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体验占大头 农产品成奖品——南川丰收节办出农趣农味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2 19:04 1

摘要:9月12日上午8时,南川区兴隆镇永福村的千亩稻田边早已人头攒动。鼓舞声、欢笑声、吆喝声混杂在稻香里,大人挽起裤腿、孩子赤着脚,一个个跳进湿滑的水田——不是抢收,是摸鱼。一条鲫鱼被高高举起,泥水溅了一脸,围观的人群爆发出阵阵喝彩。这是南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

南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现场。记者 刘冲 摄

9月12日上午8时,南川区兴隆镇永福村的千亩稻田边早已人头攒动。鼓舞声、欢笑声、吆喝声混杂在稻香里,大人挽起裤腿、孩子赤着脚,一个个跳进湿滑的水田——不是抢收,是摸鱼。一条鲫鱼被高高举起,泥水溅了一脸,围观的人群爆发出阵阵喝彩。这是南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现场最热闹的一幕。

搓苞谷、割稻子、拔河、摸鱼这些“土里土气”的农事体验,吸引了不少城里家庭驱车百里赶来。为迎接客人,村民拿上农具登台“走秀”,参与活动的企业现场也签下“千亩粮仓”认购协议,给当地特产的“南川米”带来真金白银的订单……

农趣农味更足

欢庆丰收点燃观众热情

“一二三,拉——!”

稻田旁的拔河赛场,6支队伍正僵持不下。这不是专业比赛,队员均由村(社区)成员组成。绳中间系着的红布条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围观的村民“啦啦队”喊得比选手还起劲。

不远处,“搓苞谷”赛场又是另一番景象。玉米粒四处飞溅,一对男女搭档埋头搓粒,动作快的已经堆起小金山,慢的还在跟玉米棒“斗智斗勇”。工具也是农家常见的板凳和胶鞋底组合。裁判不看谁搓得最美,只看谁搓得最多——“数量决定名次。”裁判不时强调。

最考验技术的还数收割区。两到三人一组,弯腰持镰,动作熟练的阿姨几下就撂倒一片稻子,城里来的小伙子却手忙脚乱,差点割到自己的鞋带。“我从来没下过田,这次才知道粮食来得这么不容易。”一位参与体验的年轻人喘着气说。

而真正将气氛推向高潮的,是稻田摸鱼等活动。游客们一开始还嫌泥脏,看到有人摸到鱼后就什么都顾不上了,扑腾着往水里冲。一位父亲一边帮儿子抓鱼一边笑:“我小时候也这么摸鱼,30年没玩过了!”

农趣农味十足,让这场庆丰收的活动引来人气。

消费更火热

“乡土味”活动带来新订单

庆丰收的活动不仅带来了热闹,还带动了乡村农文旅产业发展。

颁奖环节没有奖牌证书,取而代之的是一袋南川米、一瓶菜油、一提抽纸——全部是本地生产的土特产和生活用品。这些产品品牌随着比赛直播的镜头,获得了更多曝光度。

“这比发奖金还实在!”一位获得第一名的阿姨拎着大米笑得合不拢嘴。

展销区更是人流不断。德隆镇的蜂蜜、金山镇的方竹笋、水江镇的高粱酒、南平镇的果酒……十多个乡镇摆出“看家货”,不少游客边尝边买,一些产品不到中午就卖出去不少。

现场还“趁热打铁”发布了“南川米”区域公用品牌,强调其产自富硒锶土壤、金佛山小气候环境。图文展板前围满了人,不少企业代表现场签下认购协议——“千亩粮仓”不仅是个概念,更成了实实在在的订单。

不止一天热闹

节庆要延续农味

“我们办丰收节,不是只图一天热闹。”兴隆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场除了农产品展销,还设有非遗展示、“水稻生长图鉴”等亲子科普等活动。

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辨认稻穗,听农技人员讲解水稻的一生。“这是我第一次分清粳稻和籼稻。”一位妈妈笑着说,“孩子刚才割了稻子,现在又来学知识,一天安排得明明白白。”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活动农民成了真正的主角:他们登台走秀、参加比赛、介绍产品,为获胜者颁奖。没有华丽辞藻,没有标准流程,一切围绕“农”字展开。

活动现场还融入了永福村“长寿村”的养生文化、富硒富锶产品的健康理念,联合周边企业打造“农耕+旅游”体验线路。不少游客在活动现场就咨询起农家乐预订和秋季采摘安排。

“一场丰收节活动带火了乡村农文旅产业发展,南川米等土特产提高了知名度,乡村旅游线路也带来了新商机。”南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正在重庆各地如火如荼地举行,一场场办在稻田里的丰收节,或许给出了某种提示:节庆不在排场,而在参与;不在仪式,而在体验。唯有让双脚踩进泥土,让双手沾上稻香,才能真正理解——何为丰收,何为喜悦。

来源:重庆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