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去银行办事,不少60岁以上的老人总犯怵:怕排队久、怕看不懂自助机、怕填错单子。不过最近银行陆续出了新规定,专门针对老年人推出了一系列贴心服务,从排队到办理再到后续保障,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些实用服务讲清楚,家里有老人的赶紧存下,下次去银行
老人去银行省心了!60岁以上有这些服务可享
如今去银行办事,不少60岁以上的老人总犯怵:怕排队久、怕看不懂自助机、怕填错单子。不过最近银行陆续出了新规定,专门针对老年人推出了一系列贴心服务,从排队到办理再到后续保障,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些实用服务讲清楚,家里有老人的赶紧存下,下次去银行办事少走弯路。
一、不用扎堆排队,“优先服务”直接安排
对老人来说,长时间排队最熬人,现在这事儿有了解决办法。只要年满60岁,去银行网点办业务,不用等叫号机排长队,直接能享“优先办理”。
- 多数银行都设了“爱心窗口”,门口会贴明显标识,老人一进门,工作人员会主动引导到这个窗口,哪怕前面有普通号,也会优先处理老人的业务,比如存取款、激活社保卡、交水电费这些常用业务,基本不用等超过10分钟。
- 要是行动不便,比如坐轮椅、拄拐杖,或者有视力、听力障碍,还能提前打银行客服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像激活养老金账户、重置银行卡密码这些简单业务,银行会派工作人员上门办理,不用老人来回折腾。
- 另外,每月养老金发放那几天,银行会专门增开“老年服务专窗”,避免老人扎堆排队,还会安排专人在门口引导,帮老人取号、找座位,贴心度拉满。
二、设施“量身定制”,办事不用慌
以前老人去银行,常因设施不方便犯难,现在网点里的适老化改造做得很到位,到处都是“暖心细节”:
- 填单台、柜台都配了不同度数的老花镜,还有放大镜,老人看单子、签字再也不用眯着眼凑半天;座椅也换成了带靠背的软椅,旁边还放了暖水壶,冬天能喝口热水。
- 自助机(比如存取款机、查询机)都加了“语音播报”功能,老人按按钮时,机器会自动念出操作步骤,比如“请插入银行卡”“请输入密码”,视力不好也能自己操作;屏幕字体还能调大,比普通手机字体大一圈,看得清清楚楚。
- 网点门口都修了无障碍坡道,轮椅能直接推进来;卫生间里有扶手,马桶也是坐式的,旁边还放了急救药箱,万一老人头晕、心慌,能及时应急。
三、现金服务不打折扣,还能帮避坑
老人习惯用现金,银行在这方面也做了优化,既方便又能帮老人防骗:
- 不管是柜台还是自助机,现金储备都很充足,尤其是零钱,比如买菜常用的1元、5元纸币,老人要换零钱,随时都能换,不用跑好几家银行。
- 办理大额取款(比如超过5万元)时,工作人员会多问一句“这笔钱要用来做什么呀?”“是不是有人让您转钱?”,如果遇到老人被忽悠着给陌生人转钱,会耐心提醒防诈骗,还会联系老人的子女确认,避免老人上当。
- 要是老人不会用手机银行,工作人员会手把手教,比如怎么查余额、怎么交话费,还会帮老人把手机银行的“转账限额”调低(比如设成每天最多转1000元),就算不小心点错,也不会损失太多钱,安全感十足。
四、“一对一”帮办,复杂业务也能轻松搞定
像激活社保卡、办理理财、挂失银行卡这些稍微复杂的业务,老人自己办容易懵,现在银行有“专人帮办”服务:
- 每个网点都有“老年服务专员”,穿的工作服会有明显标识,老人有不懂的,直接找他们,从取号、填单子到签字确认,全程陪着办,不用老人自己琢磨。
- 办理理财业务时,专员会用大白话讲清楚风险,比如“这个产品能不能提前取?”“会不会亏本?”,不会说一堆专业术语让老人听不懂;还会提醒老人“不要随便买不熟悉的产品”,避免被高收益忽悠。
- 要是老人记不住银行卡密码、丢了身份证没法办业务,专员会帮着联系家人,或者指导老人准备材料,比如告诉老人“补卡需要带户口本和身份证复印件”,一次把材料备齐,不用来回跑。
最后提醒:这些服务全国通用,有问题直接说
这些服务不是个别银行的“噱头”,而是银保监会要求全国银行网点都要落实的,不管是国有大行(比如工行、建行),还是地方小银行,都得提供。如果去银行没享受到这些服务,比如没人引导优先办理、自助机没有语音播报,老人可以直接找网点经理反映,或者打银行客服电话投诉,一般都会及时解决。
家里有老人的,不妨把这些信息告诉他们,下次去银行办事,大胆享受这些贴心服务,不用不好意思。银行做这些改造,就是为了让老人办事更省心,咱们把政策用到位,才不辜负这份关怀。
来源:乐乐一点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