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以为潜艇兵住得有多特殊,说穿了就是在钢铁罐头里 “见缝插针”。常规潜艇空间紧张到什么程度?床铺大多是上下三层的 “堆叠款”,层高连 70 厘米都不到,身高 1 米 8 的兵哥躺下,腿得蜷成虾米才不会顶到床板。
央视的一档纪录片让潜艇兵的生活走进了公众视野,镜头下那些在狭窄舱室中坚守的身影,让人第一次真正了解到这个神秘兵种的日常。
当我们在陆地上享受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却在海底深处的钢铁盒子里,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
他们拿着军队里最高的工资,却过着最憋屈的生活,这背后究竟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别以为潜艇兵住得有多特殊,说穿了就是在钢铁罐头里 “见缝插针”。常规潜艇空间紧张到什么程度?床铺大多是上下三层的 “堆叠款”,层高连 70 厘米都不到,身高 1 米 8 的兵哥躺下,腿得蜷成虾米才不会顶到床板。
更让人难接受的是 “热铺制”,两个人共用一张床,上一个刚起床,下一个就得接着躺,床铺上还留着前人的体温和汗味,这可不是什么 “温暖传承”,是实在没地方加床位。
就算到了核潜艇上,住宿条件也没好到哪去。鱼雷舱平时要装武器,遇到人员超编,就得临时在鱼雷架之间塞床铺,睡着睡着说不定能摸到冰冷的鱼雷外壳。
更折磨人的是舱室里的 “冰火两重天”。柴油机舱常年飙到 52℃,待上 10 分钟就像在蒸笼里滚了一圈,衣服能拧出水。可鱼雷舱又得保持低温,常年在 - 15℃左右,从热舱室跑过去换岗,穿脱衣服都得跟打仗似的。
噪音更是睡眠的死敌。潜艇的发动机、泵体 24 小时不停转,嗡嗡声、震动声顺着钢铁结构传到每个角落,新兵刚上艇时,经常整夜睁着眼到天亮,得靠 “白噪音催眠” 练出免疫力。
有老兵说,自己在艇上待了 8 年,后来回家居然不习惯安静,得开着风扇才能睡着,这哪是习惯,是深海里刻进骨子里的无奈。
一提潜艇兵的伙食,总有人说 “他们吃四类灶,顿顿有肉”,可没人告诉你,这些 “肉” 大多是罐头和冻肉。四类灶确实是军队里的顶配标准,和飞行员一个级别,但到了深海里,再好的标准也得向现实妥协。
潜艇是密闭空间,明火做饭风险极高,一旦起火消耗氧气,全艇人都得遭殃,所以厨房只有烤箱、蒸箱和电炉,想炒盘青菜、做个红烧肉?门都没有。
出海前几天还算 “幸福时光”,鱼雷舱里会堆着新鲜蔬菜,可顶多 20 天。新鲜菜就吃完了,接下来的一两个月,全靠脱水蔬菜和罐头撑着。
脱水蔬菜泡发后软塌塌的,没滋没味,肉类罐头不管是牛肉还是鸡肉,嚼起来都像橡皮,更别说吃了几个月后,一闻到罐头味就反胃的感觉。有老兵回忆,当年执行 90 天潜航任务,最后几天连罐头都咽不下去,全靠喝米汤、吃维生素片维持体力。那可是创下世界纪录的任务,背后是多少个咽不下饭的日夜?
更憋屈的是 “忌口清单”。葱姜蒜、萝卜、黄豆这些家常食材,在潜艇上是 “违禁品”,不是因为贵,是因为这些东西要么气味重,要么吃了容易胀气。舱室通风本来就差,一旦有人吃了这些,味道能在密闭空间里飘一整天,到时候谁都别想好过。
所以潜艇兵的饭桌上,永远是 “没味的菜” 配 “没魂的肉”,偶尔吃到新鲜水果,都得像分宝贝似的,一人一小块慢慢啃。
在潜艇上,上厕所比完成训练任务还紧张。普通厕所按下冲水键就行,可潜艇厕所连了舱内气压系统,操作步骤有整整 8 道,先开通气阀,再开排污阀,用完还得手动加压排水,每一步都不能错。
要是着急省了哪步,要么污水排不出去,要么气压失衡,污水顺着管道倒灌回来。想想那场面,谁遇上不得留下心理阴影?
更让人崩溃的是 “厕所禁令”。潜艇上浮下潜时,舱内气压剧烈变化,厕所必须关闭,这时候就算再急,也得憋着。要是遇上战备任务,潜艇几天不能上浮,厕所更是全天禁用,士兵们只能靠少喝水、吃干粮扛着,时间长了,便秘成了潜艇兵的 “职业病”。
就算顺利上完厕所,垃圾处理也是个难题。厨余垃圾得用专用设备压缩打包,矿泉水瓶要剪成碎片,金属罐头盒得踩扁,就怕这些东西影响潜艇浮力。
潜艇兵最难受的不是体力上的苦,是心理上的 “孤独”。执行任务时,潜艇要保持通讯静默,不能打电话、不能发信息,就像一座漂浮在深海里的孤岛,连家人的声音都听不到。
有个年轻士兵第一次执行长航任务,出发前刚跟女朋友定了婚,任务期间女朋友过生日,他只能在日记本上写祝福。这种思念,连倾诉的对象都没有。
他们甚至不知道外界的天气变化,只能通过战友间的猜测来想象海面的阴晴,和偶尔听到舱内广播播放提前录制的新闻。
长时间见不到阳光,生物钟也会乱套。潜艇里靠灯光区分白天黑夜,白光代表白天,蓝光代表黑夜,可不管灯光怎么变,看不到太阳、吹不到海风,时间长了人会变得烦躁、抑郁。
所以每次任务结束,潜艇兵都要进行心理疏导。有心理医生说,不少士兵刚靠岸时,看到人群会紧张,听到手机铃声会吓一跳,得花好几天才能适应正常生活。可就算这样,下次任务来临,他们还是会毫不犹豫地登艇。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多扛一天,祖国的海疆就多一分安全。
看完这些,你还觉得潜艇兵的待遇 “顶流” 吗?他们拿的不是高薪,是用孤独、汗水甚至健康换来的辛苦钱。
当我们在海边散步、在船上观光时,别忘了深海里有一群人,正蜷缩在钢铁圆筒里,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海。
他们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却用最平凡的坚守,筑起了我国的 “水下长城”。 这样的潜艇兵,值得我们所有人致敬!
来源:Hi科普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