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炎症可诱发癌症,出现4种炎症不能拖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2 20:57 1

摘要:“我以为只是常常肚子不舒服,没想到最后体检查出来是肠癌。”在医院肿瘤科的走廊里,65岁的王叔坐在椅子上,眉头紧锁。他回忆起半年前,每次腹泻、腹痛,他都以为只是吃坏了肚子,没太当回事,只是去药店买点止泻的药。直到最近一次,症状变得越来越频繁,甚至出现了便血,家人

“我以为只是常常肚子不舒服,没想到最后体检查出来是肠癌。”在医院肿瘤科的走廊里,65岁的王叔坐在椅子上,眉头紧锁。他回忆起半年前,每次腹泻、腹痛,他都以为只是吃坏了肚子,没太当回事,只是去药店买点止泻的药。直到最近一次,症状变得越来越频繁,甚至出现了便血,家人坚持让他去医院彻底检查,才发现情况远比想象严重。

这样的故事,在身边并不罕见。许多中老年朋友,对慢性炎症的警惕性不足,总以为能抗就抗,能忍就忍。可你是否知道,慢性炎症,恰恰可能是癌症的温床?医学界早已给出明确答案,不少常见癌症,都有一条清晰可循的“炎症-癌变之路”。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个过程,有时候在一年之内就能悄然完成

那么,炎症真的会变成癌症吗?到底有哪些炎症风险最大?是不是所有炎症都要严防死守?医生和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直戳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死角,尤其是很多人还在拖延、忽略的那4种慢性炎症,你,真的了解吗?

很多人对“炎症”有误解,总觉得这只是身体的小警告,最多是局部发红、肿胀、疼痛,消消炎就过去了。可实际上,炎症不仅仅是“一场小病”,它在某些时候已经成为癌症之根

早在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泰斗鲁道夫·维尔肖就抛出了“慢性炎症是癌症祸根”的结论。时至今日,医学界不断用实验和数据加以验证。2020年,美国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在《科学报告》中发表,进一步证实了慢性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直接联系。原理到底是什么?

慢性炎症反复刺激组织,让细胞不断修复、再生,增加基因突变和出错风险。有种叫“白介素-1-β”的炎症因子,能诱导新血管生成,为癌细胞“供血供粮”;长期过度修复,让“好好细胞”变成“异常细胞”,就在悄无声息中,走上了癌变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领导的团队,也通过“幽门螺杆菌从胃炎到胃癌”的研究追踪,揭示了炎症与癌变的分子级通路:一些炎症长期不愈,引发细胞持续异变,最后形成了恶性肿瘤。而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全球约25%的恶性肿瘤与慢性炎症相关

说得通俗点:癌症这棵“歪脖子树”,往往是生长在慢性炎症这块“老湿地”上。如果对慢性炎症掉以轻心,相当于亲手为癌症浇灌养分和土壤,最后葬送了健康的命运。

不是所有的炎症都会癌变,但有 4种慢性炎症,医学上早已明确被列为“高危警报”。许多人因为忽视拖延,错过了最佳干预窗口。

不少人觉得胃不舒服是“小毛病”,顶多吃点胃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国人胃炎的头号“罪魁”,据数据显示,80%的非贲门型胃癌与其相关。在反复炎症刺激下,胃黏膜细胞不断修复、增生,慢慢出现萎缩、变性、癌前病变。如果你经常有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烧心反胃、饭后胀痛等症状,而且持续超过三个月,那就得高度警惕了。

特别提醒:柳叶刀数据显示,中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有70%以上来自慢性胃炎背景。

很多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总以为自己没有任何症状就是“没事”。但肝脏无疼痛神经,肝炎癌变往往隐秘、高发。当慢性炎症不断刺激肝脏,细胞反复修复,再加上饮酒、熬夜等负面因素,慢慢发展为肝硬化、再到肝癌。从慢性肝炎到肝癌,平均只需要8-10年,而一些高危个体,甚至一年内即可癌变

数据警示:中国每年肝癌新发量约41.8万例,占全球50%+,80%为乙肝病毒所致。

一些人习惯性腹泻、便血,归因吃坏肚子、肚子受凉,根本没想到背后可能隐藏着慢性肠炎,甚至是“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这些疾病反复发作,肠道上皮损伤修复不断,出现腺瘤息肉、细胞异变,极容易发展为结直肠癌。临床中发现,慢性结肠炎8年以上病史,如果不做定期肠镜,癌变率大大升高

医学建议:凡是慢性肠炎、反复便血腹泻病人,每1-2年需做一次肠镜排查。

女性朋友有时会发现宫颈糜烂、分泌物异常、HPV高危型阳性,但一拖再拖,认为无症状不至于癌变。医学上已明确,99%以上宫颈癌都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持续炎症,会使宫颈上皮细胞发生癌前增生、异型分化,不及时干预,几年后甚至早早步入癌变之途。

权威提醒:中国宫颈癌新发病例超12万,每年约有30万女性因慢性宫颈炎而丧失健康。

慢性炎症不是不治之症,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少侥幸、管得住。无论上述哪种高危炎症,以下5点日常调整,都是“避免癌变”的黄金法则:

重视体检预警信号:定期体检、抽血查炎症指标,40岁以上及慢性病人尤其要重视腹部B超、肠镜、胃镜、HPV检测等专项筛查。任何长期的疼痛、分泌物异常、持续便血/腹泻都不能拖延。

寻求正确规范治疗:自行服药≠治本。慢性炎症如胃炎、肝炎、肠炎、宫颈炎,都需要专业医生评估并给出个体化治疗方案。切忌以抗生素、止痛药“拖着过”,掩盖本质问题。

调整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戒烟限酒。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烹调用油不超过30克,警惕高脂高糖饮食对炎症的加重作用。运动可提升身体免疫力,每周中等强度运动3-5次更有益。

避免高危接触和传播途径:远离二手烟、重度污染环境,防范HPV、乙肝、幽门螺杆菌等传染源。女性朋友按时接种HPV疫苗,肝炎患者配合正规抗病毒治疗。

学会关注“慢性病与心理”的相互作用:长期压力、焦虑、抑郁会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炎症状态”。学会减压、规律作息,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也是抑制炎症癌变通道的重要一环。

最容易忽视的细,比如胃不舒服并非总是吃坏肚子,反复便血不要总归咎痔疮,HPV阳性不是等一等再复查……“听身体的警报声”,及时行动,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

炎症绝不是“小病扛扛就好”,更不是随便消消炎就万事大吉。科学研究不断证实,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肠炎、宫颈炎/HPV感染等慢性炎症,若放任不管,极有可能半年一年间“无声变脸”,成为癌症温床。

但也无须过度恐慌。关键在于早期规范干预,健康生活管理。医生和权威机构始终强调:身体小病信号要科学重视,定期体检与健康随访不可或缺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工程院院士:炎症可诱发癌症,出现4种炎症不能拖3.医生提醒:炎症可诱发癌症,出现6种炎症不能拖 4.短短一年炎症变癌症?医生提醒:患上4种炎症不能拖,小心癌变 5.德国病理学之父:炎症是癌症的祸根,提醒:患上3种炎症别拖太久 6.柳叶刀研究:炎症是癌症的祸根,患上4种炎症劝你不要拖|增生|.. 7.短短半年炎症变癌症?医生痛哭:患上几种炎症不能拖,小心癌变

来源:快嘴老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