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宝坻区司法局大口屯司法所所长曹爱兵,拥有二十余年调解工作经验。他常年行走在阡陌乡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正如他所说:“只要用心搭建信任的桥梁,再深的矛盾也能迎来和解的曙光!”
宝坻区司法局大口屯司法所所长曹爱兵,拥有二十余年调解工作经验。他常年行走在阡陌乡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正如他所说:“只要用心搭建信任的桥梁,再深的矛盾也能迎来和解的曙光!”
去年7月,大口屯镇某村的两户人家因宅基地边界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曹爱兵接到电话时,双方已争吵起来。当他赶到现场时,两家人更是剑拔弩张。他深知,此刻最要紧的不是评判对错,而是先稳住局面。曹爱兵先将双方当事人请到调解室,递上茶水,静静听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委屈”。等双方情绪平复后,他又逐一走访老邻居,翻出村里尘封多年的土地台账,反复丈量边界。整整两天,他白天跑现场、查资料,晚上研究法律条文,心里装着事实和法条,再用唠家常、讲邻里情的方式与双方沟通,终于让两家人都放下成见,重新划定了边界。如今路过双方家门口,曹爱兵还能看到两家人互相帮忙干农活的温馨场景。
除了化解眼前的矛盾,曹爱兵更注重把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此,他和司法所同事走遍辖区59个村居,推广“法律小助手”App。一开始,不少老人对手机操作犯难,他就蹲在老人身边手把手地教:“大叔您看,点这里就能咨询律师,有啥问题随时问。”有位老大爷起初觉得这个App没多大用,直到有一次遇到劳务纠纷,试着在App上提交了咨询。第二天,曹爱兵就带着律师上门帮他解决了问题。从那以后,老人逢人就夸:“这小助手真是咱老百姓的法律好帮手!”通过这个平台,曹爱兵和同事已累计提前介入化解20余起矛盾纠纷,真正实现了矛盾“早预警、早发现、早解决”。
曹爱兵还常带着小板凳,走到田间地头、坐到村口大树下,和乡亲们唠嗑普法。春季播种时,他坐在田埂上,给百姓讲解《民法典》里的土地承包权;夏夜纳凉时,他就和村民围坐在一起,把自己调解过的真实案例编成故事,以案释法。有一次在村头普法,有位村民随口说了句:“最近村里土地流转,大伙儿心里总有点不踏实。”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第二天,曹爱兵就和同事挨家挨户走访,最终,发现了潜在的纠纷隐患,及时介入调解,避免了一场涉及十多户村民的矛盾爆发。
做了多年的调解工作,曹爱兵总结出一套工作方法:遇到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先把自己当“收纳箱”,耐心听他们把委屈倒干净;处理复杂纠纷时,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抓住关键。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他常说,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要在法理和人情之间找到平衡点。
这些年,曹爱兵调解过一千余起纠纷,成功率达到98%。每当看到当事人握手言和,听到那句“多亏了你,太谢谢了!”的时候,他都会感慨,所有的这些付出,都值了!
来源:天津政法报