

这位武举出生的捍匪,五年前因考场舞弊被革了功名,一怒转头使用考武场的流星锺在淮河砸碎十七艘盐船°

"沧州鞭子"罗三眼独眼迷成缝,流星锤甩出刺耳啸声,大叫"留下糟船,留你全尸"。

李飞虎九节钢鞋毒蛇般卷住锤头,两股铁索在半空绞出火星,船身猛㨪,三五个糟丁甩入河中,掺叫声里混着血肉被铁蒺蔌撕开的闷响和掺叫°

"掷石灰"

白雾炸开的舜间,李飞虎翻身惊过桅杆,九节鞭缠住罗三眼脖子,却见捍匪冷笑一声,黑罩下幕的寒光暴起'那废了的左眼窝竞嵌着半寸淬毒刀片。

鞭捎急撤己迟,李飞虎右腕绽开血线'罗三眼乘机甩出腰间火药筒,漕船桅杆轰然炸断,着火的帆布裹着火星坠向货舱。

师父说过,流星锺破绽在第三节销扣,李飞虎啐出血沫,突然弃鞭扑近,罗三眼刚要抢锤,虎口却被李飞虎扣住腕上神穴,就是沧洲擒拿的绝命招,李飞虎反手抽出身边糟丁牛尾刀,刀光迎着匪首影子砍下,一技响箭划破长空,李飞虎一惊手一慢,罗三眼趁机滚进芦丛中,李飞虎直拍大腿,让他跑了,从身掏出解毒散涂在伤口上。

李飞虎十八岁进入呂府和父亲帮吕家押船,父亲过世他一人带领二十多名糟丁常年押船护镖,为呂府立下汗马力劳,匪徒以撤,李飞虎带领糟丁灭火继续航行在淮河水道。

沭淮官道上,一只毛驴驮着一人,普通的农家衣装,一顶瓜子帽,-壮汉牵驴在道上由南向北而行,进入沭阳城,沿街向西而行,壮汉问"老爷,我们先去住店吧,老爷点点头"走进潼阳旅店,伙计接驴牵后院喂驴,壮汉放下行装,打水让老爷洗漱,然后各自休息。

原来这老爷是京城一品大员,几个月前他在府中接一告状的状纸,是状告沭阳呂府卖官之状,由举人升为知府,没有真才识学,才学一般都靠钱卖,这次出来私访,专到呂家看个就究,他就是京城一品大员清官刘墉"刘罗锅"第二日,刘墉吃完早气,又把自个装扮一番,装个怀才不遇的落难书生。

走进忠武街几个小孩在玩耍,口中唱着儿歌:吕府出英才,宅住王字街,府內四神台,门前八棵槐,刘墉好奇走近问小孩,你们唱那家,我们唱呂家,刘墉又问,家住王子街是何说法,大点孩儿一指,我们现在这条街叫忠武街,两旁是吕府住宅,南头是城內大街,北头是城内后街,不是王字吗?刘墉说不错像个王字°

二十

刘墉走到门前,八棵古槐分植分旁,上前问门房,我是落难来到此地,想在府中找点事干混口吃的,你看行吗?门房说行,进来吧,你能干什么,刘墉说"我只会磨刀,把府上菜刀都磨一遍"°

伙计把刘墉让进府中说"你先休息一下,我拿来菜刀慢磨"不一会伙计拿来磨刀石两把菜刀,礼貌的说"请先生磨刀,慢点不要划到手"刚要走,刘墉喊住"听说宅內四神台在那"伙计说"那里四神台,宅内四角各有小庙一座,塑泥像一尊,即土地庙,关帝庙,财神庙,观音庙,太太每日去上香"到中午一把刀都没磨快,伙计来请吃中饭,按排刘墉和下人一起吃饭,简单的家常便饭,刘墉放下碗筷要去磨刀,那伙计说"先生休息一会睡个午觉再磨也不迟。

下午,刘墉刚坐下继续磨刀,只听东北角有孩子朗朗读书声,刘墉起身背手慢步走向朗读之声,只见一大门上方一大扁上书(书学院)三个黑底金光大字,房內传出读书声、刘墉没打扰乃去磨刀'天将黑一把刀仍没磨快,对伙计说明天再磨,第二天、东方刚明,书学院又传出朗读声,这么早孩子就开始朗读,对看门伙计说"你家请的教书先生这么买力,天刚明就领孩子读书"伙计说"呂家从不请人教书,都是老爷太太教学,他们都有学问,小少爷们都是四五岁入学,聪明的很,百家姓,三字经和千字文都倒背如流"。

中午饭后,刘墉背手在呂府门前遛达,两个小少爷跑出府门玩耍,只见西面街上有一要饭老太柱掍慢行正望吕府走来,一个小少爷用手指指要饭老人,两人会意跑向要饭老人,一个说"老人家你还没吃吧,到我家府里吃,俩小少爷一边一个扶着要饭老人进了府门,刘墉很是吃惊,这么小孩就关心穷人真是少有,对家庭教育有关,第三天早早来到书学院等孩子,在书学院隔壁有三间房子,上书"祖训堂"金光大字,一张茶几摆放后墙根,墙壁挂一张裱好己发黄字画,一只香炉三支焚香,燃燃冒烟,只见一位三十几的男子跪在前,七八个小孩跪身后,大声朗背"

牢记祖训,不论做官,

还是农商,必要做到.

爱民惜民,怜民六字,

如违血训,逐出宗族,

刘墉大吃一惊,呂家就是这么教育后代子孙,祖训结束,那男子见到墉说"先生清早到我书院有何指教"刘墉说"我山东人路过沭阳,盘缠用完来你府上讨几天饭吃"那人说"欢迎先生来府,有难必助,我是迁祖之孙吕昌际,今日我来教读'每天第一课背祖训"。

刘墉退出书学院不辞而别,到京后面见乾隆诉说私访江苏安微山东等地民情,提到江苏沭阳呂家是官宦教育之家"全族每天背涌祖训,爱民,惜民,怜民六字,成为呂家坐佑铭之言,吕谦伯长子,呂昌际受其熏陶自幼好学,乾隆二十四年由贡生破格援例为县丞,也是呂家"屡中不第"自学成才而被格出贡第二人,吕昌际廉政爱民惩治恶霸颇有政绩,深得乾隆赏识,升为平阳知县,太原知府,呂谦伯后代之孙,昌运,会运,士泽,士淑等都成朝延高官。

吴氏徐氏自吕谦伯离世担起家中事务,含辛茹苦抚养子女,严家管教,督促攻读,子孙成材功不可没,为表彰徐氏昭示后人,乾隆四十六年浩书,封徐氏为恭人,并圣旨旌表节孝建坊。

徐氏牌坊:

由汉白玉石砌成,三层节楼式,均石榫相扣,雕龙凿凤,飞禽走兽,花烏鱼虫,各种人物浮雕,煞是栩栩如如生,细腻精美,内石柱基座上,左右两神明,外石柱基座上左右是一对石狮,由江苏提督学政曹考先题额"贞操顺德"联文:

柏节凌霜经四纪

熊丸课夜抚三孤

呂家径历时代变迁风风雨雨,子孙连绵,城北祖坟地坟墓越添越多,松拍成林,出自吕府有一段今古传说°

来源:鲍宜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